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当婆婆了(90)
从他处理信王的手段就可以看出,皇帝怕是心里有谱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潞王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重阳节,太子妃遍邀京中贵眷去登高赏景,众人爬到一般就没了体力,便去了白云寺赏菊花。
“没想到白云寺竟然有这么多好菊花,以前竟然都不知道,大师你们藏的也太好了些,怎么?怕我们来看糟践了它们不成?“一个口齿伶俐的妇人故意打趣。
太子妃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多品种的菊花,这怕是要花些功夫才能整治的出。
人群中又懂花的人惊呼:“竟然连龙脑菊,天啊,那……那是御袍黄吧,是的吧?”
她可能只是听说过,口气有些不敢确定。
有人看向严氏:“您可是最懂菊花的,那是叫什么御袍黄吗?”
她指着角落里几盆金色重瓣菊,花瓣边缘泛赭红,看着就明艳夺目。
早在她们到达菊园时,严氏的神色就有些不对,她看向那御袍黄,眼神里带着惊慌,不住地四处打量,压根没听到旁边的人在说什么。
知道旁边的妇人又推了推她,说道:“你这是看迷眼了,好歹也跟我们说说。”
严氏看花草京中无人不知,花草中她又犹爱菊,所以对于菊花的品种问她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严氏又看了一眼御袍黄,眼神好像被刺痛了一般躲闪开,点头道:“正是御袍黄,不想西山寺竟然种的有,这御袍黄可极其难养,不知道是哪位大师的手艺。”
主持大师摇头道:“施主猜错了,却不是我寺里的人养的,这是一位香客租了园子,说是养花,曾经有小沙弥好奇,问他养这么多菊花作何,他说他为了故人,想必是为极爱菊花的故人吧。”主持微微叹气,又合十对太子妃请罪:“
这菊花实不是寺中私产,小寺也不敢贸然邀请各位贵人来赏花。”
太子妃道:“大师不必放在心上,她们也是玩笑罢了,既然是别人的花圃,我们也不好打搅。”说着就要带众人离开。
女人有几个不爱花的,特别是这菊花真是稀中珍品,平日里连一个品种都难得一见,今日竟然在一个园子里见了大半,心里自然不愿离去,那眼神依依不舍。
主持大师上前一步:“太子妃请留步,今日却无妨,那主人留了话,说是今日寺中香客皆可来赏玩,想必他等的那位故人等到了。”
听到可以留下继续赏花,众人高兴不已,三三两两组队去发现宝藏,卫姜站在几株龙脑菊旁。低头清嗅,香味扑鼻而来,清冽冷香。
“这花做香囊特别好。”
小姑娘话说完小脸腾地就红了,神情有些忐忑不安,好像懊悔自己的多嘴。
“你会做香?”卫姜看出她有些局促的要哭了,出声搭话。
那小姑娘好像很意外卫姜会和她说,带着些激动道:“小女喜欢制香,时常自己做些,不敢说很好,但姐妹们也喜欢。”
卫姜开玩笑道:“可惜这菊花不能带走,不然我倒是想见识下你的手艺,这香我也挺喜欢的。”
那小姑娘闻言有些踌躇,可能没想到卫姜对她竟然这么温和,她咬唇再三犹豫后道:“县主不嫌弃的话,小女可能帮你制一些。”
她指着龙脑菊道:“我家里也有两株,我可以试试。”
卫姜自然接受道了小姑娘的示好,明明一开始害怕的不行,不过是三言两语,这小姑娘竟然就帮着制香囊了。
太软太善良了。
“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卫姜笑着看她,眼神柔和似水,那小姑娘头晕乎乎地,觉得县主长得真好,打扮也好看,她悄悄摸了下自己的圆脸,她也想学。
见县主眼神带着惊喜,小姑娘心中更是坚定主意,要给县主做一个香囊,也许县主很喜欢,会夸她做的好,那爹娘以后就不会骂她只为做这些小玩意,她能少做些针线活就更好了。
当然她刻意忘掉了家里两株龙脑菊是父亲的心头好。
“我的闺命叫英娘。”英娘低着头不好意思。
宋氏从旁过来,笑着对卫姜介绍道:“她爹是户部侍郎潘仁美。”
户部侍郎那不就是窦绍的属下,难怪这小姑娘一直跟着她,原来是在找熟人啊。
潘英娘小狗般湿漉漉地眼睛,带着羞涩与好奇还有某种说不出的崇拜与天然亲近,就这么看着卫姜
既然是熟人,那自然就不用那么客套了:“那我就等着了。”
潘英娘眼睛都亮了,重重的点头,她真想立马回去把他爹的爱菊祸祸了。
“咦,那是什么?上面好像有花纹。”有人指着中间的几盆菊惊呼道。
阳光穿透树荫,斜斜地打在花朵上,光线交织,远远看去如云彩织就而成,偶尔一个角度看去竟有绚丽流彩划过。
“好像是凤凰展翅。”
一人脱口惊呼,众人惊奇不已,纷纷往她的身边挤,也想要看看那祥瑞。
那妇人忙把自己位置让给了太子妃,又细细指导她该怎么看,太子妃看了半天,终于也看到了:“还真的是。”
她转身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品种,我竟是第一次见。”
卫姜本也要去凑热闹,但经过严氏身边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停下了脚步,大概因为严氏脸色太差了,就跟见鬼一般。
大家都看向严氏,等着她的答案,所有人都觉得她定然是知道的。
她嘴唇翕动了几下,这才费力地吐出几个字:“紫霞冠。”
卫姜离得近,能感觉到她的颤抖,她这是怎么了?还想在害怕什么,一株菊花而已,她害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