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493)
辛安也有眼睛在春华院,听南风说过后让她盯着陶怡然的信去哪里,看看她到底想要做什么,府外到底还有谁值得她联系。
这日一早了唐陌前往慈航寺接老太太回来,本来是一早就要去的,又因着城中的流言纷纷耽搁了些日子。
张家老太太想念孙子倒是常来,得知孙子在家住不惯的缘由哭笑不得,现在得闲就来陪着孙子用饭,祖孙两人的感情倒是与日俱增,相信很快张言睿就会跟着回张家。
“张老夫人今日又来了?”
今日徐夫人再一次登门,并且没有提前送拜帖,言语当中告诉辛安她刚去探望了二皇子妃,从二皇子府出来后直接到了侯府。
“张家奶奶隔一日就会来,如今祖孙两人感情越发的好了,若不是小公子有些认床,一早就该回了张家。”
徐夫人道:“幸亏遇到辛家人小公子有福气,你也是福气深厚的。”
“能遇到小公子,的确是辛家的运道。”
这话上回徐夫人来的时候已经说过,今日再说也不过是找个话题寒暄两句,辛安领着徐夫人进了正堂坐下吃茶,“伯母今日前来可有事吩咐?”
“哪里谈的上吩咐,只是有个事想要问问你。”
徐夫人是为了慈善募捐的事来的,唐纲父子先后从淮江带回来七八百万两的银子,若说唐纲在这中间一点好处都没拿,没有人相信,那些造谣说唐纲拿了上百万两的人是真认为他贪了这么多。
那些人眼红,二皇子自然也眼红,他有徐家相助并不怎么缺钱,但自己不缺也不能让对手发达,要知道太子也摆出了志在必得架势。
“伯母想要知道的我都清楚。”
辛安将大致的情况都告诉了她,同时言明了姚家和辛家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别的地方我并不清楚,淮江的商户在做慈善捐款这件事上向来慷慨,尤其是盐商和朝廷官员往来颇多,自然更愿意慷慨解囊。”
“以我愚见还是要找当地商会,说句难听的话,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行事方式。”
唐纲能在淮江成功,是辛家和唐陌出了大力气,再有姚家的全力配合,若是换个人去,未必会有这样的结果。
徐夫人想知道的就是这个,“朝中人都以为这是肥差,却没想过此事的艰难,要在百姓心甘情愿的情形下筹集善款,哪里会那般容易。”
“若是你来看,你以为什么情况下那些商人会慷慨解囊,除了上次匾额和著书立传这些?”
辛安心想,若是皇上愿意广纳后宫,给各商会会长家的姑娘一个机会,银钱还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想要银子就要付出,只要银钱给到位不是不能买到皇上的身子。
但这个想法她不会说出来,只是摇头,“我受父亲教导,辛家钱财皆来自祖辈和朝廷的恩赐,若是家国有需要必当竭尽全力。”
“至于其他,倒没什么心得。”
徐夫人叹息着说这个差事的艰难,又问唐纲身子如何了,辛安道:“太医说再歇息几日也就能上朝继续为皇上分忧。”
“若是你父亲身子康健,慈善募捐的事非他莫属。”
此话是试探,辛安笑道:“朝中事父亲从不与我们说,我夫君也没上朝的资格,只听闻好些人家都想为皇上分忧,这也是好事。”
第443章 老太太抬举陶怡然
徐夫人有些遗憾,在她看来辛安的确有些头脑,也会来事,但朝中局势就未免太为难她,又寒暄了两句便起身告辞。
送走了徐夫人辛安若有所思,还没等她转身有谨王府的小厮送了帖子来,说谨王妃请她明日过府一叙。
傍晚唐陌接了老太太回来,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得知唐纲的病不仅没痊愈反倒变的更重,眼圈都红了,王氏有一瞬间的愧疚,于她而言老太太是宽厚的婆母,这些年对她也多有照拂,她不应该让老太太伤心。
可她要让老太太开心那就是害了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孰轻孰重她还是分的清楚。
“就眼下京中的局势原本不应该这么早惊动母亲,可公主府上的小公子住在府中,张家老夫人几乎日日都来,不好没人陪着说说话,这才提早接了母亲回来。”
老太太叹息着,“你该早些差人告诉我这些,听老二说你这些日子忧心操劳身子也不好,辛苦你了。”
“只要侯爷能早些病愈,儿媳不觉得累。”
老太太半点没怀疑她,在她看来这些日子唐纲和唐陌父子的关系缓和了不少,王氏作为妻子和母亲,应该知道要怎么做。
见辛安也瘦了一圈,拉着她的手又说了一阵辛苦,而后不顾自己舟车劳顿直接去了春华院,她添了嫡亲的曾孙孙,心里惦记许久了。
春华院里,刘姑姑抱着襁褓小心放在老太太的怀里,道:“小公子极为健康,嘴也壮,有劲儿,模样更是像极了世子。”
老太太看着怀里乖曾孙是怎么看怎么稀罕,神色舒展的褶子都少了几条,抬眼对陶怡然道:“你辛苦了,平安诞下侯府嫡曾孙,祖母要记你大功一件。”
“甘露。”
甘露抱着一个大的匣子送到陶怡然跟前,“少夫人,这是老太太特意为您准备的,您看看可还喜欢?”
匣子打开,里面是全套的头面首饰,赤金镶宝石,瞧着富丽堂皇。
王氏看过眸中一闪神色很快恢复如常,扯出笑来,“这是母亲生辰那年父亲送的,还是父亲亲自命匠人打造,上头镶嵌的珠宝更是父亲亲自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