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瓷娘子(430)+番外
【图二是博物馆进馆的必经之路,能理解馆方想要模拟窑内场景,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作者始终觉得十分像.....墓葬的甬道。
本文的灵感来源。】
第318章 番外一同类(4)
【新安沉船事件......
北宋时一艘满载当时匠人工艺巅峰的青瓷北上,途径新安,突遭变故,沉船海底.......
......
明,清时曾多次组织打捞,由于新安独处特殊,暗流漩涡非常多,打捞难度实在太高,多半铩羽而归。
......
近年国内有关部门与世界精尖团队合作,多次尝试打捞,逐渐揭开了这份来自北宋时期青瓷盛宴的面纱。
......
打捞工作已经开展数年,进程十分不易,海底青瓷由于浸泡多年,且当时技艺似乎为精巧细腻,瓷壁甚薄,很难带出水面,为打捞更添一份难度。
.......
重大进展.......
图附两章较为完善的新安沉船遗迹打捞物.......】
叶青釉快速的略过那些官方而有场面的废话,电进了那两张照片里。
两章照片经过多次转载,都有些模糊,看不太清楚细节。
不过叶青釉仍热认出了第一张照片里面的内容,是一份较为完整,但还是缺了壶盖,失了壶嘴的跳刀瓷。
跳刀瓷的形制本就古朴,泡了多年,失了表面的草木灰色,看着分外磕碜。
叶青釉看不清跳刀瓷的纹路走向,只能转向第二张图。
不看不要惊,一看,这个人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这一张照片上没有瓷器,只有一个保存还算不错的漆桐油木盒。
按理来说木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完整的木盒出土在历史上也不少见。
不过,这张图的木盒有些特殊。
叶青釉在那个木盒开口的内侧,看到了残留下只有拇指大小的,配色,线头,都有些腐蚀的不成模样的布头。
太熟悉了。
这种锦上添花的手段,太熟悉了。
商贾要控制成本,不是知道某些东西必定受欢迎,不会先一步自己贴钱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这个木盒明显是用来装瓷器的,甚至还在木盒上包裹了明显曾十分精美的刺绣。
这不像是普通商贾或是匠人的手段,反倒是.....有点像是她的手段。
叶青釉有心想看的更仔细一些,可是架不住搜来搜去,网上几乎都是一些转载的高糊照片。
叶青釉只能暗暗记下了这两件东西存放的博物馆,又在自己工作邮箱里编辑了半天,用瓷所的名头,给对面发了一封以古瓷研究为目的近距离研究申请。
做完这些,她的体力已经明显有些不支,可胸腔中却跳动的厉害。
第六感叫嚣的十分厉害。
叶青釉勉强理了理思绪,借由这条线,继续开始侦破:
【鸳鸯水盂】
这回的搜索很快弹出了回应。
这个被她从现实带到梦中的鸳鸯水盂,仍然待在那个叶青釉曾经去过的博物馆角落里。
作者,仍然是那个佚名。
不过这回,叶青釉却用自己的敏锐,在网上检索到了更多的东西。
或者说,出土记录。
这个鸳鸯水盂出土自河南开封c43地块以南十公里左右,城郊的一个小墓葬内。
开封,八朝古都。
古汴京的位置。
墓葬数量十分多,盗墓情况也屡见不鲜。
这个墓葬被抢救性发掘时,已经有了三个以上的盗洞,陪葬品几乎已经被扫荡一空,甚至连墓主人生平墓碑都已经被破坏殆尽。
考古单位只在这个小墓葬里面找到了这一件鸳鸯水盂,以及一个拇指大小的明珠。
而之所以能在盗墓者的洗劫下发现这两个东西。
后者,作为陪葬口含而存在,被墓主人含在了口中。
盗墓者们基本不愿意犯这种忌讳。
而前者,则是被墓主人牢牢捏在了手里,难以取走。
根据考古单位的记录,似乎有盗墓者尝试过掰断手骨,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寂静的病房内,只有叶青釉不断点击下滑键的声音。
看到最后,叶青釉一颗心也缓慢的沉入了谷底——
她太明白那个鸳鸯水盂与明珠是什么意思了。
越小公子光风霁月,蔼然暄和,到死时带走的,也不过只有一件到死都没有撒手的小瓷件。
甚至连明珠,都是家人们知道他曾搜罗过明珠,给他后加上的。
他一生,好像也就只得了这两件东西。
这个无名墓葬的主人.......
分明,就是越小公子。
这个发现太震撼,以至于叶青釉的脑子一下子成了一团浆糊。
有越小公子,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也会有越大公子,意味着某个时间段,确实也会有叶小娘子。
她与越小公子的因果,分明成了一个环!
叶青釉深吸几口气,勉强平复了呼吸,指尖点了好几次,才成功退出了界面,返回了搜索栏。
这回她犹豫的时间比之前所有加在一起都要长,最终,才按照记忆,输入了记忆中越缜墓葬大概的位置。
她的想法很简单,有小公子,就一定会有越缜,她不知道自己的墓穴,但约莫知道越缜的坟墓。
他的入葬规格不小,如果,她是说如果.......
页面跳转,叶青釉搜索的地名【开封市十八里坡周边墓葬群】,有了结果。
或者说,网站自动修正了答案,弹出了关于十八里镇的基本介绍。
这个镇上......
还没有发现过墓葬。
叶青釉下滑,确定自己看清楚小镇基本介绍,以及下级村庄信息了之后,从嗓子里发出了一声短促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