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成了炮灰小妾(77)
陆元昭蹙眉:“娘娘以往因清鸢对臣印象不佳,臣能理解,可这会儿清鸢生死未卜,您真的不能放下咱们之间的不愉快,联手将她找回来吗?”
兰妃沉默不语。
“臣在京郊新买下一处小院,院内都是她喜欢的布置,娘娘的家人,臣也有时时派人打点,娘娘心思重,这点臣一直都明白,可臣想告诉娘娘,不论有什么样的秘密,臣是不会伤害她的。”
兰妃动了动手指,她不知现下如何做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不知该不该信陆元昭,真心是真心,可苏家的事不是凭一点情情爱爱就能下定决心的。
真要翻案,何其艰难。
苏清鸢不就因此失踪吗?
“说来巧合,臣在派人打点娘娘父母亲的过程中,发现一件怪事。”
“何事?”
“起初臣派人打点,那边回话一切都好,可后来臣一手下途经沧州,臣特意吩咐他照看二老,不想,与他们见了面后,发觉他们竟是一分打点的银子也未收到,银钱没有,照看更是没有。”
陆元昭问:“京中虽对苏家痛骂,可沧州遥远,谁如此闲心跑到沧州这样的偏远之地,只为了截胡银子,折辱他们?”
兰妃眼睛通红,这些天,泪水自她生产时就没停过,她的亲人被人冤枉在那里遭罪,她又有什么脸面出宫度过余生?
以往有此想法,是不愿在宫中面对皇帝对不住亲人,后面打消想法,是因为苏清鸢一席话,可如今知道苏家案子有冤,她是万万不能自请废妃的。
权势,也是他们调查真相路上的助益。
“所以世子,你想说什么?”
陆元昭盯紧兰妃,抛出一个惊天炸雷:“臣想问娘娘,苏家的案子,是否有不妥之处?”
兰妃眼神涣散,惊的指尖发颤,衣袖下的胳膊都在发抖。
“本宫不知……”
陆元昭怒气冲冲,劈头盖脸质问:“娘娘,现在到了何时还需臣提醒?她随时都会有性命危险,难道此时您还要与臣打哑迷?!”
“苏家案子是否被冤,臣若无十足把握又怎会说出口,您难不成还要装聋作哑?有什么用,若当个哑巴就能逃避,苏家为何会背黑锅?”
兰妃眼中惊惧:“你知晓了又何必多问?”
“若真是因此事才遭来杀身之祸,您以为知道此事的人还能活吗?”
陆元昭坦然道,“若无证据皇上那边先不要说,以免打草惊蛇,至于背后之人是谁,臣已有猜测。”
“臣会在您宫中安插自己的人,护您周全,宫中侍卫,难保不会被人买通。”陆元昭交代,“与此事有关之人,臣会保他们性命无虞。”
兰妃不可思议:“此事事关重大,你当真要趟这趟浑水?!”
陆元昭苦笑道:“臣与娘娘再三承诺不会害她,您怎么就是不信?再者,苏家既是被陷害,那剩下的官银去哪了?背后那人又用官银做了什么?”
兰妃蹙眉,当年修建行宫时,因木材劣质宫城倒塌,宫内不少人因此而亡。
后苏家被户部侍郎沈大人弹劾贪污官银,苏家流放后沈大人不久顶替了她父亲的官位。
而沈大人与他的妻子……失踪了。
“当年修建行宫皇上拨了80万两白银,可在本宫家中却只发现20万两,剩下60万官银,很可能还在那人手中。”
兰妃想起她奶娘的话,或许奶娘发现的那次恰好是他们要埋银的最后一次,20万两白银一部分在她家后院发现,一部分在府外附近发现。
这非一日两日能做到。
“如今最重要的是清鸢,待她回到臣身边,确保了她的安危,我们再一道查当年的案子。”
兰妃闻言心绪复杂,谁知她妹妹冲喜嫁人,嫁了个好儿郎。
她妹妹比她有福气。
沉默间,不想端
和公主的贴身宫女竟找了过来。
“奴婢参见兰妃娘娘,参见世子。公主请你们二人去醉竹殿,说是有要事相商。”
陆元昭不知兰妃和苏清鸢是如何得知案子冤情的,但兰妃知端和公主在帮他们。
于是在她的应允下,两人跟着宫女去了醉竹殿。
“姑姑找我们?”
端和公主见他们来了,走到他们面前交给他们一封信。
“这是本宫手下探子回的信,说是清鸢在冀州现身。”
兰妃蹙眉:“公主,您……”
“十年前冀州洪水,本宫与……,总之在那里救过人,他们对本宫忠心耿耿。”
陆元昭翻看书信,疑惑:“可她刚失踪,怎会没多久就找到?对方照理不会这么蠢……而且还是在街市上瞧见她的,着实蹊跷。”
兰妃思索:“容貌与她一模一样,应当不会有假。”
端和公主提议:“本宫是这么想的,先把人找回来,是她,皆大欢喜,不是,我们也可趁机问出是何人所派。”
“元昭只怕找错了人,就来不及了。”
苏清鸢还在别人手中,生死可不是他们说了算。
“那怎么办?”
陆元昭想起:“她消失那日,秋莲也一道消失,若对方想抛出诱饵引我们前去,不如……让姑姑的手下多观察几日,有没有秋莲的痕迹。”
“一来可以盯着信中说的这个人,如果是她,有我们的人在,别人伤不了她。二来若此人是假的,我们迟迟不出现,她定会与她的主子联络,如此顺藤摸瓜,掳走她的人,迎刃而解。”
“那便这么办。”端和公主看了看兰妃,又看看陆元昭,瞧出些端倪,看来陆元昭也知苏家案子背后的隐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