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当婆婆了(111)
一起失踪的三人,一人是积年的老吏,四五十岁的年纪,家中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他和老妻跟小儿子一家住;另一个是个年轻人,顶了父亲的职刚进快班没几年,他父亲几年前抓捕盗匪的时候死了,他娘跟着就跑了,不过他还有个叔父,在镇上开了行脚店。
最后一个人是快班的捕头,三十多岁,为人老练,处事公允,在县里颇有名声。
“县主,这就是最后一家了,蒋捕头一家人就住这里。”
王二殷情上前拍门,立马很快传来了男童声音,他小心打开院门一条细缝,应该是认识王二,欢快叫道:“王二哥。”
“娘,王二哥来了。”
一个妇人擦着手从旁边出来,另有一个小媳妇端了碗菜出来,这应该是厨房。
看到王二带了人来,这妇人有些发愣。
看衣着打扮还有气势,就不是一般人 ,她求救般看向王二
“这是县主,是我们县令的母亲,她特意来看看你们的。”王二为她引见
樱儿和田彩把带来的礼物放到屋里。
县令的母亲这么年轻,不会是后娘吧,她心底有些狐疑但没有表现出来
妇人招呼家人搬来板凳。“这……请坐……请坐。”殷勤招待。
很明显,这一家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县主,卫姜也没有要亮出身份的意思。
蒋捕头家人口也简单,那妇人是她的妻子,他们生有三儿一女,长子已经成家,次子几年前和蒋捕头起了争执,一气之下跟着亲戚跑船去了,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幼子还小,就是刚开门的男孩,女儿嫁到了隔壁县。
蒋妻有些局促,不停地摩挲手,说起男人就掉眼泪,蒋捕头是家里的顶梁柱,若是出了事,他们家等于天塌了。
卫姜宽慰了几句,问到清不清楚蒋捕头是去哪里,他有没有说过什么事,蒋家人的表现和前两家一样,都是摇头。
蒋妻:“他衙门里的事从来不跟我们说,也不让我们问。”
见实在问不出什么,卫姜也有些意兴阑珊,她起身道:“那就不打搅你们了,要是有消息我让……”
她看向王二,王二上前一步:“到时候我来给婶子报信,若是婶子想起了什么,也可以来找我,或是去衙门。”
卫姜赞赏看了他一眼。
卫姜带着人离开了蒋家,王二正要跟上被蒋老大拉住了。
“小二哥,这县主是个什么说法?”只听过夫人太太的,县主他还是第一次听。
王二没有任何轻慢的神色,低声道:“也是个官,跟县令似的。”
蒋家人有些讶异,蒋母问道:“比县令还大?”
这问到王二的短板了,一瞬的功夫,他就想好了怎么回答:“县主叫皇上舅舅,你说谁大。”
蒋老大和蒋母脸色一白。
王二以为他们是担心刚刚失礼会得罪贵人,忙说道:“别担心,是县主不让惊动百姓的,不知者不怪嘛?”
出了蒋家门,卫姜带着懊恼的语气:“刚好像耽搁他们吃饭了,饭菜不会冷了吧。”
樱儿道:“不会的,他们家烧的是锅子。”
“哦,都有哪些菜?”
樱儿想了一下,回道:“有酒糟鱼,还有血鸭……。”她咽下口水。
“听起来不错。”她看向樱儿,“回去让厨房也做这两个菜试试。”
卫姜刚上马车,王二跟了上来,她撩开帘子对他:“今日辛苦你了,你也回去吧。”
之前来的时候他说过自己家离这里不远。
站在马车旁的田彩递了个鼓鼓的荷包过来,王二一时不敢接。
田彩道:“这是县主给你的赏赐。”
听说贵人不喜欢别人拒绝赏赐。
王二咽了下喉咙,双手恭敬接过,“谢县主赏。”
荷包从手中经过,他摸了几下,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肯定赏钱不少。
他脸色的喜色都收不住,声音有些激动,上前表忠心:“县主,若您再有差遣,派个人去衙门叫我,我一定给你办的妥妥的。”
卫姜笑的颇有深意:“会的。”
马车渐渐远去,王二还站在原地挥手,等马车转了弯,他才跳起来抱着荷包亲了又亲。
马车里,卫姜脸色有些凝重,“派几个人来盯着蒋家。”
田彩差点惊呼出声,她捂住嘴巴,低声道个是。
***
潞王府书房
潞王也柳大福也在说宜春的事情,和窦绍的震怒不同,他们是心情是美妙的。
“都安排的万无一失吧。”
听说窦绍得到信就进宫了,也不知他会作何应对。
“殿下放心,都是我的心腹,出不了差错。”
潞王点头,想了想又道:“没到万不得已不要伤了他的性命。”
目前还没到要结下死仇的地步,死的要是窦绍他才拍手称快。
宜春的事情够让他们头疼的,这样也就没精力坏他的事了。
“西北那边打点的如何了?”
“有苏家这个招牌,一切都顺利。”
潞王点头,心里头还是有些遗憾,他其实更看重辽东的,可惜了……
“那件事怎么样了?”潞王脸上带着看热闹的坏笑。
柳大福瞬间就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脸上也露出了阴冷的笑容:“潘仁美已经去见过窦大人了,听说是负气离开的。”
潞王拍手,“那就给他们再添点火。”
第52章
这一夜后衙没有人能安睡,陶氏白日里硬逼着自己睡了两个时辰,精神也恢复了些,她不愿意去歇息,卫姜也没有勉强。
婆媳俩就这么相对无言的坐着,谁也没心思说宽慰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