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兄长他觊觎我很久了(58)

作者: 一娪 阅读记录

“无碍。”

直至萧闻如一道大雷即将劈到许怀面前,后者才微微腾出一只手拔剑格挡,刀剑相接,瞬间震得萧闻连刀带人都颤抖发麻。他被巨大的冲劲反弹得后退几步,又迅速稳住,眼不服输地一眯,再次更快更猛地冲了过去。

这次许怀没有格挡,反而是侧身敏捷地躲开了这一重击,萧闻一时刹不住劲儿,眼看着就要撞向后面的大树,表情一时非常狰狞。

“哇!救命啊!”

在他的脸即将与树干进行亲密接触的前一秒,许怀及时地将他拉住,一个用力往回拽,才让他稳稳停在原地。

逃过一劫的萧闻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胸口,嘴里磕磕巴巴地说着什么:

“吓死孤了,吓死孤了!幸好没撞上!谢谢你啊许怀,要不是你,孤就要毁容了!”

“谁让五皇兄方才如此嚣张,遭报应了吧!”

萧紫涵一颗心才堪堪落地,就忍不住出言相损道。

萧闻害臊地挠了挠头,也有些后怕。

“功法确有进步,身势却没跟上。这几日应是疏于基础,只顾功法了?”

只是过了两招,萧闻这几日的状况就被许怀猜了个七七八八。

闻言,他只能心虚一笑。

“孤现在补上,这就补上。”

萧紫涵已有许久不曾练习,甚是手痒和心焦,她快跑了几步,略微活动了一下身子,拿起弓箭就自信地射出一箭,结果却令她大跌眼镜。

“怎么才六环!”

不信邪,她又接连射出了好几箭,却都只是在六、七、八环内来回循环。这跟她受伤之前的成绩差了个十万八千里……

眼见萧紫涵越来越急躁,许念只好走过去和她并肩站着,一边说一边给她演示。

“公主莫急,你手伤才愈,这段时间缺乏练习,比不得之前也是合理的,慢慢来。”

话落,二人齐齐闭上眼,沉了沉气息,仔细感受着周围的风速变化。刹那间光阴瞬转,原本寂静的耳边也多了些欢呼碎语之声。

再睁眼,眼前的场景突然从练兵场层层递变成了万人赛场,萧紫涵与许念并排而立,眼底只剩坚定。

瞄准靶心,二人迅速蓄力齐齐射出一箭,随着箭羽“铮”地一声扎入靶心,结果立显,偌大的傲蕴赛场上瞬间欢呼不止。

“盛国萧紫涵,十环。”

“盛国许念,十环。”

看见结果后,萧紫涵瞬间雀跃地蹦了起来,第一时间看向与她同场比试的熟悉身影。

许念没有留意草靶,而是直接看向朝她又蹦又跳庆祝的黄色身影,回应她的喜悦。

“高阳国贺兰容心,九环。”

随着礼部的判官宣布完场上几人的分数,端坐于高位的明德皇帝再也没能端住,直接就当着高阳国国主的面笑了出来,整个人骄傲得像个老顽童。

许之骋亦是看得十分尽兴,双手交叠着,倒是没有明德皇帝那么喜不自胜,颇有种本该如此,无需大惊小怪的气度,自家宝贝女儿的优秀他又不是第一天知晓了。

一旁的高阳国主不太自然地抹了抹鼻头,抬头向那笑得牙齿都收不住的明德皇帝鞠了一礼:

“盛国陛下真是好福气啊,贵国女子箭术无双,倒是我等马背上的民族自愧不如了……”

明德皇帝摆摆手,故作谦逊:

“哎,朕看你的女儿也不差嘛!哈哈哈!”

高阳国主微微点了点头,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汗,心里却在叹息。

不是说盛朝女子崇尚贤良,皆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通文武,日日穿针引线的吗?怎的还能将他堂堂边武之国的皇女比了下去啊?

眼见到了一决胜负的关键时刻了,听着场下逐渐变味的议论,贺兰容心握弓的手紧了紧。

怎么会这样,她此次来就是为了夺下这女子箭术第一,扬名天下,为她高阳争光的。一路连胜进了决赛,过程也十分顺利。

谁知竟*在如此关键的时候杀出了这么两个箭术超凡的盛朝女子,贺兰容心看着眼前的靶子,手心都沁出了汗。

“真没想到啊,我们大盛唯一的小公主箭术竟然如此了得!真是为我们盛国争光!”

“许大小姐不愧是大将军的女儿,一举一动间都颇有大将军当年气盖山河之势啊!”

“我们盛朝女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下子竟出了两位女中豪杰!”

“不满诸位,本来啊我都不愿意看这女子射箭,咱们盛朝女子哪里有强将啊!没想到这这这…着实是令人刮目相看!”

“娘亲!我也要学射箭,我要像那两位漂亮姐姐一样为国争光!为女子争光!”

“好,回去就给你请师傅......”

此次傲蕴遵循的是一个“多劳多得”的积分制原则。每个项目都是分日比试的,按照排名获得对应积分,再按照积分的排序赛出整个傲蕴的总排名,决出胜负。

现下还在进行的便是女子射箭的专场,虽然赛场上人头攒动,但相较于聚齐了好几个国家的体量来说还是少了很多。

根结就在于很多盛朝人根本就不屑于观看女子比武射箭,觉得没什么看头,反正是必输的。甚至作为七公主生母的丽贵妃都没来观战。

倒是几个皇子来得挺齐,其中四皇子萧路和五皇子萧闻看得最是起劲,一脸兴奋地在替萧紫涵摇旗呐喊。

萧荣虽然也来了,但与他们隔臂而坐,显得十分格格不入。下颚紧紧绷着,阴鸷的眼神紧紧黏在许念身上,仿佛确定了什么,连嘴唇都微微有些发抖。

萧路虽然平时很喜欢与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皇妹斗嘴,但内心还是很疼爱和支持她的。今日为了给她加油,甚至还特地带来了自己的专属应援队,一边指挥他们一边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