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158)

赵淩计算着自己这边要送的各式各样的人,有送整头的有送切块的:“先去吃饭,吃完了再来忙。”

他回来的晚,这会儿吃饭又是他一个人。

倒是赵婉蓉在他身边转圈:“四哥你快点吃饭,我去帮你砍羊肉……不是,娘让我跟你学怎么送礼。”

赵淩吃着饭不吱声,吃完漱口洗脸,完了才问她:“你现在刀子耍得可好了是不?”

“那~是。”

赵淩想着白来的劳力,不用白不用,带着赵婉蓉去新宅的大厨房。

大厨房外头有一片空地,支着火把,来福已经准备好了笔墨和细麻绳,见赵淩过来,递上去年送礼的清单。

整体还是比照着去年的来。

赵淩刚准备写名字,书兰带着赵茂过来了,意思也是跟着学习怎么送礼。

赵淩没拒绝,和赵婉蓉怎么说,就跟赵茂怎么说。

这种内务的事情,一般家庭都是由主母来做,但赵家以往都会送一份“孩子们的心意”,给亲近的长辈譬如管博澹。

另外,孩子们各自的先生不同,给出去的礼物也有不同。

赵淩这边的先生是文华殿的,送的礼比起家里其他孩子们来说要重一点。

赵王氏给赵淩准备的这份礼物和家里其他孩子们一样,多出来的部分以前从赵骅的账上出,现在需要他自己填补。

毕竟现在赵淩自己的收入不少,已经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还绰绰有余。

家里负担不小,他也尽量减轻一点。

赵淩毕竟是个还没成亲的小孩儿,需要单独走的礼不多。

也就是他认识的各式各样的人特别多,才看起来需要每年备下不少礼。

赵淩这边写名字,赵婉蓉帮着分割羊肉,书兰主动上前帮着把写了名字的纸条用细麻绳扎在对应的肉块上,加上其他人的协助,没多久就把几头羊给分好了。

分着,来福看到一个自己名单上没有的名字:“温侍中是?”

“哦,中书省温侍中。我还不知道他家住哪儿,回头问问师公。给他送的东西比照着师公的来,一模一样,单独准备,用车装。”老登!不对,中登!一天天的尽会给他下眼药。

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也得恶心回去一次。

送给师公的礼,那是经年累月通过老爹的一次次骂里面总结出来。

这份礼不轻不重。

可拿人手短。

要是温侍中收下了,那他来年还好意思弹劾他吗?

可温侍中要是不弹劾他了,是不是就反过来说明之前温侍中跟他过不去,是因为他没送礼?

但温侍中要是不收下这份礼,那就是立场鲜明地表态——老子一个堂堂三品大员,就是要为难一个功名都没有的十几岁的小孩儿!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可以说。

温侍中自己也知道对付赵淩过于以大欺小,从来都不自己出面。

但赵淩就是把这摊子垃圾明着泼他头上了怎么滴?

中书省就两个侍中,一个管博澹,是赵淩的师公,显然不会对赵淩怎么样;那剩下的就只有温侍中。

难道让温侍中堂堂正正承认自己欺负小孩儿,他温侍中的脸面还要不要?

清流嘛,脸面很重要。

想着弟弟妹妹还在身边跟他学,他转头叮嘱:“这个你们不用学。暂时不用学。”

赵婉蓉和赵茂似懂非懂:“哦。”

忙完,赵淩带着弟弟妹妹进屋清洗干净,再到书房里去跟他们讲这些人跟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各自的家庭情况,哪些只需要送给本人,哪些需要同时给对方父母妻儿也备一份礼,礼物的价格大概需要控制在多少范围内。

哪些人是可以收到回礼的,哪些人是不能收回礼的,其中各有什么讲究等等。

赵茂和赵婉蓉本来都是奔着玩来的,这会儿都听得很严肃。

书兰以前作为赵王氏身边的大丫鬟,也会帮着准备各种年节礼物,但赵王氏可不会跟她讲解为什么要送这些人,以及为什么送这些东西。

“正好这段时间娘会教大嫂这些,你们有空就跟着学。看看什么人送的什么礼,怎么收礼怎么回礼。”其中的讲究完全可以作为一门功课来教。

赵婉蓉认真记下。

赵茂却说:“我还要读书呢。等我将来娶了妻,这些自然由妻子来操持。”

大部分家庭确实是这么操作的,但:“你自己也得会。”

赵淩只能这么提醒一句,剩下的他就不多说了。

赵王氏会手把手教米氏这些,那是因为米氏是赵家的长子长媳,是将来的当家媳妇。

轮到赵缙娶妻的时候,恐怕赵王氏都不会这么细心教导。

赵茂一个将来会注定分出去的庶子,是要单独过日子的。

难不成指着赵王氏一个嫡母像对待长子长媳一样,来对待这么一个分家出去的儿媳?

还是说让书兰这么一个“婆母”,来教导儿媳?

她自己都不会的事情,拿什么来教?

赵茂媳妇将来认不认书兰做婆母都是个问题。

他们身为庶子,总归是差了一截,能够得到的帮衬会少很多,这是没法改变的。

只有趁着现在还没分家,跟着一起学会了,将来再由赵茂来一样样教给自己的妻子,夫妻俩携手才能慢慢把日子过像样。

当然,现在赵茂的年纪太小,还不懂这些。

将来再看吧。

转过天,赵淩堪称兴高采烈地在赵骅的带领下,去给温侍中送礼。

“不用你师公,我知道那老匹夫住哪儿!”赵骅撸着袖子……回来刻意打扮了一番,确保自己的每一根胡子都是最完美的角度,才带着赵淩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