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觉醒来当婆婆了(106)

作者: 九平 阅读记录

“是,宜春出了大案。”

“那窦景呢?”卫姜一把抓住他的手臂。

窦绍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他没事,这次也是他发现了异常上书朝廷,朝廷正准备派人去袁州府查实,没想到乱子提前起了。”

窦景刚到宜春就泡在衙门整整半个月,把里面所有的文书都给看了一遍,他留意到其中有些异常。

宜春明明自己产茶,可每个月官府都会发出大量茶引,商人争相运茶来宜春,按照宜春的人口算,就算人人饮茶,也喝不了这么多。

窦景一边上书朝廷,一边准备自己偷偷查,一个月前他刚得到消息,知道会有三艘运茶船来宜春,他便带着衙役半夜去拦截。

他原以为是打别人个措手不及,可那些商人更狡猾,竟然立马凿穿船底,让衙门的人什么都没查到。

从打捞的物品来看,除来一些茶叶还有一些丝绢,确实没有违禁物品,这下那些商人不乐意,带着船老大们闹事。

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可短短几日过去了,竟然连百姓们也搅合进来了。

事情惊动到袁州府知州那里,这个知州也是个冲动的,竟然想着派兵镇压,这下好了,滚油里面泼了水,炸开了。

整个袁州府都不安宁了。

“这你还说没危险。”卫姜埋怨他说的轻巧。

小老百姓最容易被煽动忽悠,那些幕后之人唆使几句,他们说不定都敢冲击衙门公堂。

“放心吧,袁州府附近就有卫所,不会有事的,朝廷也派了人去宜春查案,明日就出发。”

难道他会放任自己的儿子处在危险中吗?只要窦景不胡来待在衙门里就出不了事。

“明日就走?派了谁?你不去?”卫姜问他。

窦绍苦笑摇头,他肯定是去不了的,“是我的好友徐仰,有他在景儿不会有事的。”

这是他能为儿子争取到的最大支援,徐仰必然会秉公查理此案,若是事情如他上书的那样,自然就不会有事。

卫姜知道以他如今的身份,也不是能说走就走的,还要看皇上怎么想。

可就这样把窦景扔在宜春她也不放心啊,他还未满二十呢,在现代就是个大学生,惹了事只会找爸妈的年纪。

“我也去。”话一出口,她的心就安定了,她继续道:“我明日和他们一起出发去宜春。”

窦绍立马反驳:“不行,如今临近年关,天气寒冷,一路上都不好走,我不放心。”

只要一想到她离开京城,离开他的视线,他心里就觉得不安。

“窦景不是孩子了,他也是做父亲的人,这些事情他都抗不下来,那还不如趁早回来种田。。”

这人怎么说话的,是不是他儿子。卫姜瞪他。

“是我不行,我不放心儿子,我要亲眼去看看,再说了,我也大半年不见他了,正好年关了,我去宜春和他们过年好了。”

窦绍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憋了半天,才干巴巴地挤出一句:“那女儿呢?你就放心女儿一个人在家”

他没敢说出自己,知道说了也没用,他知道自己还不够分量让她留下。

卫姜一时有些为难,也是,窦绍公务忙,小卫儿一个人在家她也确实不放心,要不……

“想都别想。”窦绍堵住了她的话。

卫姜不满,她都还没说呢。

“女儿才多大,你别想带她一起去。”

他这话是同意她自己去了,卫姜脸上一喜,语气都欢快了:“那行,我一个人去,女儿还是留在家里好了,你太忙了顾不过来就先送到我娘那去。”好怕说慢了他会反悔。

窦绍也确实懊悔了,怎么就忽然就让步了。

面端上来,他却半点胃口都没有了。

次日一早,窦绍带着女儿亲自送卫姜去了码头,临别前细细嘱咐了很多话。

卫姜听的耳朵都要长茧子了,嫌他啰嗦,敷衍地点头。

徐仰旁边站的是和他一起去宜春的刑部同僚,感叹道:“窦大人和县主真是伉俪情深啊。”

徐仰没忍住笑了,“是啊,情深似海。”

这要是一年前他是怎么都不信的,可自从老友回京后,和县主感情确实是如胶似漆了,他也看不明白啊。

徐仰实在没眼看窦绍这副模样,见时辰差不多了,他走过去道:“船也要开了,差不多得了,县主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的。”

这话说的太有歧义了,窦绍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刀子了。

“我是说,路上我会遵照您的指示,替您照顾好县主。这样可以了吗?”

卫姜笑了,推着窦绍往前走:“快走吧,要开船了。”

窦绍拉了一下她的衣袖:“早点回来,我和女儿等着你。”

卫姜亲了一下女儿的小圆脸,“知道啦。”

船开动了,小卫儿终于察觉到不对了,怎么娘亲越来越远了,她哭着伸手要抱。

卫姜忍住泪水,垫着脚朝他们挥手。

窦绍轻轻哄着女儿,“不哭,只要你在这里,你娘一定会回来的。”

这也是窦绍不肯卫姜带女儿去宜春的另一个原因,心里隐隐担心她跑了。

回程时窦绍坐的是卫姜的马车,他把自己的马车给了卫姜,他的马车是经过改良的,赶路的时候坐着会舒服些。

小卫儿一路上抽抽噎噎,这孩子气性大,哭不动了她也要哼哼,反正脸上就是要挂两滴泪,让人看到就会心疼。

窦绍记得卫姜会在马车里藏些逗孩子的东西,他随手找了一下,果然看到一个九连环。

小卫儿得了玩具,就忘了悲伤了,一心就和那几个玉环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