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13)

小屁孩,学什么不好,学你舅舅给人起绰号,上次挨揍看来还没学乖。

窦荣,乳名豆豆。

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不能再叫乳名。

可是赵水灵太小了,不会叫自己的大名。

算了,谁让赵水灵这么可爱。

窦荣伸手就把赵淩抱了起来。

久病方愈的太后抱不动的小孩儿,窦荣一个六岁小孩儿轻轻松松就抱了起来,胳膊还很稳,甚至能抱着他健步如飞。

啥怪力小孩儿?

赵淩扒扒窦荣的头发:“我看别的小孩儿都能骑在爹爹的脖子上,豆豆骑过吗?”

窦荣骄傲抬头:“骑过!”他还骑过他姨父的,“你没骑过?”

赵淩“失落”摇头:“没有啊。我爹不行。”

文弱书生太菜了。

他怕自己一下上去,直接给骑出颈椎病来。

跟在身后的顾朻、伴读和拎着书簿文房的小太监们,就见窦荣一下就把赵淩举到脖子上架好,嗷嗷叫着飞快跑远……跑了没多远,一下冲到路旁的雪堆里。

赵三岁和窦六岁趁势抓起雪打雪仗。

旁边的太监们急得跳脚,赶紧上前把两人拉起来,都不顾上礼仪,直接拉着去沐浴更衣。

两个小祖宗,可别着了风寒。

不然上头怪罪下来,他们这些奴婢可吃罪不起。

时间紧任务重,两个大冬天玩雪的小屁孩被一起扔进了一个澡盆里泡着。

赵三岁没忍住,先动手泼了窦荣一脸水。

半个时辰后,两个不好好洗澡还玩水的小屁孩,被王太后提溜着打了屁股才算消停。

第8章

赵淩和窦荣的牺牲很值得。

王太后像是一下就找回了三娘教子的精气神,原本不怎么关心的教育问题也上了心。

尤其是对赵淩。

她的两个儿子,一个早夭,也没有养在膝下;另一个出生被立为太子,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都是祖宗规矩。

现在有个能完全由她来教养的小孩。

为此,王太后特意又召见了一次赵王氏。

云山雾绕的一番话,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赵淩以后的教育就由她来接手了。

这其实是很不合规矩的。

家中子女教育,从来都是当家主母和父亲来安排。

祖父母要管,都属于越界。

像王太后就从来不管太子顾朻的教育。

太子还是她亲孙子呢。

这话要是换作她婆母来说,以赵王氏的脾气,眉毛都得立起来,但说这个话的人是王太后。

王太后可不只是深宫贵妇。

她年轻的时候跟随先帝征战,在募兵和后勤粮草兵器方面有大功,也真的率军打过仗。

曾经先帝被困,是她率军把先帝救出,是先帝的左膀右臂。

包括现在的皇帝之所以从刚开始就太子之位稳固,和王太后在军中的人望有很大关系。

可是再怎么样,王太后的威望和她家四郎有什么关系?

赵淩将来就算是要入仕,那也是走文官的路子,难不成还能走武将?

他们家同意,陛下也不能同意。

王太后现在只想着自己喜欢,把赵淩拉到身边。

赵淩姓赵,不姓王,更不姓顾,跟在太子身边还能说是当个伴读,但跟在太后身边能做什么?

佞臣?

赵王氏到底年轻,加上太过震惊,脸上就带出来一点。

王太后早就想过赵王氏的各种反应,不过对她竟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还是有些意外的,浅浅抿了一口茶,说道:“哀家知道你也舍不得淩儿这样乖巧的孩子。他就白天待在宫里头,陪陪我这个孤老太婆解解闷,晚上还是回家去。再说也就这几年,等淩儿稍大一点,就不能这样了。”

男女七岁不同席。

赵淩今年三岁,倒是不打紧。

宫里头不说有好几位公主,就是小宫女也有不少。

等赵淩七岁之后,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出入后宫了。

赵王氏一听,倒是觉得可行。

她家赵辰和赵缙,三岁的时候就是跟着先生胡乱背两句三百千而已,真正学点东西,也得七岁过后。

等赵淩到了七岁,要是能像现在这样跟着太子读书,哪怕没有一个太子伴读的正式身份,也比上私塾好。

要是不行,那就回家来,跟着现在赵辰和赵缙的书院去念书。

这么一想,她就念头通达了,对坐在太后身边的小不点招招手:“淩儿。”

赵淩抬头,双手捧着剥好的一把瓜子仁,一捧给王太后,一捧给赵王氏:“娘~”

他字才刚认了没多少个,但卖萌专精已经三年,绝对是业内资深人士。

刚才大王和小王在对线,他就在那儿剥瓜子。

瓜子是瓜蒌子,好像是他爹在南方当官的师兄送的。

他没见过送瓜子的人,只管吃就行。

他还让常大力找匠人做了个一个坚果夹,儿童版。

常大力给他找木匠打了一个,用着还行,反正瓜蒌子皮薄。

他只是有了点小钱钱,非得要花掉一点而已。

大王小王被他这一出都给逗得笑起来。

赵王氏想着自己三个亲生的,岁数还都比赵淩大,偏就只能从赵淩这儿拿到点东西,亲生的三个全是讨债鬼。

她接过赵淩递过来的瓜子仁:“谢谢淩儿。”

“嘻嘻。”赵淩学着抹布的样子,往她腿边一贴,“娘,你叫我干嘛?”

赵王氏看了看王太后,低头看看比椅子高不了多少的庶子,认真询问:“淩儿要不要以后每日白天都待在宫里?”

赵淩明显愣了一下:“日日都要来上学?”从996走向007?“没、没有休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