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480)

再说“部门”已经在这儿了, 预算都已经批了,怎么能随便裁撤呢?

单看这五十个临时工的名额, 赵淩就在翰林院里吃得开。

更别说赵茂的老丈人就是个老翰林。

赵茂被弹劾, 负责处理奏折的官员送过来的时候,就把奏折放在最上面,也不用特意说明,只点了点。

赵淩打开奏折一看, 都快被气笑了:“哟, 这罪名还挺大的。”草菅人命都出来了。

弹劾的事情是赵茂陪着神都大学救援队救灾期间处理的各种案情。

洋洋洒洒的奏折,总结下来,一条是赵茂狗拿耗子, 一个大理寺的去揽京兆尹和京县县令的活,并且在此期间残暴不仁弄出了好几条人命;一条是赵王氏公器私用,随意调动朝廷命官给自己涨名望。

作为被弹劾界资深人士, 赵淩一眼就看穿了这封奏折背后的用意。

表面上看,确实罪名挺大的,但很容易驳回去。

大理寺和刑部负责的案件,其实除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不同之外,没多大区别。

这届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关系不错,忙碌的时候互有借调是常有的事。

尤其是年轻官员,除了两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之外,还会就近前往京兆府、京县,学习、处理案件。

赵茂这次跟随神都大学救灾队出行,是赵王氏作为山长向上申请,最后经过多方考虑和协调,让这时候相对有点空闲的大理寺出人,最后由大理寺选择带队的人是赵茂。

虽说只是走个程序的问题,但确实是正正经经走了程序,并不是赵王氏和赵茂私自决定的行动。

至于什么残暴不仁草菅人命之类,赵茂也已经当了好些年官员了,所有案子都办得漂漂亮亮。

在村中挨揍的那些人中,没有一个被当场打死的,也没有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之类,最严重的也就是在床上躺个一两个月的程度。

反正现在冬日农闲,本来也就是待在家里,都不耽误来年春耕。

倒是查到几个可能犯下命案的,暂时被关在了大理寺狱中,得等到年后再审。

赵茂这里没什么问题,赵王氏就更加不存在什么公器私用了。

神都大学作为朝廷设置的教学机构,此次救援是为国分忧;且携带大量物资,申请护卫并没有任何不妥。

涨赵王氏的名望就更加谈不上了,这次所有的救援打着的都是神都大学的旗号。

至于百姓们通过学生们的称呼,知道赵王氏的身份,感激赵王氏,那也是应属应分。

怎么?得到了帮助,不应该感谢吗?

这种浮于表面的弹劾都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在于女子参加科举和女子当官上面。

这封奏折看似是冲着赵茂去的,实际上是冲着赵王氏,以及赵王氏代表的一众女官去的。

翻译一下就是赵王氏一介女流果然自己干不成事情,出门不带着自己儿子就不行,事情还办得一团糟。

于是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由赵王氏不行,推断出女官不行,继而再推出女子没必要参加科举。

这种心思,赵淩一眼就能看明白,人家也没想着隐藏自己的意图,也没想着一下就达成目的,无非就是上眼药。

可以想见,往后女官们别说犯下一点点错误,就是工作做得不够完美,甚至于十分的工作没有做到十二分,就要被揪着不放。

赵淩是不理解这群人的想法的,也不想去理解。

无论是他上辈子的生活环境,还是这辈子接受的教育,都很难让他放弃社会上一半的劳动力,事实上如今社会上的女性本来就在同样为家庭做贡献。

种地、织布、经商、做工,普通人家的女性并没有所谓的不抛头露面的权力。

而真正上层的贵族女性,压根不需要去遵守所谓的礼法乃至于道德。

像崔郑氏那样,天天和小伙伴们出门游乐,打马球、打猎,甚至有几位公主、郡主养面首等等,都是正常。

这些行为和性别无关,而是和阶层有关系。

赵淩至少目前无意去动这个马蜂窝,觉得既然这群人敢冲着他来,他也该还击。

反正过年嘛,闲着也是闲着。

聂院使见赵淩把奏折看完就放了回去,问:“怎么样?要压下吗?”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院是可以压下一部分奏折的。

这当然不是明文规定,但谁还不能在工作中出个错呢?

每天收上来的奏折那么多,遗失个一两份不是很正常的吗?

说不定漏在什么地方了呢?

不小心泡水了呢?

或者是放在最底下,压根没被皇帝看到呢?

很正常。

赵淩说了一声:“不用。聂院使,借您笔墨一用。”

聂院使一听就嘴角上扬:“请便。”问他,“打算正经写份奏折了?”

“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赵淩也不用边上的文吏帮忙,自己快速研墨,就铺开纸写了起来。

写完他也不给聂院使看,自己就拿着奏折,并交上来的一大摞奏折,自告奋勇送去御书房。

给朻咪送作业去咯~

顾朻人是坐在御书房里,心思已经飘远了。

年底了,谁都不想干活。

看到赵淩进来,顾朻说道:“正好瑞瑞来了,一会儿把年礼带回去。”

赵淩从小从天家手上拿的年礼,都是好几份。

原先是太后一份,皇帝一份,皇后私底下额外给一份,另外东宫也给一份。

现在顾朻登基,太皇太后等人长居吴州,但给他的年礼也不会少。

他们在神都的那些产业,现在主要是余姝在打理,给赵淩的只会更多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