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淩一听。
哦,同样是侍郎,但是人家住二环的,总不会特意跟过来阴阳怪气他们住三环吧?
景侍郎笑道:“家中小女嘴馋,让我带西市的零嘴回去呢。”
正好前面一个岔口就不同路了,两边道别后分道扬镳。
赵淩问他爹:“哪个侍郎啊?那么跩,连你一个户部侍郎的面子都不给,不怕你给他们放钱的时候使绊子?”
赵骅抬了抬手,又想敲他脑瓜崩,忍了忍才把手放下:“人家是吏部侍郎。我敢在钱上面给他们使绊子,你猜猜他敢不敢在考评的时候给我使绊子?”
掌握了官员任命、考评、升迁贬谪等等事务的吏部,是毫无疑问的六部之首。
吏部尚书也被成为天官。
赵骅瞅瞅人家远去的背影,再瞅瞅他爹:“爹,你努努力,转去吏部。”
“这是我努力就成的吗?上头一个萝卜一个坑,拔了大萝卜,还有一串小萝卜在后头排队,哪儿轮得上我?”赵骅不想努力,“我在这个位置上挺好的,陛下还用得着我呢。”
赵淩就比划出两根手指头:“二十万里,陛下分多少?”
第39章
赵骅没告诉赵淩, 陛下分多少,但随便想也知道,陛下分的肯定最多。
赵骅对赵淩知道这件事情其实有点后怕。
这种事情能做不能说。
得亏今天知道的是赵淩, 换做什么“有心人”, 甚至是家里剩下的几个小子, 万一出去说秃噜了嘴, 后果不堪设想。
天知道他到手的钱真的不多。
肥肉在他手上过一遍, 能留在手上的不过是一点油水而已。
自从赵淩的牧草发挥作用后,陛下那边的军队显然开始以骑兵为主, 虽说养马培养骑兵也都格外费钱,但至少人员的数量应该保持在一个不算太大的规模, 开支和往年持平,没再继续上涨。
他看过赵淩没交上去的小论文的草稿, 里头有培养各种士兵的大致消耗,结合着他这边的开支, 估摸着陛下偷偷培养的军队规模应该在五千人左右, 其中骑兵比例应该在一半甚至以上,算上剩下的配套人员,总人数不会超过一万人。
再多,这么多人就没地方藏了。
唉, 希望这支队伍备而不用吧。
真要动用这支队伍, 只可能是在非常危险的关头。
以现在大虞的情势,他想象不出有什么必要动。
最好是陛下手头的这支军队平平安安地交接给太子。
他手头的账本,也平平安安地交接给儿子。
难得的休沐日, 赵骅去敲打一下不谨慎的七姨娘,出了七姨娘的院门,就见赵淩牵着马往外面走, 赶紧叫住:“干嘛去?作业写完了没?”
作业难道有写完的时候?
赵淩回头看向自己老爹:“出去踏青!”假装没听到作业。
“外头天寒地冻的,踏什么青?”踏青也得等下个月。
“点点说它想出去。”说着,他怀里钻出一只猫脑袋,“抹布也说想出去。”
“抹布不在家带孩子,出去玩什么?”赵骅说着,就想伸手把抹布抱走。
抹布“猫嗷”一声,把脑袋往赵淩的大氅里一缩。
赵淩微微掀开大氅,给老爹看自己胸口背着的大口袋皮包:“半蝉说它们带弟弟妹妹。”
抹布这一次怀的特别不显山不露水,过完年悄咪咪就在炕上生了一窝。
赵王氏听到动静过来,听着赵淩一会儿马说一会儿狸奴说的,忍不住笑出声,拉住横眉竖目的赵骅:“行了行了,别让小国公他们久等了,吃喝都带好了没?”
“带好了。”赵淩把大氅拢好,拍拍马背上挂着的马包。
“去吧。城里面慢慢走,出城了不要踩到农田。”
“好!”
赵骅看着赵淩骑着马哒哒哒跑了个没影,回头看向赵王氏:“你就惯着他吧。”小声嘀咕,“老大、老三还是你亲生的呢,怎么不像老四这么惯着?”
赵王氏白了他一眼:“赵辰、赵缙读书要是能有赵淩那么省心,我也一样惯着。”
原本躲在后头悄咪咪羡慕嫉妒恨的两兄弟,顿时把脑袋缩回去,抓住懵懵懂懂的赵茂,偷摸着重新回到书房去写作业。
赵淩骑着马出了坊门,就见到了等在那儿的窦荣和一干伴读,以及被伴读们围在中间的顾朻。
他们今天的打扮都很低调,就是普通的骑装,护卫也没带几个,只不过这么一支马队,马匹还都特别漂亮,显然非常引人注目。
好在出了城之后,人少了,别人的眼光自然也少了。
这会儿确实还没到莺飞草长的时节,但地上已经没有了积雪,远远看着有一层毛绒绒的绿色。
城外凭栏湖上,船只往来穿梭。
码头自然形成集市,有渔民卖新鲜的渔获,也有附近农户拿出一些自家的东西来卖。
赵淩他们也过去买了几条鱼,又买了两只鸡。
一群人找了一块湖边没什么人的地方,架起棚子挡风,铺好了席子,摆出各式各样的甜咸糕点。
护卫们在赵淩的指挥下做窑鸡,其他小伙伴们已经摆好了烧烤架。
春游的精髓在于吃!
一群半大小子,都是能吃的年纪。
窑鸡的鸡是赵淩提前在家里腌制好的,集市上买的鸡洗干净了放瓦罐里炖着。
护卫们不仅要保卫他们的安全,还得制止他们的各种不靠谱的操作,好在也不是白忙活,能跟着一起大口吃肉。
酒是别想了,小甜水的味道也不错。
一群人吃吃喝喝,天南地北地聊天做游戏,一点都不无聊,还打赌抹布能抓到多少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