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455)

“那么贵的船票有人买吗?”她想到登船时候码头上的人头攒动,顿时改口,“有那么多人买吗?”

“有。比起普通的陆路和水路交通,蒸汽船的速度更快。以前我们从神都回老家,船得开一个月,每天吃喝都要钱,隔两天还得去岸上客栈住宿,算下来也不比蒸汽船便宜。”赵淩故作神秘地说道,“运行成本其实没那么高。有能力自己买一艘还是很赚钱的。”

葛家商队不用说,如今已经买了三艘蒸汽船,开始做起了海运生意。

只买三艘,那是因为只能买到三艘。

船厂的造船速度没那么快,能买到三艘还是靠着赵淩的关系。

赵婉瑜也有一艘。

只是无论葛家的还是赵婉瑜的,都是货船。

对于他们这样做生意的人来说,更快的速度就是更快的资金流转,更低的损耗,也就能够更高效的赚钱。

赵婉瑜倒是也想多买几艘蒸汽船,只是黄家积累的时间太短,没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现在蒸汽船不愁卖,也就不存在分期付款的事情。

沈妆半懂不懂:“所以,是不够有钱才不出门?”

商人出门是赚钱做生意,普通人出门就是纯消费。

一家子出门哪怕住最便宜的四人间,一个来回几百贯就没了。

那么多钱,都够在神都买个小院子了。

赵婉瑜和赵淩都没纠正她的想法,钱确实是重要的因素。

只是相对于钱,女子出行更大的问题在于路引更难开,安全也更需要保障。

沈妆被外祖父领着跟田家的亲戚们一一见礼完后,没坐马车,就这么沿着两边村子拓宽的水泥路走到赵家村,才算是想明白:“我要把价格打下来。”

赵淩刚想说把修改好的老蒸汽船放在老家,方便出行,就听到沈妆的话,笑:“好啊。四舅看好你。”

坐船坐了好几天,像他们这么走路的人还不少。

他们卸船的时间不短,早就有人跑去赵家村报信。

赵家村已经有人迎出来了一段路,要不是中午赶着回去吃饭,两个村子的人都得站在山道上聊上几个时辰。

赵家老宅去年重新翻修扩建,窗户全都换成了琉璃窗,整个大宅宽敞明亮。

年近八十的赵爷爷健步如飞,等着儿孙们简单用过时间偏晚的午膳,就拉着他们往祠堂去。

“祠堂现在可气派了。”

赵家族人们听到说起祠堂,下意识抬头挺胸,一副骄傲的模样。

祠堂进行了扩建,扩建了起码一倍,还加盖成了两层楼。

原本的祠堂面积就挺大的,现在更大了。

最重要的供奉祖先排位的地方基本没怎么动,只是做了修葺,把一部分老祖宗的排位请到了加盖的二楼。

原本只有两间屋子的族学,变成了三间两层小楼。

增加了戏台。

曾经用来存放各种族中物资的仓库也扩大了许多,如今冬日里还有两间屋子点了炉子。

村里人白天过来做个手工,聊聊天什么的。

祠堂外面有一大片水泥广场是这次扩建最有用的地方,平时孩子们当做演武场,农忙的时候用来翻晒稻谷。

村里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土坯房,偶尔有一两间用做柴房。

赵爷爷得意极了。

村子里如今这么大的变化,全是他的儿孙带来的。

他觉得有必要再提高一下自己这一支在族中的地位,跟自己的尚书儿子说:“你看我们家这情况,是不是应该让你大哥当族长?”

赵骅回答:“不是,不应该。”

走在他们身边的窦荣差点没忍住笑,转头捂嘴掩饰了一下。

赵淩干脆没忍住:“噗哈哈哈!”

赵缙原本在到处转,一听赵淩笑那么大声,赶紧过来凑热闹:“怎么了怎么了?有什么好笑的事情?”

赵骅没好气得给他后脑勺一下,还想去打赵淩,却见赵淩已经躲远了,冷哼一声,对着自己的老父亲说道:“您别想那么多。实在闲得慌,不如让老三、老四带你去南方转转。”

赵爷爷连连摆手:“流放才去那种蛮荒瘴疠之地。好好的去那些地方做什么?我平时去府城逛逛得了,瞧着比起神都也不差什么。”

如今海洋贸易量越来越大,象州港作为大虞最早的港口,如今依旧是大虞最大的海港,经济极其繁荣。

且因为距离神都较远,各方面约束没有那么严格,在铁脊关、乃至神都需要朝廷来推行的各种作坊的时候,在象州已经自发形成各种大小作坊,并且已经形成了行业商会、本地商邦。

赵骅听老父亲这么说也不强求,问他:“那你过完年跟我回神都?我现在住的尚书府,你还没来过,就在皇城根下。”

赵爷爷听到尚书府有些意动,只是感觉自己那么大岁数了,出远门有个万一什么的,就很纠结。

赵淩跟赵缙小声嘀咕:“刚才爷爷想让大伯当族长,现在被老爹三言两语的,已经忘了这事情了。”

赵缙“啊”了一声:“爷爷真的是……”对最没出息的大伯竟然还是最在意。

赵骅还在忽悠:“也不用你干什么。这次新船过来一趟就五天。等再过一个月天气也暖和点了。从家里坐车到隔壁田家村的码头,然后上了船直接一路到神都,下船直接坐马车到家,都不用你走一步路。”

赵王氏笑道:“爹爹今年一定得来,看春闱的时候儿媳给您考个状元回来。”

赵爷爷是看邸报的人,当然知道女子已经能够参加科考,甚至知道他的小儿媳次次都考了头名,顿时背脊都挺直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