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尤物穿成万人嫌工具人女配(997)

作者: 灼青 阅读记录

“大夫,您就明说吧,我还能捡回一条命来,已然是人生之大幸。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再寻短见了。”

看出姜恬情绪平稳,陈大夫没有再卖关子。

“你往后可能不会有孩子了。”

他说完以后,连旁边的妇人都露出了不忍的表情。

姜恬的眼睛都没眨一下,她继续问:“还有旁的影响吗?”

她的淡然让陈大夫一惊,随后露出了几分真心的笑容:“除此以外,你的身体会弱一些,往后练武是不能了,也有可能会时常感觉到疲惫。但于你的寿数无碍。”

“多谢大夫。”姜恬缓缓松了一口气,脸上带上了几分欣悦之色。

那个妇人还以为她是在故作坚强,连忙道:“小娘子,你若是心口疼痛就说出来。我们不会笑你。”

一个女子,若是失去了生养孩子的机会,那跟杀了她又有什么区别?这可是一辈子的伤痛。

姜恬摇摇头,勾起了一抹苍白的笑容:“这位姐姐,多谢你的关心,以后不能有孩子,对我没有影响。这天底下有多少人生了孩子,搭了性命进去,还得不到孩子的尊敬——”

看她的确不在意,妇人也松了一口气。

陈大夫的眼里闪过了几分赞许:“既然你的身体无碍了,那你就继续在这里养伤吧,我们离开时,会把你安置在旁边的村镇里,给你一笔银子,你好好活着。如今正是乱世,你就不要再乱跑了,可不会再有下一个人冒着大雨捡你回去,给你治伤了。”

这个时候,姜恬眼里露出了几分慌乱:“你们要走吗?”

“当然了,我们只是在这里暂时安营扎寨,稍作休整而已。我们是边疆军营的人,自然是要往那边去的,再过个十天半个月,休整好了,还是要离开这里的。”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陈大夫并没有隐瞒。

他看上去还挺繁忙,说完后,他又叮嘱了妇人几句,让她煎几味药给姜恬吃,就离开了。

等他离开以后,姜恬看上去心神不宁。

妇人连忙安慰她:“你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将军宅心仁厚,对我们一向很好。你把身体养好,不枉他找大夫帮你治毒。”

姜恬看着妇人:“请问您也是军营中的人么?”

“我就是个帮着营里做饭的厨娘,你是女子,他们不能派男子照顾你,就把我给派过来了。等你的伤好了,我还得回去继续帮他们做饭呢。”

姜恬的眼睛亮了一下:“您是怎么当上厨娘的?”

那个妇人看出她的心思,忍不住笑了一下。

“小娘子,你这身子骨这么弱,能拎得起铁勺吗?我看你呀,就好好治病,好好养伤,等你伤养好了,在这里找个踏实能干的人安下家来也不错。”

“我替你收拾东西时,还发现几张银票,我都给你收起来了。这些钱够你自己好好过日子了。”

妇人并没有要贪图她钱财的意思,还在细心地劝慰她。

看到姜恬的惨状,妇人的心里早就有了盘算。

这位小娘子估计是从家里面逃出来的,不知道犯了什么事,否则谁会在雨夜中了毒倒在路边下。

那可是九死一生的事。

既然她的家回不去了,那还不如找个地方定居下来,慢慢地,也就成家了。

哪怕她不能生,可光看她这副姿色,估计会有不少人愿意娶她。

第1218章 继室文里的原配(5)

姜恬没说话,她的表情有些说不出来的忧虑。

妇人很快就给她煎了药,看她喝下去后,她就道:“我先去忙活别的了,晚上再过来给你送饭送药。”

“多谢您了。”

等她人一走,姜恬就穿上了衣服。

她出门一看,兵士们正在操练,十分震撼人心。

而另外一边,从姜恬所住的帐子里出来,陈子墨悠哉悠哉地去给将军看伤了。

他拉开帐子,里面有一个长相极为俊美,自带贵气的英俊男子正在看兵书。

他的身高极高,体格不错,看上去并不臃肿,反倒气宇轩昂,自有一派风流之色。

但他面容又是极正直,极威严,让人生不出任何亵渎之心。

陈子墨笑着对男子行了个礼:“将军,您今日可是大好了?”

元夜看了他一眼:“你又去哪里厮混了,心情倒是不错。”

陈子墨本就是一个混不吝的人,有机会他就四处逛逛,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轻轻一笑,陈子墨道:“您还记得多日前在路边捡到的那个小娘子吗?我还以为她救不活了,没想到她今日还醒过来了。我将她往后生不了孩子的消息告诉了她,本以为她会悲痛欲绝,没想到人家比我还要镇定,小娘子真是心智坚韧啊。”

陈子墨平日里最喜欢听家长里短,营里的大小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提起姜恬,元夜的表情微微变了变:“她醒过来了?”

那日的女子,他还没有忘记。

原本他们急着赶路,可路边遇到一个人,还活着,要不要救便成了问题。

行军赶路,救了是拖累,可若是不救,他是一国太子,连自己未来的子民都不想救,谁还愿意追随着他?

没有思索多久,他就停了下来,把姜恬给带上了马。

第二日,他又吩咐下属雇了一辆马车,把她带到这边的军营,找了陈子墨去给她治。

当时很多人都断定她活不了。

救她的时候,那女子就只剩下一口气了。

没想到陈子墨还真把她给救活了。

“当然救活了,我的医术可不是吹的。不过那女子的命可真是惨,中的毒极为稀奇,一般都是想害人、却又不想被人发觉的人家,才会用那种毒。她的毒之前是被人当做伤寒治了,才贻误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