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313)

窦荣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不安分的小爪子在他身上摸来摸去,抓了两下才抓住,眼睛都没睁开就把人抱紧拉到身上抱住:“臭水灵,登徒子。”

“臭豆豆。我看看你受伤没。”赵淩觉得自己被冤枉了,明明这次没有耍流氓。

“没受伤。”窦荣感觉这样抱着赵淩很舒服,一会儿往左翻,一会儿往右翻,“真想早点成亲。”

赵淩感觉自己就像个大号毛绒玩具,翻得头昏眼花的:“知道你没受伤了,给我撒手。我得起来去替班。”

窦荣跟着坐起来:“什么时辰了?”

赵淩打了个哈欠,人还不是很精神:“快午时了吧。你继续睡。”

窦荣感觉有点饿:“我跟着吃点再睡。”

“行。”

窦荣想得很好,但他一起来,就看到都护府里坐镇的窦家其他人,手上拿着菜肉包子,端着紫菜蛋花汤就跟着说起战况。

赵淩手上是同样的伙食,在窦荣隔壁的办公室里,指挥后勤调度。

各种伤亡人数和消耗的物资统计了出来,匠作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和修理兵器。

一些明明觉得开战前已经准备充足的物资和手段,在遇到实战的时候发生了各种问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

这次暴露的最明显的一点是,缺人。

赵淩倒是不意外。

工厂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维持工厂的正常运作,需要大量的工人。

虽然现在生产力低下,但赵淩在铁脊关搞起来的无论是匠作区的各种作坊,还是养殖场,甚至是小琉璃宫的种菜,包括原有的煤、铁矿开采,其实都已经具备了集中办厂的雏形。

但是铁脊关这个情况,一时半会儿的上哪儿招人?

招了一些人,还得手把手培训。

那么短的时间,就经历了一场大战的考验,暴露出问题才是正常的。

只不过在赵淩看来七零八落的现状,在其他人看来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

处理完一波事情,赵淩发现手上还有半个冷包子,皱着眉头吃了一口:“等明年开春,我在这儿搞块地种香菇。”

菜肉包子,干香菇才是灵魂。

窦荣过来叫人,听他嘀咕,心疼坏了:“不好吃就别吃了,一会儿让厨房给你做点别的。”

赵淩把最后一口冷包子吃掉:“算了。”不能浪费粮食,“有事?”

窦荣拉着他到隔壁:“介绍家里人给你认识。”

赵淩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一群身量颀长的窦家人。

坐在最上首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帅老头,肯定是现在的镇国公本公,也是窦荣的爷爷。

老爷子前后娶过三任妻子,前面两名正妻所出的儿子都已经战死了,现在活着的唯一的嫡子就是窦凤。

窦凤也是册封的镇国公世子,是现在镇国公府的实际掌权人。

但是按照长子嫡孙的继承制的话,长房长子虽然已经逝世,但是长房的嫡长孙却还在。

嫡长孙的儿子,岁数都比窦荣要大。

窦荣在他这一辈里行六,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弟。

赵淩被窦荣带着一个个叫人,见到长辈收礼物,见到晚辈送礼物,只是这些哪一房哪个辈分的,听得他就脑仁疼。

还好大家都忙,亲情时间都没一刻钟,缓了缓就继续。

战争并没有结束,他们马上就要进行追击。

昨天由于是夜袭,现在打扫战场的人也没确定找到塔尔罕王的尸体,他们一定要确保把塔尔罕王弄死。

经过一天的修整,到后半夜的时候,骑兵更换了马匹、修好了甲胄,配置齐了武器,补充了火药和箭支,带上了干粮,揣上了小黄瓜,重新踏上征程。

负责小琉璃宫的小吏看着光秃秃的黄瓜架欲哭无泪,摘就摘了,没过称啊!

他得统计数据的啊!

第121章

窦荣这次出去追击, 来回又是半个月。

回来的时候,天上已经开始下雪。

赵淩每天都抽空上城头拿着望远镜看一下,绝对不是惦记偷黄瓜贼, 他是为了放鹰。

凉州属于那种一年刮两次风, 一次刮半年的地方。

铁脊关又位于两道山梁的中间。

冬日来自北方的寒风, 比赵淩以往待过的一个地方都猛烈。

平时在家跟个走地鸡似的金雕, 一点都不畏严寒, 站在寒风呼啸的城头,展开翅膀扑腾滑翔了好几天, 终于渐渐有了飞行的样子,趁着一道风, 直接飞远了。

常禾在一边拉住赵淩:“四郎,大疆一会儿会自己回来的, 我们先回去。”

再站在城头,冷不冷的好说, 就他们家四郎这点分量真怕一下吹跑了。

这绝对不是他的杞人忧天。

赵淩之前在沙漠里就被风吹跑了。

赵淩看着在天空盘旋的大疆:“我等着, 让大疆再飞一会儿。”

巨大的金雕在高空中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黑影。

对于人类来说难以逾越的山脉,它轻松就能飞跃而过。

最近大疆飞得越来越远,像是在拓展自己的地盘。

望远镜里,金雕依旧清晰可见。

赵淩看着大疆飞了一段之后, 开始在天空中盘旋, 不像是发现了可以捕获的猎物,倒像是小蜜蜂在跳八字舞,告诉小伙伴“我带你们去采蜜啊”。

小伙伴赵淩:“……大疆去过小琉璃宫了?”

他在小琉璃宫里放了一箱蜜蜂, 性价比不高,基本还得依靠人工授粉,蜜蜂还得喂糖。

但是拿出来了, 就不方便再放回去。

常禾哪知道:“我没在小琉璃宫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