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觉醒来当婆婆了(149)

作者: 九平 阅读记录

葛月讥诮道:“殿下还是和以前一样,单纯的像个孩子,如今的形势还由得我们不争?”

信王急了:“大哥不是那样的人,只要二哥……”

葛月抬手打断了他的话:“时辰不早了,殿下早点启程吧。”

信王咽下了劝说的话,其实这些话他也对二哥讲过,但也没有被接受,看来他们夫妻是一样的想法,他叹了口气,翻身上马重新上路。

大哥不想他为难,二哥觉得他偏向大哥。

还是西北更适合他,这京城的事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卫姜问窦绍:“葛月怎么从城外回来。”,她大清早出城做什么。

“柳大福在城外给她留了葛庄子,她应该是从庄子上回来的。”

卫姜大惊,他……他这个都知道。

“给她留钱了?”卫姜好奇,小声问,真留钱怎么户部没动静。

窦绍点头,“可能吧。”

柳家是江南豪富,他偷藏点钱户部查不出来也正常,这个庄子不在柳大福名下,官府想查也没证据。

不过这些日子潞王府花钱如流水,也不用查了。

“听说潞王在西北养了个商队做生意,真的吗?”卫姜问起一件感兴趣的事情。

“你倒是消息灵通,他只是占干股,沈家借用他的名声行事而已。”

卫姜撇嘴,“少瞧不起我们,你不知道后宅才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吗?”

她顿了一下,疑惑道:“潞王这么缺钱吗,这种坏名声的事情他也做?”不是还想争那个位置,这贪财名声传出去,不好听吧。

窦绍却不答:“别说这些败兴的话了,说说你等下去哪里逛?”

果然带她出来走走是对的,看她不是精神了很多。

卫姜看向外面,手里团扇不停摇,不明白自己是不是傻掉了,这么热跟他出来玩什么玩!

她脑子一定坏掉了。

窦绍接过扇子给她扇风:“到庄子里就好了,那里凉快的很,要是有时间我们可以多住段日

子,比京城凉快。”

卫姜睨了他一眼:“我可以自己住。”忙的是他好吧。

窦绍紧闭嘴巴,不搭她的话。

庄子在山脚下,宽敞透风,确实比京城凉快的多,卫姜一直逗留到天都要黑了才被窦绍架上车。

紧赶慢赶总算在宵禁前回到了家。

“县主,大人,卫家二表少爷来了?”刚到家顺才就进来回禀

谁?卫贺,他不是在辽东吗,怎么回来了?卫姜看向窦绍。

抬眼的功夫,人已经进来了,还真是他。

“姑父,姑母,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你们商量。”表情严峻,眼神焦灼。

卫姜第一反应:出事了!

第65章

卫贺午后刚到家,在家里待两个时辰就跑来找卫姜他们,这是第二次。

“你回来怎么也没提前带个信,刚从辽东回的吗?”卫姜打量着他。

黑了,瘦了,不过看着更精神了。

卫贺:“我半个月前就从辽东出发了。”他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继续道,“我转道去了一趟西北。”

他原本的打算再晚一个月回来,到时候在家多待一段时间,可一件事打破了他的计划。

“我无意间发现有人在暗中调查阿青的身世。”卫贺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如实说。

那人很谨慎,但辽东是什么地方,很快就有人把消息递到了李参军面前,可是更奇怪的是李参军的态度。

他即防备却又不加干涉,有一种随便你们查,但私底下却很紧张,这引起了卫贺的疑心。

“姑父,您知道辽东李家吗?”

窦绍抬头,有些意外。

辽东李家天下没有人不知的,他们世代驻守辽东常和北蒙人打交道,不过十几年前,李将军战死,李家也就凋敝了。

那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刮了一股流言,说李家有人通敌。

这事非同小可,朝堂震动,连皇帝都有了疑心,准备召李将军回京自辩,可没想到李将军随后就在和北蒙的一场大战中战死了,根本没来的及回京。

他有五个儿子,四个都死在沙场中,还有一个幼年便夭折,膝下只剩一个女儿,原本是留着招婿的,可听说李将军死后没多久,他的女儿也病死了。

“那李参军是李将军的远房侄儿您知道吗?”卫贺继续问道。

窦绍点头:“这个吏部有记档。”

皇上感于李家一门的惨烈,也就没有追究所为的通敌之事,李家旁枝男儿依旧可以留在军中效力,如今辽东说到底其实还是在李家手中。

卫贺继续道:“辽东私下一直有一个传言,说李家大小姐嫁过人,她也不是病死的,是难产而亡。”

卫姜脑子一下子灵光了:“你不会是想说苏青是李家的人吧……。”

卫贺欲言又止,其实还有个更可怕的猜测。

窦绍也变了脸色,起身吩咐侍候的人退到院外。

苏青若真是李家的遗骨,她如今可是养在苏家的。

卫姜想到她曾经的胡乱猜测,咬唇看向窦绍。

卫贺看他们明白了关键,他用手捂脸,声音都透着疲惫:“我还发现李参军曾经私下送出过信,那封信是送去西北的。”

西北是苏家的地盘,苏国公如今驻守在那。

那也就是说苏家三爷根本不是死在南方,他一直在辽东,那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家通敌又是怎么回事?

窦绍:“你在西北查到了什么?”

卫贺摇头:“我什么都没查到,岳父很谨慎,当年的尾巴扫的很干净。”

可是只要做过,就不可能真的无半点痕迹,要不然也不会时隔多年又有人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