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瓷娘子(243)+番外

作者: 前后卿 阅读记录

宅院不开门,还有人特地来此,这是令叶青釉万万没有想到的。

不,与其说是没有想到会有人不死心的继续前来。

不如说是没有想到刘老先生画作在那些人的眼中如此珍贵。

这一下,便将叶青釉弄的有些焦急起来。

叶青釉脚步匆匆的回了家,一点儿也没闲着,赶忙给那盆从刘老先生家搬回来的茉莉松土挪盆,想要找到隔壁的房契地契,将隔壁宅院尽早落到自己的名下。

可叶青釉一将茉莉拔起,伸手一探,便察觉出来明显的不对劲——

她没有花什么力气,直接便将一整株的茉莉拔了起来。

换句话说,土盆之中的土很松散,根本不是实打实的夯实泥土,用来种茉莉的盆。

叶青釉下意识伸手往盆土里面伸手摸索,几乎没有意外,便摸到了一个长方条的硬物。

难怪,难怪......

难怪土盆明明有成年人半臂那么高,但却被她这么个年纪不大的小娘子搬动,原来是下面大部分都是空的。

这藏东西的方法,可真是......

叶青釉摇了摇头,将茉莉小心移植到新花盆中,这才回过神来去看老花盆中的长条硬物。

其实这东西不用看,叶青釉也隐隐约约知道是什么。

如此费尽心思的藏,肯定是刘老先生临走时还特别放心不下的那副画。

叫什么来着?

叶青釉略一思考,便想起了名字——

“雪夜...听松图。”

叶青釉喃喃着,取出盒子,打开盒外裹的三层牛皮纸,再开两层木盒,最后解开木盒中画卷外的一层锦缎,一层牛皮纸,一层吸水生宣,这才堪堪见到了这副被刘老先生心心念的画作。

【图配《晴雪长松图》,单图如下:】

此图以墨笔绘清泉细石,苍松之上落满积雪,全图面貌苍润,用笔皴染结合、勾点交错,笔力浑厚,足见画者笔墨功力精到。

叶青釉难得见到这样的佳作,一时也是爱不释手,可细细品味了一番之后,又察觉出来有些不对:

“款识,怎么落得是......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此题字结体狂怪,笔画劲健纵逸,气韵外露,颇富“奇异”之态。

只是,为什么不落老先生所说的‘雪夜听松’?

稍一琢磨,叶青釉便放弃了继续追查。

一来,这画作狂怪,一看就知道画师性情中的桀骜,未必会规规矩矩的落款。

二来,画作的名称与款识,虽然大部分是匹配的,但也有少部分,是不匹配的,就好比作诗题词,诗词中未必一定会出现诗词名一般。

只要大意相近,有所暗合,就已经能算是自成一派,根本无需多言。

虽然这画作的技法与笔锋与刘老先生完全不一样,但如今看来,刘老先生这脉的传承,却是真的各有长处。

叶青釉心中赞叹,仔细品味了一阵,老老实实将原先的六七层东西全部裹了回去,然后......重新埋回了旧的花盆中,又从庭院里挖了株新的花种上。

倒也不是她不愿意想找个新的地方藏,只要是马上要搬家,东西藏着搬来搬去,倒真不如放回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更何况,刘老先生如此藏画,在普通人眼中或许有些搞怪,但在叶青釉的眼中,却是精妙的紧。

古画的保存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不能长期暴露于日光底下,埋在土中,又有多道防护,遮阳避湿气的能力自然更不必说。

要是真的藏到了什么干巴巴的通风‘密室’之中摆放着,那才是真的暴殄天物。

叶青釉见完好画,一时间有些技痒难耐,心思已经有些不在房契地契上,立马就准备出门去找些泥来制瓷——

好画配好瓷。

这样特别的画,若转到影青瓷上.......

她都不敢想越大公子会出多少银钱!

第190章 叶珍金的马脚

若是从前有人问叶青釉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叶青釉指定会回答一些“富甲天下,青史留名’之类的屁话。

但若是现在有人问起。

叶青釉指定会回,家里人平安顺遂,炉窑中柴火作响,没有大灾劫,就已经很舒服。

而她如今,也是恰巧在这个阶段。

只不过三四日的光景,吴家父子找来的匠人们几乎已经将铺面门脸的大致轮廓给修整了出来。

铺面的门脸现在已经到了上大梁的时候,想必再用不了小半月,铺面就能全部建好,修整修整后迎宾。

炉窑的事情,倒也还有一些争议。

上次的馒头窑物堪称物美价廉,可主人家实在昏头,退租之后,叶青釉便没能找到特别钟意的窑。

倒也不是窑本身不行,而是龙泉的窑口选址几乎都在镇边,或者干脆就是在山脚下,或者周边几个村里。

叶青釉看了几个窑口,仍是觉得来去搬动间都是麻烦事儿,而且还是得派人看着才保险,所以并没有果断下手。

三天前,吴家父子听了叶青釉的顾虑,两人倒是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吴锡平自觉亏欠叶家,便本能想将事儿往自己的身上揽:

“我们家卖出去的窑口,阿妹看过了吗?”

“那个窑口虽然不算很大,可胜在熟悉,地段也不算是太远,我可以住在窑口里,为你们看窑。”

这话一出,当时叶青釉就知道不行。

先不说这样自己狠不狠心,光说现在的吴锡平不是单身汉子,家中会有人等着回去吃口热乎饭菜,这样压榨劳工,让他和家人们聚少离多,就肯定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