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瓷娘子(433)+番外

作者: 前后卿 阅读记录

“哈喽,最近如何?”

那头的消息不快也不慢:

“挺好。”

叶青釉斟酌着自己的言辞,试图掩藏功利的目的,但一句话还没敲完,那头就又发来了消息:

“今时不同往日。”

“我现在可比之前的工资待遇好多了,不,别说是比之前,我现在的工作,可比你现在待的瓷所还要好,早九晚五,工作轻松,一年十五薪,还有两金。”

“怎么样,后悔之前拒绝我了吧?”

是的,没错。

这位曾是叶青釉的追求者之一。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工作内容与瓷搭边,勉强算是叶青釉的后辈。

对方有过一段愣头青时期,来瓷所参观的时候,看见了叶青釉,对其开展了堪称激烈的攻势。

可叶青釉对追求者向来不耐,也许是久不见成效,对方也就消失在了叶青釉的视线里。

叶青釉本以为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对方应该会正常些,但是被这稀里糊涂的一通‘洋洋得意’贴脸,还是有了片刻的茫然。

后悔?

后悔什么?

叶青釉有点茫然,不过很快调整过来,将之前编辑了一半的话编辑完,发送了过去:

“王学弟,你是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毕业生对吧?”

“我依稀记得你之前说过要考博物馆的编制?这个专业国内人很少,你如果真心想考的话,应该是可以考上的,现在在哪里高就呢?”

叶青釉这么个单方向研究的研究所确实没有办法调阅很多东西,不过博物馆之间,彼此却大多有往来,借阅东西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

为了能带越小公子回家,叶青釉也是翻遍了脑中所有信息,才找到这么条路子。

不过叶青釉刚刚发出,就见那头发过来了一连串的问号:

“???”

“你问我在哪里工作?你难道不是看到我朋友圈才回头来找我的吗?”

叶青釉茫然了一瞬,随即反应过来,关闭了设置中的‘不看他朋友圈’,开始仔细观察。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是吓了一跳。

对方一天前曾经发过数条朋友圈,其中以三百六十度的视角,全面拍摄了他‘上岸’后的工作。

从如何录入个人信息,如何拿到工作证,还有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单位的正门,一清二楚。

叶青釉的鼠标刷过无数条堪称刷屏的朋友圈,最终,将鼠标停放在了那张工作单位的正门上——

开封博物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正是鸳鸯水盂以及遗骸的存放点!

叶青釉揉了揉眉心,有些难以置信的思绪缓慢回笼,突然,露出了一抹笑。

对话框那头的消息还在继续,开始了不间断的轰炸:

“你不是因为看到了我上岸,所以才来联系我,想当我女朋友的吗?”

“我现在上岸了啊!工作很好的!朝九晚五,工作稳定,我们家十里八乡就出了我这么个公务员,老馆长可器重我了,上次还给我介绍了她女儿呢!”

“我和你说,你现在反悔,真的还有机会!”

叶青釉唇边笑容消散,手指噼里啪啦的打出一段字:

“博物馆事业编不算公务员......”

打到一半,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删了。

叶青釉:

“抱歉,不是。”

“联系你是因为我们研究所最近和几家博物馆有联名展览,并且正在扩大巡展规模,所以询问一下你是否真的考上了博物馆的事业编,是否有机会能促成尽可能大规模的会展。”

“还有......”

叶青釉缓慢敲字:

“王师弟可能刚刚上岸,所以不知道一些事情。公职人员最好还是工作与个人生活分的开一些,不然就你发在朋友圈里面的那些内容,如果被有心人举报,很容易丢掉工作,丢掉你十里八乡第一个‘公务员’的‘身份’。”

几年过去,叶青釉迫人的气势不减反增。

那头没有回话。

半分钟之后,等叶青釉再次点开对方朋友圈时,对方的朋友圈已经设置成了私密状态,连原本在工位上举着单手托着文物的自拍头像也被替换成了老年人颇为喜欢的‘雨落花开’类头像。

叶青釉的笑终于重新浮上了脸颊。

对方的退缩,其实丝毫不意外。

这么多年里,许多人都曾被她的容貌,谈吐,学识吸引,姗姗来到她的面前,但是敢留下的......

一个也没有。

第321章 番外一同类(7)

王师弟的愣头青时期比叶青釉想的还要长。

不过很显然,某种程度上,愣头青也未必不好。

比如,叶青釉只需要稍稍动动手指,对面就已经感受到了叶青釉的威压,也想起了那段惨无人寰的日子。

对面好像终于是冷静下来了。

确定自己藏起所有东西之后,王姓师弟很快又略带着些畏惧的样子,发来全新的消息:

“hi,师姐,你今天怎么有空给我发消息?”

“哈哈哈,今天天气还挺好的,最近过的咋样?”

“......我刚刚被鬼附身了。”

“求你了,别把聊天记录往外传。”

叶青釉只装作没看到,以极快的速度,搜罗了几个地方性博物馆的馆藏名单,然后挑挑拣拣,各家选出几件藏品,用这一份全新的名单,制作出了一份联展藏品清单,发给了对方:

“这是和我们联合会展的几个博物馆,大家一直商讨过,想以北宋为主题扩展。”

“你也知道,我们是古瓷研究所,通常都只是观摩临摹古瓷,但这回为了能更好的学习与研究,除了古瓷,我们展览的内容,并不只限于古瓷,而是与古瓷一同出土的各种东西,都要一并的联展,借由与古瓷一同出土的文物来研究瓷器的制作成因以及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