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数的教学更是简单实用,就教两个方向,一个算账,另外一个就是计算尺寸、重量,并且加入了算盘的教学。
主打一个学了就能用。
赵王氏得到了他的肯定,不由得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我当然很厉害。”
今天休沐,赵骅见妻子的马车从庄上回来,下人们把东西都搬完了,马都洗完了,就没见自己妻子的踪影,问了人,才知道赵王氏一回家就先去了新宅。
赵骅摸摸自己下巴,有些自我怀疑。
难不成是他老了,没魅力了?
说好的小别胜新婚呢?
神都的贵女贵妇人们……行事不羁的不在少数,难不成他夫人也?
不不不,他夫人不是那样的人,家里一群姑娘小子们的事情都忙不过来。
等过一阵赵厦应该就要去地方赴任,在此之前还得回乡,赵王氏得帮忙操持许多事情;米家的女眷们加起来得有三十几口人,肯定也是一堆事情;赵王氏需要忙的事情那么多,哪有空去忙别的?
等他一路溜达到了大书房,见里面就赵王氏和赵淩母子俩在那儿写写画画,旁边一堆的纸。
他下意识把旁边桌子上的纸一张张捡起来:“你们娘俩写的什么?怎么铺得到处都是?薇薇,你刚回来忙什么呢?是不是淩儿又问你功课?”
真是的,明明家里孩子们的功课都是他在盯着,怎么偏偏赵淩就喜欢找他娘?
赵王氏对他招招手:“正好你来了,过来看看我编的书。”
“你编的书?”赵骅有些惊讶,看看赵淩又觉得正常,“难得踏青游玩几日,怎么还想着给淩儿编科考的书?你让这小子自己去考,别老想着靠你。”
作为家中的大先生,赵骅是最清楚家中所有人学问水平的。
真的,他教过最省心的学生就是他妻子。
可惜他妻子虽然学问好、诗词好,但是不乐意跟他泛舟游湖吟诗作对。
她更喜欢跟他一起算账本。
嗯,算账本他也喜欢。
现在妻子跟儿子一起讨论学问,不找他。
赵骅不高兴,很不高兴,一眼一眼地剜赵淩,压根不去看纸上写着什么。
编扫盲教科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程量其实相当大。
赵淩正一个头两个大,看到赵骅过来,顿时站起来,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爹,您坐。”
赵骅瞬间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生平第一次啊。
赵淩什么时候给他让过座?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坐上了一个深坑,还是自己妻子挖的。
赵王氏笑颜如花:“老爷,你会帮忙的吧?”
“会!”赵骅回答得斩钉截铁,生怕慢一步就要被老婆儿子生吞活剥……不是,慢一步就体现不出自己对妻儿的爱护。
然后他提出建议:“既然要让普通百姓们日常用得到,就得先去看看普通百姓日常接触到的东西。”
这方面三个人都缺乏经验。
于是择日不如撞日,一家三口出去逛街了。
向来爱凑热闹的赵缙拉着赵茂跟上。
赵茂不是很想去:“我要做功课。”
赵缙指了指走在前面的三个人:“做什么功课?知不知道前面那三个是咱家的三尊财神爷?咱们跟着,到时候看上什么都能让他们掏钱。”
赵茂有点心动,但:“我更想认真读书。要是我乡试成绩像二哥你这么糟糕可怎么办?”
赵缙顿时就停下了脚步。
果然,弟弟这种生物都不可爱。
第72章
赵淩开始天天不着家……不是, 是不着御书房。
皇帝陛下看着角落的空桌子就有些不得劲:“赵水灵人呢?也不请假也不说一声的,怎么不过来了?”
李公公赶紧说道:“赵四郎向您请示过的。”
顾潥想不起来。
李公公提醒:“三天前,您陪太后用完午膳的时候, 赵四郎说要体察一下民情, 没时间就不来御书房了。您同意了。”
顾潥仔细想了想,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那他怎么体察民情的?”
祥瑞不坐镇御书房, 出去巡视了吗?
倒也不错。
李公公的神情顿时变得有些微妙:“就……逛街?和赵夫人一起。”
“多大的人了, 还黏他母亲?”顾潥觉得小孩儿这样不行,都快是能说亲的年纪了。
李公公说道:“不只是他们母子俩, 还会带上家里的姐妹姨娘。”
顾潥想着年轻人爱玩一点,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就是怎么跟一群妇人玩?
以前赵淩倒是和他家朻朻他们一起玩耍,现在朻朻他们都去当值了, 连祝阳都回老家备考去了,剩下赵淩一个人确实没什么小伙伴一起玩耍。
“那就让他多玩几日。”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的老母亲也跟着一起去逛街了, 还摆起了摊。
顾潥在西市大集上跟王太后面面相觑:“母……”
头上扎着蓝花布巾的老太太冲着顾潥摆摆手:“买不买?不买就一边去。”
顾潥被噎得说不出话。
赵淩眼疾手快地拉着顾潥到一旁的小桌子边坐下, 眨眼的功夫就摆了一碗加了好几勺红糖水的豆腐脑:“客官慢用。”转头又对王太后说道,“奶,待客人要和气点儿。”
顾潥瞪眼:不是,小子你管谁叫奶呢?怎么叫这么顺嘴?
王太后笑眯眯:“知道了。”
赵淩转头又给李公公舀了一碗咸豆腐脑。
不一会儿, 他又端来了好几样卤菜, 提醒:“客官快趁热吃。”
顾潥下意识吃了一口热乎乎的豆腐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