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瓷娘子(460)+番外

作者: 前后卿 阅读记录

那矮瘦的男人被骂也不敢吭声,只是默默又往后挪了挪,躲到了四师弟黄文德的后面,并且不动神色的把老四往前推了一把。

黄四一时不察,被推了个踉跄,刚好撞到李老爷子的枪口,老三暗喜不已,本以为怒火要转移,没想到李老爷子的怒火,看向黄四时却偃旗息鼓了。

李老爷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放下了手:

“老四.....算了,你个没脑子的,早晚被人当枪使,骂了也没用,你就糊糊涂涂的过一辈子吧。”

黄文德不算太懂,却也知道自己没有被骂,当即嘿嘿笑了两声,往后退了几步,不顾老三愤怒的眼神,又把偷偷排在他后面的老三重新推到了自己的前面。

李老爷子揉着眉心,瞧着几个各有各自不成器的徒弟,又是长长的叹气。

显然,这回他是真的累了。

大徒弟到底还是大徒弟,有些懂师父的心思,斟酌片刻,给师父拎了把椅子放下,缓声宽慰道:

“师父,说来您可能不信......”

“但,咱们都不是不肯学的人,不然怎么可能来拜师学艺?”

“说来有些可怜.......您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人和人之间,也是有天赋差别的。”

“有些人天生自通,生而知之的东西,却是天赋愚钝的人,一辈子都迈步过去的台阶。”

“您让我们烧秘色瓷,可若是秘色瓷真的那么好烧,又何至于成为稀世之品呢?”

第339章 番外二清明(4)

有古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称赞的,正是龙泉窑的前身,越窑所创的秘色窑。

两个窑之间,相互差不多就是父子,前后辈之间的关系。

学前者未必一定要去了解后者,可要想在龙泉有所精进,有所钻研,就一定要去研习秘色窑的构成,并且融会贯通。

这也是为什么李老爷子一遍遍的带着几个徒弟走访老窑址,一遍遍的烧制,也要徒弟们一定要烧出秘色窑的缘故。

可如今看来......

李老爷子的视线一一扫过几个徒弟,没有一个人敢同他对上视线。

如今看来,应该是他人老了,不太理解现在的情况了。

如今的人,竟也以为是天赋最重要了。

可他那个年代,拼尽全力之前,谁能担保自己一定有天赋,一定没有天赋?

没有天赋,就活该受这口气吗?

天赋....天赋!

最重要的明明就不是天赋,而是有一颗争强好胜,凌绝万物的心!

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觉低人一等,又怎么能烧出满意的瓷器呢?

李老爷子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无法表述的难过。

他已然有些暮暮垂老,看着面前这几个跟随自己不少年份的徒弟,仍是有些不死心:

“算了,让你们直接上实操,可能还是太为难你们了。”

“这样,今日不继续烧窑了,我来考考你们一些基础的东西吧。”

“我问问你们.......北宋时期官窑出产的青瓷胎釉特征以及形制是什么样?”

试问,天底下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人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学生最恐惧的事情,大致分为两种。

一,梦中梦到自己在考试,醒来发现真的在考试。

二,毫无防备的课堂临时抽检。

这两者之间的恐怖,视人而变,每个人的感知不同,其实很难分出一个高低。

而如今李老爷子的四个徒弟,正在面临第二种。

确切到几乎半精准的朝代,指定的窑口,要在数以百计,万计的特征形制中,筛选确定最精准的答案。

这对他们而言,这就是毕生的噩梦。

几乎是问题出口的一瞬间,原本已经因为位置问题安定下来的老三与老四又开始抢起了最后一个位置。

甚至老二也默默往后挪了一步,不动声色的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手机,放在腰间的位置,一只手遮挡,一只手疯狂点击起来。

赵一的反应最为平淡,可那张略有些平庸的脸上,却也显露出了一些坦然‘赴死’之感。

没有人回答,没有人言语。

整个场中,只有老二在疯狂点动手机按键的咔咔声音。

李老爷子额角有一抹青筋正在隐隐跳动,但他到底是将青筋按了回去,伸手一指,道:

“老二,我看你这么忙活,就你先来讲吧。”

这种指派着实是吓人,突然被点到的红发男人一时间只剩下了连连摆手:

“.....平常这种时候,不是都让老大先上吗?”

李老爷子额角的青筋又冒了出来:

“让你先你就先,哪里那么多废话,考校还需要排序吗?”

这回,几个师兄弟终于是安分了。

视死如归的老二勇敢的往后退了一步,将自己身体的一半退至自家大师兄身后,借由遮挡,开始疯狂打摆子:

“额,北宋,北宋,我想想啊,唐宋元明清......啊!有了,宋朝!”

“赵宋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及手工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制瓷业的发展尤其显着。这一时期所烧制的瓷器,由常见的青色釉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深浅不同的色釉,花纹装饰也由原来的褐绿彩斑点组成的图案及简单的釉下彩绘,发展成为繁复的釉下彩及釉上彩绘。”

“这种瓷器彩绘较之唐代长沙窑那种简单而规整的花纹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这是瓷制作工艺中的一个很大进步。宋朝还创造了刻划花纹、剔花花纹和红绿彩绘等多种花纹装饰,为元明清各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