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284)

这位柳员外郎也是赵骅日常吟诗作对的文人朋友之一,有着日常打下来的交情,非常好说话。

他给赵家的几位子侄办理了销假之后,亲自带着他们去早就空下来的衙门学习,小声说道:“你们都擅长算数,哪个衙门都需要,去了之后细心一点,争取留在神都。”

先在神都干上几年再外放去地方,和先外放去地方再回到神都,能一样嘛。

直接外放出去的,有几个能再回来神都的?

虽说外放有外放的好,可得先去个富庶的地方才行,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都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哪怕赵骅这样的官员,都未必能安排得上。

还不如在京城当个小官,慢慢积攒经验和人脉,等有了机会再外放。

这些话赵骅在家里也说过许多遍,这回一个外人这么叮嘱,他们也没不耐烦,知道这是自己能否留在神都的倚仗。

柳员外郎见他们一点都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心想不愧是赵家的儿郎。

最后赵辰留在吏部,赵缙去了司农寺,田学智则去了工部。

赵淩早就办完了销假手续,自己去了翰林院。

出门的时候,那个跟他一起拴马的官员还在等。

赵淩跟吏部的人也不熟悉,只能不痛不痒地招呼了一声。

他到了翰林院之后,找院使报道:“下官赵淩,拜见聂院使。”

聂院使看到赵淩,神思还恍惚了一下:“哎呀,水灵回来了啊。你这个……”

赵淩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不会是我的职位还没安排好吧?”

“嘿嘿。”聂院使干笑两声,“要不你自己找陛下问问?”

赵淩:“……那我去问问。”

翰林院和别的衙门在宫外不一样,作为实际上担任皇帝机要秘书职责的部门,翰林院的位置在宫内,位置距离御书房很近。

当然,也不是说翰林院里随便一个人就能见皇帝,但这不是御书房石狮子嘛。

赵淩还真的就溜达了过去,一路上的侍卫见了他也不阻拦。

倒是他自己在门口等了等,没等一会儿就被田公公亲自过来请了进去。

里头小朝会正开着,今天负责记录的庶吉士是祝阳,赵淩就坐到祝阳边上。

他的小桌子已经摆在了庶吉士的桌案边上,也只能坐那儿了。

噫~他想要独立办公室。

好像有点难,他爹都是跟好多人在一个厢房里办公。

小朝会里说的是奉州、西州、景州等地有出现旱情的征兆,朝廷是否要进行提前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兴修水利等问题。

赵淩也不用记录,就在那儿认真听着,发现还跟自己有点关系。

他弄出来的温度计、量杯、试管等一系列实验工具,让很多数据记录变得精细化。

虽然满打满算到今年为止才精确记录了三年时间,但从各地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今年奉州等三州由于冬季降雪量比以往减少了将近三成,春季降水也没有增加,很有可能会发生干旱的情况。

这种能够提前预知未来变化的感觉,让君臣们应对起来更加从容。

粮食调拨,勘探水井,以及如果可能话,建造能够蓄水的水库等等。

工部尚书看到赵淩,就笑眯眯道:“水灵来说说水库怎么修。”

赵淩只能站起来,走到他们身边,先向顾潥行了一礼,才说道:“我就是设想,要能够解决农业和民生问题的水库规模不能小,只是混凝土的强度肯定不够,得使用大量的钢筋。”只是靠手工打造的螺纹钢,他感觉得百年计划,“西州等三州的降水量本来就偏少,就算修建了水库,也很难蓄到充足的水,还不如南引大江的水……”

工部侍郎打断他的话:“大江的水怎么引?”

一旁的户部尚书也说道:“修筑运河的话,绝非人力可为。”

赵淩跟顾潥比划了一个爆炸的手势:“大江常年水患,西川、景川本就连接着大江,只是水道淤塞。”他先前编写兵书的时候,对整个大虞的地理环境都有所了解,虚空比划了一下两边的距离,又画了一个圈,“黑龙泽的水太多了,放掉一些到奉州、景州。”

黑龙泽是大虞版图内一个大到夸张的湖泊,由西川、景川等多条大支流汇集到大江中形成的一个泽国,面积甚至比一些州还要大。

为什么叫黑龙泽呢?

据说是因为里面生活着许多恶蛟恶龙。

赵淩怀疑是鳄鱼,可能会是体型比较庞大的品种。

从黑龙泽放水,势必会影响当地自然生态,但生态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生存,不能本末倒置。

他也不是想要把整个黑龙泽放干,也不可能放干。

“空出来地可以开垦水田,种植水稻。规划好水陆交通,不必绕行黑龙泽后,对南方数州的……交通能有很大改善。”他只说了交通啊,可没说别的,别乱想。

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皇权不下县。

交通的便利程度几乎是朝廷统治力的辐射范围。

譬如黑龙泽以南的南龙州,已经连续几科没有人来考取进士了。

当然可以说是当地教化不行,没有能力培养出学识过硬的学子,但一是受阻于现实的交通问题,二是在当地想要过体面的生活和是不是进士关系不大。

可以说多年以来,因为闭塞的交通,南龙州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且独立于大虞朝廷体系之外的治理体系。

赵淩没去过南龙州,对南龙州的消息也没什么了解,但想也知道这样的环境会滋生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