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妖的炮灰逆袭之路(507)
经过一夜的翻云覆雨、颠鸾倒凤后,第二天早晨,书月险些未能按时起身。幸运的是,玉竹及时将她唤醒。
待书月起身后,丫环们便开始井然有序地侍奉她洗漱梳妆。书月一面积极地与丫环们互动配合,一面兴致勃勃地聆听着童雨欣昨晚在这座府邸内所听闻的各种八卦传闻。
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以读懂的经书。
尽管郑家家风和睦,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令人困扰的烦心事。
然而,想到不久之后自己即将随夫婿前往边关,书月对此并没有过多担忧。毕竟,郑家身为一个武将世家,与其他同行家族相似之处甚多——人口稀少,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女多男少现象。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战争残酷无比,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
好不容易走完了亲戚流程,郑小将军便迫不及待地拉着书月前往郑家的祠堂。
正如书月所料想的那般,这个地方摆放着许多牌位,它们代表着那些曾经生活在这个家族、却已离开人世的人们。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
书月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摆在郑家祠堂中的牌位竟然散发出丝丝缕缕的金色光芒。
尽管这种光芒远不如童雨欣身上的那么璀璨夺目,但数量着实不少。
或许正是因为拥有如此之多的功德,使得郑家已逝的先人们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
当他们看到这对新婚夫妇走进来时,立刻就明白了书月的身份——这位美丽的女子便是新来的儿媳妇。于是乎,众人纷纷开始对书月评头论足起来,而绝大多数言论都是对她的赞美与夸奖。
先祖们身上闪耀着的功德之光,仿佛一层神秘而强大的护盾,使得他们即使离世仍能保持清醒和智慧。这道光芒如同一堵坚不可摧的城墙,将那些孤魂野鬼拒之门外,确保郑家不受邪祟侵扰。
然而,书月敏锐地察觉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些功德金光似乎对同样散发着功德之气的童雨欣毫无抵触。她紧跟在书月身后一同踏入祠堂,并与诸位先祖亲切地打着招呼。先祖们纷纷作出回应,但不知为何,书月感觉到他们回礼时流露出一种微妙的谨慎态度。
完成祭祖仪式后,小夫妻便走出了祠堂。童雨欣毫不犹豫地紧随其后,尽管书月自始至终并未对她有所表示,但她却坚信书月能够看到自己的存在。
这一整天,书月始终如一地紧跟在郑小将军身旁,谨遵先前拟定好的各项事宜,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身为新娘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夜幕降临之际,这对新婚燕尔方才返回家中。
第472章 换个活法,不嫁凤凰男10
踏入庭院后,郑小将军旋即向书月透露道,自己需于半月之后重返边境戍守。对此,他深感愧疚,毕竟刚刚成婚不久便要抛下爱妻远行。
然而,书月毫不犹豫地表态称愿随夫一同前往边境。
听闻此言,郑小将军先是被书月对自己的深情厚意所打动,没想到她竟如此勇敢无畏,甘愿陪伴自己奔赴边荒之地;继而心生怜悯之情,劝慰道:“边境环境恶劣,气候严寒,你恐怕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
书月却不以为然,反问道:“听闻母亲当年亦曾随父驻守边疆,既然娘亲能够忍受得住那份艰辛,那我又有何不可呢?”
郑小将军连忙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母亲出身将门,自幼习武,体格强健,方能抵御住边境的严寒困苦。即便如此,待年岁稍长些,父亲仍执意派人将母亲护送回京,唯恐她不堪重负,累及身子。”
书月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夫君莫要轻视于我,娘亲能够做到的事情,我同样可以胜任。”
然而,郑小将军心中却不愿让书月一同前往边关。
他深知边关上的生活异常艰苦,充满着无数艰难险阻。因此,他竭尽全力试图说服书月放弃跟随自己赴边的想法。
尽管郑小将军苦口婆心地规劝,但书月心意已决。她巧妙地寻得郑夫人支持,并将此事告知于她。
郑夫人对儿媳妇欲随子戍边一事,表示出极度的赞同和支持。
身为母亲,她衷心期望儿子身旁能有一个知心体贴之人照料关怀。
郑小将军孤身一人,想要说服他人谈何容易!最终,书月前往边关之事尘埃落定。回门之日,书月向勇毅侯夫妇坦诚相告。其实,早在她决意嫁入郑家之时,勇毅侯夫妇便已料到今日局面,但真到了面对现实的那一刻,心中仍不禁涌起阵阵酸楚。
郑小将军当场表示,他本希望妻子能够留守京城,但书月却执意同行,态度坚决。无奈之下,只得寄望于岳父岳母出面劝说。勇毅侯夫人闻言,眼眶瞬间泛红:“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娘亲啊,夫君独守边关,妾身岂能安居京城?”书月言辞恳切道。
“然而边关火烟弥漫、战事频繁,岂是你这位自幼娇惯的大小姐所能承受得了的?”勇毅侯夫人苦口婆心地规劝,试图列举边关种种艰难险阻。
“娘,此事女儿心意已决,您不必再劝了。”书月语气坚定地说道。勇毅侯看着夫人劝说无果,连忙接过话头:“你如此执拗,可曾想过,你随夫远赴边关,留我们二老在京城怎能不忧心忡忡?”
书月深知父母会为此担忧,但她内心已经决定的事情,再想让她改主意,是不可能的:“爹爹、娘亲,女儿不孝,然心之所向,难以自抑。女儿渴望离开京城,亲睹那辽阔天地,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丽景象究竟为何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