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平时,不用东家吩咐,燕公公这样的身份只要张口,掌柜的就是白送也乐意。
可惜现在这种时候,掌柜的也没办法无中生有。
赵淩一听倒是不为难:“我那儿应该还有没拆封的,您等等。”
说完,他就又跑了回去。
不用他自己动手找,来福在呢,一听直接就从小库房里收拾了一个小箱子出来,自己就搬到燕公公车上。
燕公公的马车很快就走了。
他放下帘子,都没打开箱子,就摇头晃脑地哼起小曲。
同车的小太监见状,谄媚道:“公公,我瞧着这箱子轻飘飘的,难道里面装的全是银票?赵家瞧着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想到出手这么大方。”
燕公公眯着眼睛笑:“那你打开箱子瞧瞧,里头有多少银票?”
小太监顿时眉飞色舞,装模作样地捋了捋袖子,先把小箱子搬到两人中间的小桌上,感觉比他想象中要沉,难道里头还放了一些金银?
他略感疑惑,慢慢打开来:“咦?还真是牙膏。”
里头是一个个漂亮的瓷罐,上面有代表不同香型的不同图案。
瓷罐旁边是几个瓷瓶,都是燕公公喜欢的日常清洁护肤用品。
作为伺候燕公公日常起居的小太监,他当然是再清楚不过。
只是等他把小箱子里的东西全都拿出来,都没见一张银票一锭银子。
他还不死心,把盒子的六面都敲了敲,确定真的没有夹层,才失望地把东西复位,又把几个点心盒子打开来一一检查了一下,都是很实诚的点心盒子,再开口时语气颇有点怒气:“这赵四郎怎的如此不识好歹?竟然真的送这些东西。”
“哼。”燕公公轻哼一声,看向这个瞧着还算是机灵的小太监,想着对方毕竟年纪小,还是在自己跟前伺候的,有些事情确实得教,“赵四郎不识好歹?我瞧着是你不识好歹。”
小太监跟燕公公算是族亲,靠着这层身份,他入宫到现在并没有怎么受磋磨,性子也活泼。
这些话他在外头是万万不会说的,也就是现在只跟燕公公两人才会这样随意。
他有什么不懂的就直接问:“公公,我瞧着那些外臣来见您,每次都是带着大笔的金银珠宝,您还不一定见,怎的赵四郎只送这些不值钱的玩意儿,您就那么高兴?”
燕公公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说:“那你觉得,为什么那些外臣要送我东西?”
小太监回答得半点没犹豫:“为了让您在殿下面前说好话。”话一出口,他自己就懂了,“我明白了。赵四郎自己就能跟殿下说上话,还能跟陛下说上话,自然用不着您帮忙。”也就不用拍燕公公的马屁。
燕公公面无表情:“不错,脑子还不算笨。咱家在殿下面前虽然有几分脸面,可到底是奴婢。送上门来的钱,收与不收,收多少,那都是殿下的恩宠。”
别人吹捧是别人的事情,他可不会为了轻飘飘的几句话就不知道自己是谁。
他如今的这点权力,不过是太子殿下的一句话。
太子殿下可以让他当个富家翁,也可以让他一文不名。
赵四郎还没入仕,看似手头没权,但影响力一点不小。
人家靠的那是自己一次次实打实给大虞做出的贡献,可不单单是靠着会哄太后高兴。
赵四郎愿意送他东西,那是给他面子。
真要出了什么事情,他还得求到赵淩身上,让赵淩帮他说话呢。
别说是他这么个太监,前两年太子殿下在皇陵那儿无人问津,都是赵淩在陛下跟前说的话,让陛下回心转意。
李公公和闻公公两位,都对赵四郎客客气气的。
他算老几?还能让赵四郎费心讨好?
不过赵四郎确实贴心,哪怕是讨人喜欢的本事,都比跟前这个还算机灵的小子要强得多。
怪不得陛下愿意把赵四郎摆在御书房呢,换他,他也乐意把人放在跟前,瞧着就高兴。
赵淩还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成了个吉祥物,认真和来福一起收拾了礼物,一起去了镇国公府拜年。
镇国公府就跟神都其他官宦人家一样,过年的这段时间,那叫一个门庭若市。
各式各样的人,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拿着各式各样的拜帖上门,许多都是一坐一整天。哪怕礼物送不出去,也是天天来。
门房这段时间都不敢开门。
赵淩来,那当然不一样。
两个门房一起把大门打开,又有两人过来把门槛卸掉,恭恭敬敬邀请赵淩进门,才把大门关上。
赵淩下了马,乐呵呵道:“今天怎么这么隆重,倒是让我走了大门。”
国公府的大门厚重,平日里其实不怎么开。
赵淩又是老熟人,来了直接走大门旁边的小门。
说是小门,其实一点也不小,出入一辆牛车绰绰有余。
门房听他这么说,笑道:“赵四郎既然这么说,以后只要您来了,小人天天给您开大门。”
赵淩哈哈一笑,从来福手上接过年礼,递给几个门房:“提前拜个早年。”
门房们立马满口吉祥话,接过略有些分量的竹匣子,先揣到怀里,说了窦荣在自己院子里,就带着来福卸车。
另外的门房已经去通知大管家元武。
等各种东西都安排完,门房们跟来福一起坐在门口的值房里,煮上一壶姜糖水,摆开糕点果盘闲聊起来。
来福估摸着赵淩待的时间不会长,阻止他摆出更多的东西:“我们家四郎一会儿还要出城去庄上呢,我喝口水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