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429)
皇帝抬眼,“你给朕说说淮江盐商的情况。”
辛宽躬身应答,“回皇上的话,淮江有排的上号的盐商九家,分别是隆德兴姚家、天成德杨家、正兴德黄家、运昌号张家、德胜号韩家、金胜号刘家,长平号吴家,吉昌得魏家,以及草民所在的恒泰昌辛家。”
“盐业商会以姚家为首,主要经营有淮盐和西北盐两种,其中......”
辛家在淮江多年,自然对当地的盐商极其了解,都是些老对头了,谁家那点狗屁倒灶的事能瞒的过谁?
皇帝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淮江的盐业商会里,盐商们一年大概能赚多少银子?”
辛宽拱手,“这和本钱多寡息息相关,得益于皇上英明神武,天下多年太平,商户们手里也有了更多的余钱,多的一年利润七八百万两,少的也有几十万两,去年淮江盐商均利润一百五十万两。”
知道盐商有钱,但没想到盐商这么有钱,即便是皇帝也在心里悄悄倒吸一口凉气,那些盐商富贵的让他眼红。
但也晓得那些盐商是朝廷的钱袋子,他轻易不会去动那些人,只认为唐纲此番去筹措一百万两应该是非常轻松的事。
或许两百万两也不是难事,可惜现在加价不合适了,希望唐纲能将差事完成的出色些,多带些回来。
“你现在的糖买卖如何了?”
明显听出皇帝言语当中的愉悦放松,辛宽扯出笑来,“原本也是小打小闹,得了徐达将军这个大主顾后便好起来了。”
皇帝笑了起来,就喜欢这种坦荡的商人,“徐大将军要的量不小,你可别断了他的货。”
“你都到哪里搞到的糖?”
辛宽说是从西南来的,“那里水域纵横,沙地众多,甘蔗的品相不错,出糖也高。”
脑子里想起了辛安和他说的那些话,说如果大量种植甘蔗就能出更多的糖,若是朝廷能帮着找到销路,糖说不定能成为和盐一样重要的大买卖。
“百姓不能缺盐,其实也缺不了糖,心里难受了,没有力气了,一碗糖水下去很快就有精神,多年前威远侯府的老侯爷曾告诉草民,战场上的兵士们若吃了糖会更有力气,比米面更有效果。”
“在淮江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海外蛮子,他们对糖极其喜爱,离开的时候都会尽可能的多带一些走,为此他们不惜留下大量的珍宝交换,若是我们有足够多的糖就可以通过大船送到海外和那些蛮子交换更多好东西,以壮大我朝。”
说完再次诚惶诚恐的跪下,“草民多言,请皇上恕罪。”
皇帝正对他说的事感兴趣,去年年底皇后的头冠上多了一颗极大的珠子,说是威远侯府二少夫人敬献的,来自海外蛮夷。
“那些海外蛮夷当真有那么多好东西?”
辛宽点头,这个他是知道的,“据那些蛮夷说他们的国家有很多的矿,银矿金矿宝石矿都很多,他们来的时候大多拿金子和宝石交易,那些宝石颜色各异,品相极佳,但他们没有打磨镶嵌的工艺,只能胡乱的绑在配饰上。”
皇帝更心动了,又细细问了糖容不容易得,怎么才能得,本钱大概有多少,见辛宽还跪着就叫了他起来,此刻又到了用午膳的时候,皇帝还想问问关于糖的事便赐了辛宽一顿饭。
隔着皇帝两丈远,五个菜,辛宽拿筷子的手都在抖,昨日听他闺女和皇上一起吃饭就羡慕的不行,今儿就轮到他了,等回去后还不得狠狠吹嘘一番?
也不知道此刻祖坟有没有冒青烟?!
第385章 烂泥终究扶不上墙
辛宽被皇帝赐饭,最高兴的是他自己,最诧异是姚家,他们姚家也算皇帝的心腹,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没得到过这样的殊荣;
最生气的是唐纲,辛宽此番来京的态度让他清楚的认识到辛家对侯府的依赖在减少,他失去了对辛宽的掌控,都不好意思对外说到目前为止,除开辛宽刚到京城那日外,到目前都还没能和辛宽一起说话,一起吃饭。
偏他还不能生气,因为到了淮江后还要指望辛宽帮忙。
终于也到了他要看辛宽脸色的时候。
这日辛安刚和辛桓在外采买了礼物回来,还没走到秋实院远远的就看到一位夫人迎面而来,等人走近了她才清楚来人,陶怡然的表妹,陶家老太太的侄孙女。
这人上辈子就是陶怡然的狗腿子,没少帮着陶怡勾搭唐荣,从而帮着她男人从唐荣的手里得到了不少好处。
“你就是这府上的二少夫人?”
“你是哪位?”
几乎是在她开口的那一瞬间辛安就已经安排好了她的死法。
“我是我表姐,就是府上世子夫人的表妹,夫家姓穆,你叫我穆少夫人好了。”
辛安挑眉,“原来是大嫂的表妹,果然和大嫂一般貌美。”
“我还在想,过几日家里人都要一块儿出远门,留大嫂在府中还真叫人不放心,如今穆少夫人来的刚刚好,往后可要常来府上陪大嫂解解闷。”
“那是自然。”
这位穆少夫人刚到京城,只晓得自家表姐嫁了侯府当世子夫人,以后就是侯夫人,她作为表妹必须水涨船高,这几个月可没少仗着此事在夫家作威作福,如今到了京城,自然更要多多亲近。
“失陪了。”
辛安径直回了秋实院,南风来报,“今日那位许公子又有东西送进来,已经到了大少夫人的手上。”
南风觉得隔壁那位实在是张狂,挺着个大肚子公然和外男往来。
辛安唇角轻勾,“我们离开后你守住春华院的门,等时机差不多了想办法将此事不着痕迹的透露给陶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