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438)

“谁说女子就该待在后宅,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来!站出来!你出钱养她们!让全天下的女子都不用出去耕地劳作,可以‘安安分分’待在家里相夫教子,不用为生计发愁。”

“一个个眼睛长在头顶,有多久没看到百姓们了?”

“还父母官?谁家摊上你们这样的父母,怕不是早就饿死冻死了。”

“女子不行?女子怎么不行?你母亲生出你这么个当官的儿子不是很行?只是她大概不知道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竟然会看不起自己的母亲。”

“哦,你是你爹教的。也对,子不教父之过。怪不得养出你这么个不敬母亲的人,令尊确实有不教之过。”

“不像我,我长于妇人之手,我母亲教我教得好,我先生教我教得好。”

“母亲、太后教养我长大,有什么可羞耻的?您为您的母亲感到羞耻吗?”

“我父亲当然也教养我了。我父亲是官员,所以我母亲也有当官员的才能啊。难道您只孝顺您的父亲,不孝顺您的母亲吗?”

“女子参加科举怎么就动摇国本了?”

“太后带兵救下先帝的时候,怎么就不动摇国本了?”

“大虞国本岂是几个人能够动摇的?”

“如今宁州和吴州的女官共计八人,这八人目前全是从九品。什么时候国本是八名从九品能够动摇的?诸位高居庙堂,倒是可以试试自己能不能动摇国本。”

本来大朝会大概会开上一两个时辰,基本就是把这段时间全国发生的大事说一遍。

今天赵淩火力全开,一直叭叭到了中午。

顾潥是个孝子。

他很清楚自己的母后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

明知道赵淩这时候把太后拿出来说事,是为了达成他自己的目的,但赵淩说错了吗?并没有。

尤其说到国本,没有他母后当年去救他父皇,如今大虞在不在不好说,起码坐在这个皇位上的不会是他顾潥。

什么是国本?

这才是国本。

如今整个大虞有大量的作坊,产生了大量的女工。

这些女工通过自己的劳作,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更有大量的女性在田间劳作,在城里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在家操持家务。

绝大部分普通的大虞百姓,男性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优秀的男性可以当官,优秀的女性不能当官呢?

同样是考试嘛。

不用开后门,不用降低要求,就比谁的题答得好,谁的文章写得妙。

女子的才学武功真的不如男子吗?

未必吧。

咋?还不敢比?

本来还有许多人是站在赵淩一边,想要给赵淩帮腔的,没想到赵淩一个人就能把一群人给喷到哑火。

没错,对于女性当官这个事情,虽然有很多人反对,但是赞同的人也有,最多的是观望的。

赞同的人就如景尚书这样,觉得谁有能力谁就上,管他是男是女。

这种是对自身实力非常自信,底气足,且想法比较开明的。

观望的其实也分成两派。

一派是觉得不管有没有女官,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地位,自己不会因此多领一文俸禄,也不会因此少领一文。同僚就是同僚,只要能干好活就行。

另外一派是觉得女官究竟会如何不好说,女子要怀孕生子,期间不能好好工作,具体怎么样,现在女官的数量太少,官职也太低,等真出了问题再说,现在讨论再多也没什么用。

真要统计的话,朝中对此持不反对意见的官员居多。

赵淩把一群老古板怼到集体失声,确定没人撞柱子,恭敬道:“臣有本启奏。”

顾潥看得津津有味,大概能猜到他想奏什么:“准奏。”

“臣请允许宁州、吴州、海州和神都官学试点招收女性学子;国子监招收女性学子;在吴州设立国子学,以便学子就近入学。”

顾潥:“……”小子要求还不少。

赵淩:你就说同不同意吧?

顾潥没当场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而是说道:“赵瑞,一会儿来御书房一趟。”

没错,赵瑞,你的名字不叫赵瑞瑞。

赵淩:“……”

他都二十七了,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叫他赵瑞瑞了好嘛。

说是去御书房商量事情,但去了之后先吃饭。

吃完饭也不说事,赵淩就这么出来了,被等在翰林院的赵骅第一时间叫去了户部。

赵淩看着老爹:“咋?”

赵骅没好气:“陛下跟你说什么了?”

赵淩“哦”了一声:“陛下让娘考个状元。”

第165章

“啊?”

“然后让娘当个大学山长。”

“啊?大学是?”不是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吧?

赵淩解释:“之前娘编的教材设立的学校不是小学和中学吗?对应小学和中学, 设立大学,培养一些适应大虞需求的专业人才。现在的学堂和国子监培养的人太少了,我们需要一些专门搞研究的人。娘的水平没问题。”

“你娘的水平肯定没问题。”赵骅下意识附和, “不是, 你娘都五十的人了。”

“那有什么?五十岁的山长不是挺年轻的?”

赵骅整个人都傻了, 算了算时间:“那也来不及考试啊。明年三月就是春闱, 你娘明年开始考, 怎么也得下下科了。”

“新帝登基不是会开恩科嘛,到时候出个新政也没什么。”赵淩回来的路上就写了详细的奏折, 刚才去御书房已经交给顾潥了,“我回去跟娘说。”

赵骅拉住他:“你这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