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日还-时间循环(184)

“好,汝安城有一百名大夫待命,我先把他们调过来,其余的也分散在附近城池,即刻出发,几日便至。”

“一百名大夫?”李将军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么多?都恰巧会治疗箭伤?”

“从两年前起,我家姑娘就在各地寻找愿意学医、愿意奔赴前线的年轻男女,教大家治疗各种各样的伤口,”兰濯解释,“这批大夫别的不会,你让他们治个小风寒都未必可行,但术业有专攻,他们最擅疗伤。”

“你家姑娘是何人?难道她早预料到有此一战?”

“有备无患。”

李将军看了一眼薛方,后者点头:“我担保,她们可以信任。”他倾身,在李将军耳边说了什么。

“好!”李将军点了头,“姑娘解了我燃眉之急,请受我一拜!”

兰濯连忙闪身躲开:“将军不可!”

离开时,李将军回头看着小店的招牌,喃喃道:“原来真的是许愿屋。”

战争持续了大半个月时,李将军再度前往小店。

“大人这次要点什么?”

“总不会连粮草你们都有办法吧?”他苦笑着问。

“好说。”兰濯拉响了铃铛。

李将军直勾勾地望着铃铛:“这是某种巫术不成?”

“大人说笑了。”

战争持续一个月后,因为兵器报废得太严重,李将军想要一批铸铁师傅,他前往小店,得到了一批师傅和一批精铁。

战争持续一个半月后,他前往小店,得到了一批战马。

战争持续两个月后,李将军已经率兵推进到了草原腹地,草原茫茫,前后左右看着都是一模一样的风景,虽有舆图,也难免一时走错了方向。虽几日后就发现不对,重新调整了线路。但他们原计划会在某座湖边等待补充的粮草,如今错过了那座湖,随身携带的粮草便不够了。他立刻派人前往湖边取粮,但一来一回,大家还是要饿上三天三夜。从边城运粮,那就更远。

看着饿得无精打采的众兵士,李将军为自己的失误懊悔不已:“我给花期酒约寄封信,说不定她们会有办法。”

副将惊奇地看着他,只觉得将军这是饥饿加懊恼得失去神智了。

不料信由鹰隼带走,粮草第二日午时就到了,虽无米面,却有新鲜的肉食,这对士兵们而言实在有些奢侈了。肉食昂贵,储存麻烦,运输更麻烦,军队里最多也就吃些干肉、腊肉,还不是日日都有的。

众人连忙揉了揉眼睛,确定这些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人送过来的。

大家兴奋之余,却还保留了一丝谨慎:“将军,这牛羊运来的方向不对吧?怎么是草原更深处那边过来的?”

草原?

是了,若非原本就居住在草原上的牧民,其他人哪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带粮草而来?

“那小店的本事真是大得很……”

第104章 偷闲

李将军带人上前与牧民交谈,问清了前因后果,又让自己从京城带过来的大夫验过牛羊无毒,才让士兵们放开吃。

当晚,草原上到处支起锅灶,饿了一日的大家欢欢喜喜,像过大年一样,大饱口福。一口热乎乎的肉汤下肚,让辘辘饥肠重新感受到了活力。

整个人都缓过来后,他们难免对将军口中的“许愿屋”充满好奇。

牧民也正一道围坐在篝火前,接过了李将军亲自递过来的汤碗。

“你是说,那商号主人只是寄了一封信,你们就立刻带上了牛羊出发来找我们?”李将军说一句,就示意一旁懂对方语言的副手帮忙传一句话。

牧民点头:“我们一向不掺和中原和夷狄之间的事,但这一次沈老板来了信,看在她的面子上,我就帮上这一回,下不为例。”

“这位沈老板真是好大的面子。”

几城之外,沈乘月也正对杜成玉道:“战争中无人能独善其身两不相帮,他们卖我马匹精铁之时,就已经是在选边站了。何况,他们应当也看得出大楚胜算更大,未尝没有在其中讨个巧的意思。”

“怪不得你笃定他们会帮忙。”

两人并肩而行,沈乘月打量着正思索什么的杜成玉:“你又是在为何惆怅?”

“我在思考,城里只有两家烤肉铺子,一家年轻人开的,干净却难吃,一家老人开的,美味却不干净,”杜成玉认真问道,“换了是你,你选哪家?”

“……我真羡慕你的无忧无虑。”

杜成玉笑了起来:“所以你的答案是?”

“把两家都买下来,请老人指导,让年轻人学习,由年轻人掌管铺子、负责掌勺,每个月按比量分花红。”

“好主意。”

沈乘月笑了笑:“你不必特地逗我说话,我不会忧思过重的,我知道这场战争必将走向胜利。等等……”她停住了脚步,看向眼前的招牌,“你带我来的是哪家烤肉铺子?”

“你希望是哪家?”

沈乘月陷入了痛苦的思索。

沉思间,不远处一声“救命”引起了两人的注意。回头看去,见一孩童挣扎着要跑:“放开我!”

“你这孩子,怎么又从学堂里偷跑出来了?”一文士打扮的男子拉住小孩手腕,“快跟我回去!”

孩子那一嗓子吸引了不少路人的视线,听男子这样一说,有人本想上前的脚步顿住,陷入迟疑。

孩子拼命想挣脱:“放开我,我不认识你!”

一女子伸手拧住他的耳朵:“你敢不认识你爹,我倒要看看你敢不敢不认你娘我?你这个月逃了三次学了,快随我回去向夫子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