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以有。
赵淩顿时就欢快了:“好哒~”
等今天下午的太后私教课结束,清瑶送赵淩出宫。
赵淩小声问:“姑姑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清瑶小声笑道:“就你机灵。”顿了顿道,“惠王就封了。”
“嗯?”惠王不是顾棱的爷爷吗?老爷子都扎根在京城多少年的老钉子户了,怎么突然就要去封地了?
清瑶继续说道:“因着梁王的事情,陛下下旨让这些不愿意就封的王爷、侯爷全都离京。”
这是借题发挥啊。
赵淩一下就想明白了。
建国之初,高宗皇帝的设置是大儿子继承家业坐镇神都,其余儿子镇守们边疆,守住大虞江山。
但这会儿的大虞可不是建国那会儿了。
边疆环境差,但是那些王爷手头有兵。
有兵就有权。
等压在自己头顶上的老爷子一死,他们没了顾忌,就会对皇位产生一些想法。
坐着位置的人,当然不可能说让就让,那就派兵镇压,甚至御驾亲征。
几次三番之后,有点想法的王爷都没了想法(物理)。
剩下的王爷们在自己的封地上,也因为前人的一次又一次失败,手头不再有兵权,只有一些看家护院的亲卫,拿来造反估计连县衙都打不下。
既然没有权,他们就要享受荣华富贵。
也因此,许多王爷都不愿意离京。
在穷乡僻壤的边境有钱能有什么用?
为什么不待在繁华的京城?
赵淩带着一肚子清瑶说的消息,看到自家的敞篷马车已经等在了宫门口,赶紧跳上车:“大虎叔,爹!”
赵骅放下手头在看的书,挥挥手让赵大虎驾车:“天气有点转凉了,明天还是换上轿厢。”
赵大虎应了一声:“好。老爷要在轿厢里煮茶吗?”
赵骅感觉有些秋燥:“嗯,备下炭火,再放个梨子。”
赵淩瞅着他爹:“爹,你和大虎叔等很久了?”
“没多久。”赵骅拍拍赵淩的脑袋,瞧着一侧高高的宫墙,难得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感觉前不久,我才刚被陛下点为探花,现在我儿子们都已经参加科考了。温侍中给的名次不用在意,他一个同进士,哼。你和你大哥的文章我都看过了,写得很好。”
现在大虞子民的社会身份,也是社会阶级,叫士农工商。
士,是最高级的。
士,原本是贵族阶级,但经过历朝历代的征伐,旧贵族可以说基本不存在了。
掌权者需要新的士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又不想要士族,于是学子经过层层筛选,成绩优异者,被称为进士,进入士的阶层。
同进士,叫赐同进士出身。
意思是,这位学子学问差了一点,但念在你多年苦读,也给你一个相当于进士的身份吧。
有一句话很难听,叫同进士,如夫人。
如夫人不是夫人,同进士自然也不是进士。
其实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中,能够考中同进士,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
只不过赵骅作为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在学识上完全有资格鄙视一个同进士出身的官员,尤其这个官员欺负他儿子,还一次欺负两个。
马车回了赵家,赵家其他孩子们都下学回家了,只是家里并没有孩子们的吵闹声。
赵骅回到家里,多少有些不习惯,拉住赵淩:“应该是都去你那新宅子了。过来书房,我先跟你说个事。”
赵淩大概知道赵骅想说什么,书包也没放,就跟着赵骅去书房,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书房里没人,往桌子上一趴:“是不是惠王的事情?”
“就知道瞒不过你。”赵骅摸摸他的脑袋,“顾棱欺负你,爹想给你报复,等了好几年才找到这么个机会。”
在外人看来,赵骅早就已经进入了最高权力中心。
这几年来,他看着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再无寸进,但多年经营下来,他对于户部的掌控力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惠王,瞧着只是一个没什么实权的王爷,更别说顾棱只是惠王的孙子。
但,顾棱毕竟姓顾,是皇亲。
赵骅想要针对顾棱做报复,并没有太多的办法。
尤其陛下猜忌心重,赵骅就得更加小心翼翼。
赵淩还真没想到这是他爹在给他找场子,着实呆愣了一阵才反应过来,猛地跳起来把他爹抱住:“老爹!你怎么这么阴险狡诈!”
哪怕坐在椅子上,都差点被石狮子撞出个好歹来的赵骅,顿时黑着脸大怒:“滚!滚出去!读书全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今天多写一篇大字!”
“我写作业去了!”赵淩拽着书包,飞快跑远。
多写是不可能多写的,一个字都不可能多写的。
赵淩回来的时候,新宅子还差了最后一点没弄完,倒是不影响居住。
田学仁他们来神都读书,全都安排在这栋宅子里。
毕竟赵家就那么大点地方,赵骅夫妻俩还忧心赵辰成亲之后没地方住,实在没多余的地方给田学仁他们。
正好新宅子离得近,赵王氏把田学仁他们安排过去的时候,还觉得很抱歉。
田学仁他们哪会责怪这个。
他们能够来神都求学,全靠了赵骅。
他们也去了赵辰几兄弟的院子,见哥几个就住这么小一个院子,都感到不可思议。
他们刚来了没两天,才刚安顿下来,这会儿见赵淩蹦跶进来,赶紧招手:“淩儿放学回来了?”
“嗯!”赵淩直接去新收拾出来的书房,或者说是教室,“今天琉璃作坊那边的人来了没?琉璃窗都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