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83)

赵辰气得胸口疼。

赵淩把大哥气跑,转头看向赵缙:“三哥,一起啊?”

学习水平很正常的赵缙扭头就跑:“我不跟你们这些变态比。”

他的成绩也就是在书院里还凑合,放在家里还是算了。

别说是跟赵淩比,就是跟赵茂比,眼看着也要比不过了。

七岁的赵茂踮踮脚:“四哥,你看我能不能?”

赵茂读书确实很不错,但:“你还太小了,爹娘不会放心让你出远门的。”

再说这小不点读书的进度还远不到能参加县试的地步,起码得等到十岁吧?

赵茂有些失望:“哦。”

赵婉清牵起赵茂的手:“行了,我们都先回去了,你抓紧时间写完检讨,后天还得跟着去给人道谢。”

“嗯。”赵淩送走剩下的兄弟姐妹,把书房门重新关上。

没了人打扰,他写检讨的速度明显加快,感情真挚,深刻反省,保证绝不再犯。

写完,他又给窦荣写信。

也不知道他写的信,豆豆多久能收到。

唉,打仗很危险。

但是现在待在京城是越来越没意思了。

回老家也好,自由。

他这么想着,完全没想到跟着爹娘答谢完了借宿的农户,直接就打包去象州。

“咦?”早上出门还好好的,回不去了?

赵辰所在的车队并没有进村,而是停在大路上,看到他们出来,就站在车前挥手。

赵淩扭头看他爹娘:“时间这么赶?我东西都还没收拾呢。”

赵王氏掐他耳朵:“用得着你收拾?都给你收拾好了。这里正好去码头近一点,省得改天还要再走一遍。”

她掐耳朵就是做做样子,赵淩也做做样子捂耳朵。

说话间,马车已经到了车队前。

赵淩看到赵辰之外,梓萱和来福也在,还有常娘子和常威。

车队的时间比较紧张,没空让赵淩发呆。

常威直接把赵淩提溜到车上。

赵骅和赵王氏站在路边目送车队走远。

赵骅突然感叹一句:“突然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感觉我自己科考都还是昨天的事情呢,一眨眼,两个孩子也要去科考了。”

赵王氏抬手扯扯他的胡须:“胡子都一大把的人了,还昨天科考。你当你还是当年那个探花郎?”

赵骅立马就抬头挺胸不服气:“我怎么就不是了?新科的探花郎还没我英俊!跟你说,要不是我长得太好,哪里会是探花,肯定是状元。”

赵王氏坐上马车,看赵骅坐上来,示意赵大虎回家,不想跟他争辩长得好不好的问题,突然想到一个事情:“说起来,你那一届的状元和榜眼呢?”

赵骅这个探花都已经是这个位置了,但朝中官职相当又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似乎很少?

赵骅还真没怎么关心过:“在哪儿外放着吧。科考完了之后,一起在翰林院共事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各奔前程了。”

他对同榜压他一头的两个一直不服。

三个人的文章水平,可没什么明显的差距。

他之所以会是第三名,不过是因为他的家世……压根就没家世。

还好陛下就喜欢重用他这样的,往后他的升迁道路就一直很顺。

“一会儿我直接去我先生那儿,问问。”

赵王氏道:“我看你不是去打听消息,是找先生喝酒。一会儿我遣人送些下酒菜来。”

“好!我看你干脆别回去了,一会儿让人给送来,你正好和师母一起聊聊天。”

“也行。”

这边夫妻俩已经商量好了休沐日怎么过,那边赵淩已经被三只猫给压住。

赵辰解释:“家里得留两只,不然闹老鼠。点点给你送宫里头去了,咱们走水路,不好带。”

赵淩抱着抹布,大胖和小花一左一右贴着他呼噜:“怎么走这么着急?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

赵辰翻了个白眼:“哪里没风声?我不是一直问你要不要回老家吗?反正早晚都要去,我们现在过去,还能赶得上秋收。老家种水稻,我还没见过水稻呢。”

赵淩算算时间,现在快八月,回家路上得一个月,赚过年二月就得县试,除了读书还得跟当地学子们交际,确实时间方面不宽裕。

“我们回去跟哪位先生读书?”

赵辰指了指车厢里的一个书箱:“爹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让我们拿着去找唐惇、唐举人,他在家开了个私塾。如果唐举人那儿不方便,就让我们去外祖父那儿。”

他们的外祖父官运很一般。

那么多年,当年还是个举子的赵骅已经是三品大员,他不过是从从六品做到了正六品。

“哦。”赵淩撸着猫,“唉,我都没来得及给朋友们道别。厨房的咸鱼都还没给太子。”

“放心好了。太子可不会跟你客气。”赵辰看着被三只猫围着的兄弟就觉得热,“你们也真奇怪,明明那么多山珍海味吃不完,非得吃咸鱼。你连腌菜都不吃,怎么出去农家住了一旬,口味就变了?”

这变化也太快了。

“别提了。那时候我们在孟家,天天麦豆粥,咸菜炖豆腐,吃得人都快傻了。不知道我们老家村里的农户吃什么?”

“鱼米之乡,鱼肯定不缺。”

赵淩感觉有哪里不对:“我怎么听娘说,老家许多山地呢?”

赵辰愣了一下,随即道:“娘说的是她老家吧。”

官员外放不能在自己老家任职。

王家是武州人。

赵王氏的父亲王延一直在象州为官。

武州西南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