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421)

现在赵淩跟汪先生说起,汪先生对于采买家具日用品都不感兴趣了,直接快步往国子监的方向走。

汪家人也很好奇,跟着一起。

赵淩还想坐个马车什么的,架不住汪先生健步如飞。

窦荣一手扶住他的腰,在他耳边笑问:“我背你?”

“滚滚滚。”赵淩恼羞成怒,骑上身边的小毛驴,哒哒哒追上前面的汪家人。

汪家人最后还是坐上了马车。

国子监看着不远,其实还有一段距离。

国子监校园是由七栋四层楼的教学楼组成,室内室外设有可以蹴鞠、打马球、射箭之类的操场。

现在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清洁和绿化。

国子监内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和教学楼差不多大的琉璃宫。

和外面基本还光秃秃的绿化不一样,琉璃宫里绿意盎然,种植的东西主要是瓜果蔬菜。

赵淩进去熟练地偷了几颗草莓,还给汪先生一家递了一把:“今年在野外发现了红色的草莓,味道比白的甜,开始培育起来,尽量挑选果子大的甜的。”

汪先生吃了。

然后被老农打扮的司农寺卿举着剪刀撵了出来:“赵瑞!你等着,老夫这就去宫里参你一本!”

汪先生不太理解:“不就是吃了几颗草莓,怎么这么生气?”

“哦,司农寺培育新品草莓的进度不如我,恼羞成怒,正常的。”赵淩从窦荣的背上下来,很镇定。

农学生的毕业论文发生一点小意外不是很正常的嘛。

要有面对同行恶意竞争的心理预期呀~

再说了,现在当务之急哪里是研究什么瓜果蔬菜,先研究粮食作物好嘛。

国子监的六栋教学楼对应的是六部,教授的学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第七栋教学楼是综合楼,教授的是一些四书五经的传统科目。

汪先生看过之后,感觉大受震撼,也深感启发,很真诚地说道:“若是有幸能当上新国子监的第一任祭酒,死而无憾。”

和汪先生道别后,赵淩和窦荣前往原慈幼院。

刚才他们逛校园的时候,来福已经让人采买了一些东西,加上原先准备好的东西,一起送到。

原来的慈幼院,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名为弘瑞学苑的综合教育学校,包含小学、中学和职业技能学校三部分。

对于绝大部分神都的普通百姓,就读弘瑞学堂更具性价比,不仅学费更便宜,而且优秀毕业生还能安排工作。

读书期间进入职业技能学校就能开始有少量收入,毕业之后哪怕没被安排工作,只要认真学了,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也不难。

一部分工作的收入还不错,攒个几年能够在京畿新城,或者是靠近市舶司码头附近买个房子。

至于正经读四书五经想要科举入仕的学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分流。

赵淩和窦荣这次过去,是准备把慈幼院里幼的那部分再搬回来。

毕竟对于小孩子来说,接受教育是很重要的。

窦荣说他:“你汪先生还没当上祭酒,你已经是山长了。”

赵淩瞥他一眼:“有意见啊?有意见你也开个教打仗的。不是有些东西不方便放国子监里教吗?你跟陛下说,让他给你开一个?”

窦荣还真的认真思考起来:“有戏?”然后自己摇摇头,“这种事情让我表嫂去做吧,反正表哥身边有侍卫。小轮胎又不难带。”

顾朻和余姝的儿子顾恒小名稳稳,有一次赵淩嘴瓢说了一句顾轮胎,窦荣从此就再也回不去了。

“你兵书写得怎么样了?”赵淩好奇。

“仗都没怎么打,能写什么?济国你又不让打,等大海船造好了,去打海外?”窦荣拔剑四顾心茫然,“就现在了解到的情况,去海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食水和航行安全。不过去还是得去的,总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明年应该有空了吧?”

“我这边是没什么事情了,就是不知道陛下怎么想。”其实皇后去年已经绕着宁吴的海岸线转了一圈,只是考虑到补给问题,没再一路往南。

想要按照他的设想寻找橡胶树,必须得用大船,小飞船的安全性不够高,能够带的补给也不够多。

宁吴打下来之后,他已经在宁吴沿海修建了一些市舶司码头用于补给,但总不能探索到哪里就把码头修建到哪里。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修建码头的价值,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适合修建码头的港口。

哪怕修建码头的成本可控,但长期维持码头正常运行的成本很高。

慈幼院的新址现在就是两个小破院子,里面的人刚清退,施工队还没入场,两人转了一圈出来,踏进学堂就被一群人认了出来。

“窦先生!”

“赵山长!”

“赵山长!”

“赵山长好!”

“窦先生好!”

学生们的问好打断了两人的聊天。

赵淩和窦荣跟这些年龄不一的学生们一一招呼。

他们这次来,是给过去一年表现优异的学生和老师们发放新年福利,奖励他们过去一年获得的好成绩。

来弘瑞学堂读书的学生们,普遍家庭条件都相对不怎么好。

真正家境好的家庭是看不上弘瑞学堂的,都是去读“正经书”,准备科举走仕途,哪怕是考个吏员,也比去作坊工作要体面。

很大一部分家庭能够支撑自己的子女到学堂,也就是上个一两年,能够认字和简单算术。

剩下的学生们,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来继续学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