大宋瓷娘子(132)+番外
叶青釉原本就是准备安安稳稳的制瓷,那里能想得到,制瓷路上最大的阻碍不是技术,不是原材料,而是‘亲人’!
叶守钱原本迈步迈的飞快,听到叶青釉这么说,脚下就是一顿。
叶青釉知道自己又出恶语,一时间没有敢回头理会,卯足了一口气赶路,好半晌才听到后头有声音跟了上来。
叶守钱的声音还是那么沉闷,但却多了一股子坚定:
“叶大宝比不上青儿一根手指,我不要她。”
“如果青儿就是想让主屋的人吃个亏再走,等到了窑口,见了你二叔三叔的人,我来揍他们。”
“咱们真的不能对小娃娃动手,只有最没用的人才会这样做。大宝虽然不争气,也糊涂,但咱们是光明正大的人家,人家耍恶毒心思,咱们不能也学着别人的恶毒心思做人。”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狗咬了人一口,人顶多打狗,不能真的回咬狗一口,因为人和畜生本质上,就是有区别的。
叶青釉听见了话,下意识脑子里就想起了这两句话,张了张口,终究什么都没有能说出来。
她有些时候确实气性会大一些,向来崇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半点亏都不肯吃。
可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如今的情况下,叶守钱这种想法,确实是更值得人尊敬,且更被人看好,普通人绝对无法做到的。
普通人尊敬这种人,却通常不希望这种性格的人出现在自己身边,让自己损失利益。
哪怕是占便宜方的‘仇人’,叶守钱在他们眼里也会是‘圣人’。
当然,得抛却里面的水分和讥讽。
世事滑稽,大抵如此。
叶青釉没有再纠结这件事,两人也默契的没有继续说话。
父女俩紧赶慢赶的到了窑口,叶青釉原本以为会瞧见叶守财叶收富几人翻找东西的身影,和一地的狼藉。
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还是超乎了她的想象——
窑口静悄悄的,什么人和声音也无。
整个窑口似乎还是父女俩上次走时的模样,一点都没有变.....
不,还是变了。
叶青釉敏锐的查探到了窑口前的地上有几对成串的凌乱脚印,来去似乎都匆忙的很:
“是有人来过之后已经走了。”
“叶大宝比咱们走的早,没准就是他来通风报信了。”
叶守钱看了一圈窑口里的东西,甚至还进窑里仔细查看了一遍窑内有没有损坏,这才开了口:
“我注意着呢,原先大宝回家的路是回老宅那头的,没有往窑口的方向来,不是大宝通风报信的。”
“里面什么东西都没少,估摸也知道这事儿不光彩,没有瞧见咱们烧瓷就走了。”
叶青釉听到这话,脸色更黑,僵硬的摇了摇头,指向窑口边角落里那一堆向前被他们淘汰的瑕疵品瓷器,咬牙道:
“不是什么都没少,那堆东西里面,少了好几件形制好看,只是略带瑕疵的瓷.......”
“他们带走了那几件东西,显然是要按照那几样东西的模样,仿照咱们的瓷器!”
第108章 无论是什么年代,抄袭总是令人不齿的。
瑕疵品?
仿制?
在龙泉摸爬滚打多年的叶守钱自然知道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连忙去查看那堆废瓷。
先前也说过,制瓷需要走两次烧制工序,每一道工序的成功率其实都不是固定的,多多少少会舍弃掉一部分的废瓷。
没有匠人在一开始就知道那件瓷器会是废瓷,往往这些瓷在制作的时候,也是在匠人手中下了功夫被做出来的。
所以,虽然被舍弃,但还能够看出很多的东西。
一个厉害的匠人,甚至光看泥胚和形制,就能看出来前一位匠人制作的步骤以及习惯,然后借着废瓷,临摹仿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甚至还有可能远超原物的成品。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
龙泉之所以有这么多层出不穷的匠人,却还是有很多黑窑口的缘由,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黑窑口大多是借着仿制名家的手艺赚的银子。
这些事情在龙泉这么个制瓷的圣地当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有些有些人会特别在意这一点。
匠人里稍有些名气的名家,在作废这些瓷器的时候,通常就会将这些废瓷敲碎再丢,随便他人铺地或是沤肥。
而父女俩之所以没有将这堆废瓷一一敲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一来,他们现在的瓷器其实并不顶尖,够不上‘制瓷名家’的级别。
而敲瓷在当下,普遍是名家才会做的事情。
普通的瓷器,普通的匠人统共也就只会做那几件大众的东西,没准来偷的人还会比被偷的匠人技艺更高超,自然不怕人来偷学什么技术。
二来,着实是没有时间。
他们这个窑口严重缺人,缺劳力,父女两个人....不,其实仔细算下来,只有一个半人。
而叶青釉就是那多的半个人。
她的优势在于前期的瓷件儿制作,手速很快,能够一次性产出大量的泥胚,可到了后面的烧瓷环节,她的体力和体型就完全不允许她帮什么忙。
试问一个瓷架有她两个高,她连瓷器放都放不上架子,要怎么帮忙?
别说拿东西垫脚什么的,泥胚的易碎程度远超乎普通人的想象,点火后的炉窑也并不是玩笑,与其笨手笨脚的添乱,还不如让一个手脚麻利的人来做这件事。
于是这样一来,制瓷的时间就会拉长,在开窑之后就得紧锣密鼓的安排售卖,能往碎瓷角一扔就已经不错了,那里有时间一一敲碎,而且还要考虑敲的得仔细,不能太大块,导致被拼回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