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315)

“嗯。”赵淩吃完乳酪,问他,“后勤那边的老鼠都处理了吧?”

他说的是这次冬季衣物。

铁脊关的冷让赵淩有了新的认知,感觉以前准备的保暖衣物,对于还需要在城墙上值夜的士兵来说还是太单薄,额外通过他皇帝先生的渠道申请了一批物资。

大致采用了他上辈子军大衣、雷锋帽的设计,外面使用的是皮革,更加防风,内里夹棉。

此外还有配套的裤子、靴子。

这么一套衣服,成本不低。

哪怕铁脊关上驻守的是皇后的亲外甥,请求的是皇帝的亲学生,也不可能短时间内筹措出人手一套这样的衣服。

最后送到铁脊关的只有一百套。

一百套其实也不少,值守的士兵轮流穿,至少不至于再发生冻死的事情。

但实际上真正在城墙上轮流穿的这些厚衣服,只有二十套。

剩下八十套被几个“有关系”的拿回去自己穿了。

“嗯,都送去矿场了。”窦荣见赵淩露出一副不赞同的表情,解释,“我知道你的意思,肯定是想让那些老鼠去值夜,吹吹西北风看看自己能不能抗住冻。不过那群家伙不靠谱,在城墙上站岗还是很重要的,不能给这些人做。”

窦荣有更加轻薄保暖的裘皮,也觉得那批衣物防寒效果特别好。

东西到的时候,他试着穿了一下,在屋子里没一会儿就出汗了,晚上在城墙上实际站了一个时辰,除了活动不是那么灵便外,并不觉得冷。

赵淩也穿过,没穿戴齐全就脱掉了。

他画设计图的时候只想着尽量防风保暖,完全没想到实物做出来,衣服裤子都能站起来。

第122章

赵淩一直记得窦荣之前说过, 凉州的士兵值夜只有芦花袄子穿,一个晚上过去,白天换班的上去, 人都被冻死在城头上。

“等明年毛纺作坊和棉织作坊盖起来, 来年将士们就能有暖和衣服穿, 也能让家属随军, 给安排工作。”赵淩感觉自己一个工业基地都快捯饬好了。

凉州这块地方虽然冬天冷了一点, 但建造工业基地的禀赋其实很不错,气候很适合种植棉花、玉米、小麦。

而且凉州本地没什么豪强势力, 依托大量的军队,人员来自于五湖四海, 不容易抱团闹幺蛾子,就很利于上层统一管理。

“家属随军?”窦荣琢磨了一下新词, “就跟你现在这样随我吗?”

“嗯,也能这么说。”赵淩说道, “将士们长期和家人分居两地, 容易出很多问题。”

这个年头当兵是极度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像待在铁脊关这样的地方,大仗可能几年才打一次,但小摩擦年年有,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

因为朝不保夕, 很多将士们就特别“想得开”,钱到手就直接花了,吃喝嫖赌样样来。

有些将士倒是顾家, 年年把到手的钱财都寄回家去,自己舍不得吃用,但能不能到妻儿手中不好说。

家中妻儿因为丈夫不在, 婆家人好一点还好说,婆家苛刻一点的,根本没法过日子。

也有一些妻子耐不住寂寞,在外面找男人的。

自古奸情出人命,引发许多社会治安问题。

窦荣对军中情况的了解只会比赵淩更多,听着觉得有道理,跟他讨论起来怎么个随军安排。

赵淩现在只担心作坊找不到工人,而且像毛纺、棉纺这样的工作,女性更加合适,军中也有大量的衣物需求,直接说道:“愿意来的都来,先统计一下数字,开春了连着新作坊一起,把家属区也都盖好。嗯,小学堂也盖起来。”

窦荣原本只是听着,没一会儿就叫了小厮拿来笔墨,一条条记下来:“这得花不少钱。”

“前期投入罢了。不够的我让我先生从他小金库里出。”京城阔少表示他先生有的是钱。

“你先生?”窦荣下意识想着裴先生、殷先生和汪先生三位,好像没什么特别富裕的,“哦,太后娘娘。”

“不是,你姨父。”他可是陛下的亲学生,“太后娘娘一个老太太了,自己身边留亿点养老钱,别想打她主意。”

窦荣对太后娘娘的私产情况不清楚,但怎么想也不可能是“一点养老钱”,不过他对花他姨父的私房钱完全没意见:“那我写信给姨父,让他多投点钱,反正以后能赚更多钱。”

“嗯。”铁脊关的情况很适合搞类似后世国营大厂的模式,后续配套一起完善起来,可以消化很多劳动力。

到时候双职工家庭也可以养活自己的小家庭,日子还能过得不错。

哪怕男人战死了,女人有稳定收入,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和孩子,不用担心生命财产安全。

赵淩想到什么说什么,一会儿说需要建造的各种作坊,一会儿说怎么盖家属区,一会儿说怎么管理,怎么教育,除了小学堂之外,还需要开设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窦荣埋头写,遇到自己不清楚的就问,不知不觉写了一大摞纸。

常禾过来收碗,没想到两人竟然还商量起了事情。

赵淩让常禾别忙:“叫别人来干这些杂活,你好好念书,别一天到晚想着往厨房里钻。真是的,还记不记得今年要考院试?过来我给你上课。”

常禾苦着一张脸,原本参加县试、府试时候找回来的自信已经荡然无存,对学习完全没有爱,但四郎的命令不能不听,也知道四郎是为了他好:“哦。”

赵淩安排了常禾,又把窦荣赶跑:“去,看着点给府里送的年礼。”

“有管家……行,我亲自去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