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嫁给侯府嫡子(383)

作者: 弓翎 阅读记录

“至于学堂……”夏枢道:“今年大家才第一次能粮仓满满当当地过年,为减轻你们的负担,叫你们日子过得舒心些,束脩也不照着晋县县学那般五两一人,安县的学堂一人半年只收五百文,若是在学堂住宿,住宿费半年五百文,食物可以自带,也可以在食堂吃……具体的三日后会贴通告出来,到时候你们视情况给孩子报名,报名日期结束,便开学,年前尽量叫孩子学上一两个月,先适应适应。”

“修路的事,现在农闲时间,各村只要有意愿干活儿的三日后都可以到红棉处报名,人数、性别不限,但身体必须强壮,干活儿必须麻利,一日二十文钱,不管吃,工具自带。报名结束后,会给每个村划定修路范围,哪个村子夯路夯的好,夯的快会有集体奖励,具体是奖励银钱还是肉食,到时候看你们自己选。”

夏枢思路非常清晰,三五下便把几件事安排的明明白白。

侯村长三人一听,立马大喜。

侯魁也满脸笑容,躬身谢道:“王爷和王妃处处为草民们着想,草民们感激不尽,一定会把王爷和王妃安排的事情都做好,不负你们的期待。”

……

等三人走了之后,景璟忍不住吐槽道:“这人嘴上可真会说。”

“你信不信他还很会做?”夏枢挑了挑眉:“得了消息后,他一会儿肯定会离开候庄,去往各村子里通知大家收粮、招生以及招工的事,而且是各个村都会通知到。”

景璟瞪圆了眼:“不会吧?”

夏枢心道怎么不会,这人可是差点儿就出谋划策让李留带着其他人一起造反的,可见他是个脑袋很聪明、很会聚拢人心、且能获得人信任的人物。

率先知道消息,尽心尽力地通知到每个村子,不仅能在原来熟悉的人那里落得人情,还能在占据安县大半人数的外来人口那里,落个好印象,侯魁若是无事,肯定会去做的。

“他若是识字,考上进士,做起官来不会比朝堂上那些人差。”夏枢道。

连褚源都想把侯魁带在身边培养,只是问过之后,得知侯魁不识字,才把用人的心思放下。

景璟对于小枢哥哥的话不做评价,只是听到考进士,他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先前被王爷委派带着流民去赈灾的那个顾什么来者,他到现在都没个音信,会不会说话不算话,眛下粮食私逃了?”

夏枢也在思考这人是不是私逃了。

毕竟半年过去了,秋收都结束了,定南郡怎么也该完成赈灾和灾后重建了吧。

可是当他晚上问起褚源时,褚源却告诉他一个让他头皮发麻的消息。

“今日收到的消息,定南郡爆发瘟疫了!”

第183章

他们是一个月后, 在候庄南边的群山中发现来自疫区百姓踪迹的。

那个时候汤余半道上被人劫走的消息刚传来,褚源正在书房里写折子,夏枢刚叫人把苍术从田里的野草里收割出来, 景璟从隔壁晋县购买的大量药材也才刚进仓库, 两人带着红棉、红杏等一群新晋女官暂时得了闲,正一边在院子里扎马步、练武,一边聊着学堂里先生的问题, 然后守门的禁军就领着侯村长就脸色煞白、慌慌张张地跑了来:“王妃,侯毛他们今日早上交班时, 在皇陵附近发现了几个浑身发烧、几乎要晕死过去的人。”

自夏枢和褚源把这几年汤余昧下的守陵银钱全数补给候庄人, 规定了一个守陵人守陵一旬一百八十个铜板之后,村里每家都挤破了头的想去守陵,侯村长借以扩大了一个班次的守陵人数, 一次差不多十个人。十日前是侯毛等十个村里壮劳力去守的陵, 按时间算, 今日他们确实该换班了。

夏枢只当做是平常,收了和景璟对战的架势, 一边吩咐红棉帮忙拿药箱,一边和侯村长交代道:“我这就过去,你再叫人去县里寻个大夫过来。”

秋收有了足够粮食后, 有灾民先前是做大夫的,就联合起来在安县租了铺子,开了医馆, 在馆内坐诊。夏枢虽然看了燕国公夫人不少医书, 但知道的毕竟只是理论知识,给人诊病断病,他尚需经验, 因此虽有意像阿娘那般免费给百姓们看诊,却还是要侯村长把县里的老大夫请来一起看。

谁知道侯村长脸色一变,慌忙阻止道:“王妃莫要过去。”

这老头儿胆子一向小,但还算识礼,今日却脸色发白地站在门口,连朝夏枢行个礼都离的远远的,夏枢觉得不对,神情一肃:“发生了何事?”

等夏枢从侯村长那里了解到情况,和褚源换了衣裳,包的严严实实的到达校场时,校场上已人山人海,有留守的禁军、也有候庄村民,还有本该在学堂里读书、教书、做饭的学生、先生以及厨娘,甚至连本该在工地上修路的侯魁等候庄壮劳力都跑了回来,和家人紧密地站在一起。所有人壁垒分明地远离着校场中央,面色惊惧、神色戒备。

而校场的正中央站着的就是衣衫单薄、不停地打着摆子的侯毛等十数个守陵的壮劳力,旁边不远处是他们神色哀凄、哭的几乎站不稳的家人,身前是三个躺在担架上衣不蔽体、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的陌生人。

一见夏枢和褚源过来,人群发出混乱的嘈杂声。

“这该怎么办啊?”

“我们会不会被传染?”

“好日子刚过了没几日,怎么又遭上瘟疫,老天还让不让我们活了?”

“他们这些人会不会被烧死?”

……

人群议论纷纷,每个人都忧心忡忡、六神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