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请藏好!我能看到吉凶宜忌/古代公路文:遇见各种穿越者(30)+番外

作者: 柚柚不吃辣 阅读记录

她回身同谢迟道:“应当是这个意思。”

谢迟微微颔首。

“各地民俗,总有缘由,大多也与神鬼相关。”

这个庙并不大。

谢迟走到神台旁,蹲下身,不知从哪个没留意的角落捡起半块老旧的龟甲。

虞秧过去一看,就见上头写着看不懂的符文。

“画的什么?”

谢迟摇头,“不知,回头送去给国师。”

虞秧见谢迟收起龟甲,转而看向空了的神台。

想到自个身上还带着“祈福符”。

她干脆对着神台跪了下来。

谢迟错愕看向她。

虞秧很是无害地说:“既是入庙,我就拜拜。”

说完,她就闭上眼,在心里默念道:“此方山神,小女虞秧,许愿下个碰到的穿越者是个阳寿未尽的好人。”

许完愿,她就默念:“太上赐福,祥瑞临身。得天指引,福禄长存。”

刚念完。

睁开眼。

她就见谢迟背后的黄纸光芒大亮,亮得她一下闭上眼。

第27章 世子还写游记?

谢迟见此,咻得出现在她身侧,半跪着扶住了她的胳膊。

虞秧转过头,和他对视。

他愣了下,松开手,“没事?”

虞秧见他后头黄纸又闪了闪。

也明白‘山神’指引是什么了。

就是跟着谢迟,就能碰到好人的意思吧。

感觉这符白用了。

“没事,可能是跪久了。”

她站起身,看向桌上,那里有谢迟刚取出来的手札和一支铅笔。

“那是笔吗?上次在司空释那里也见过。”

那夜司空释在小院子里记他的驱鬼记录时,拿出来的就是‘铅笔’。

谢迟见状走到桌旁,将那根铅笔递给虞秧。

“是,类似于鬼所说的铅笔,工部做出了一批。”

虞秧接过铅笔,“好像是纸裹着的……”

谢迟说:“里头的墨棒是用石墨辅以黏土调制。以鬼所述,铅笔外壳应当是借工具将木材合二为一,但我朝还未有此种挤压工具,因而采用草纸裹墨棒,薄纸黏在墨棒上,如同爆竹一般裹上数圈,再以水注湿,晾干后便可使用。”

“真厉害。”虞秧用笔在手上试着画了画。

谢迟递过手札,翻了页空给她。

她结过后画了两笔,有些惊讶道:“这还挺好用。”

谢迟说:“出门带着确实便捷。工部尝试过鬼所说的钢笔,外形亦可用竹管替代,只那墨汁,应是特殊方子调制而成,还未得其道。”

虞秧感慨道:“这些鬼还真是有能耐。”

谢迟轻点了下头。

虞秧将笔和手札都还给谢迟,问:“世子是要记东西?”

谢迟翻开手札前头给虞秧看。

虞秧退了步。

“我也不是非要知晓世子在写什么……”

谢迟失笑道:“不是什么要紧东西。”

虞秧这才看过去。

【九月廿六日早。五更起,明星满天。与师弟林言登浮光阁观日出……及至阁顶,东方尚暗,然天际已现微光,如银线一缕……】

底下还有简易版的浮光阁绘图。

虞秧惊讶道:“游记?”

她退了步不再看。

谢迟这才收回来,翻出空页,低着头,似在抄录画墙上的壁画。

笔落在纸张上,发出沙沙声响。

他应道虞秧,“是,游记,记些琐碎事,而后再整理成册,送往京城。”

虞秧若有所思。

那京中诸人岂不都知谢迟每日去了哪,在做什么,碰见了什么。

可手札里写的“师弟林言”倒是有些意思。

是事实,却又不是事实。

莫名有种光明正大行事的神秘感。

她说:“若世子这游记能成书,那我定也要买着收着,里头还写了我呢。”

谢迟抬眸,眉眼间是清淡的笑意。

“好,若刊印成册,必先赠你。”

谢迟画的极快。

虞秧正出门打算寻块地方坐会,谢迟就跟了出来。

虞秧惊讶道:“世子画完了?”

谢迟将手札递给她看。

只见纸张上,寥寥数笔,就大概能见壁画所示场景。

可见画师很是手熟。

谢迟说:“此为初稿,得闲再完善。”

他站在庙外,对着庙的方向,微微躬身作揖。

起身时,笑说:“为防忘了,因而用笔记着。”

虞秧想到谢迟当日的“精神病”,也明白谢迟为何要记了。

她说:“确实,我一出庙,就忘了庙中是何摆置了。”

……

庙观完,便观景,也权做休息。

四周静谧,唯听风吹枝叶作响

虞秧坐在临崖的巨石上。

苍穹作纸,青山为景,孤庙落于景中。

忽地,一整片云飘过,只一瞬间,山川大地,皆沐于金辉之中。

虞秧忍不住低头,恰见谢迟被光照得背过身。

她垂下视线,他骤然抬眸。

四目相对之时。

虞秧莫名局促了下,她挪开目光。

谢迟也怔了一瞬,看向了远处。

二人沉默了片刻。

谢迟说:“再过会,就该日落了,便下山吧。”

“好。”虞秧应了声,跳下石头。

下山比上山来得容易。

二人走下走后一阶青石街时,已近黄昏。

山脚下的村户都用完了饭,正三三两两在一处说话,孩童又在一旁追逐打闹。

见着虞秧和谢迟出现,众人都止了声,齐齐看向二人。

一老叟突然笑说:“老头子下午不是眼花,真有神仙上了山啊。”

虞秧晓得神仙说的肯定不是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