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170)+番外
“阿史那忠节!你这是什么意思?!”冯嘉宾身边的卫队将他团团护在中央,摆开了迎战的姿态。
“使节莫要误会,这不是我的军队!”阿史那忠节抽出马刀,望向四周,他和自己的将领已离开众军驻扎的军队数百步,此刻被这突如其来的敌军分为两半,想要抵抗也无能为力。他脸色一沉:“糟了。一定是娑葛的军队!”
“我此行如此机密,娑葛怎么会知道?”冯嘉宾神色一变。
还未来得及讨论什么,第一波箭雨已到眼前,几个将领来不及躲避,被箭矢射中,惨叫着倒地。阿史那忠节怒吼一声,挥舞着马刀,将射向自己的箭矢一一击落。
“保护冯中丞!”阿史那忠节挥刀大喝,声音中充满了决绝和坚定。
如果冯嘉宾在这里遭遇不测,那阿史那忠节在大唐面前还有什么信誉可言?
冯嘉宾身边的卫队虽然训练有素,但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攻击下,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他们迅速组成了一道人墙,用盾牌和身体保护着冯嘉宾。
“阿史那将军,我们得撤退!”冯嘉宾的副将大声喊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
阿史那忠节点了点头,他知道现在不是硬拼的时候,必须先确保冯嘉宾的安全。他挥舞着马刀,带领着身边的士兵,开始向营地的方向撤退。
然而,娑葛的军队似乎早有准备,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将阿史那忠节和冯嘉宾的部队团团围住。箭雨不断,骑兵的马蹄声如雷鸣,震耳欲聋。
阿史那忠节率领一众将领拔刀出鞘,与卫队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勇猛,每一次挥刀都带着必死的决心。两边刀刃相碰,发出阵阵声响。
众将领虽然各个骁勇善战,娑葛的军队却如浪潮般无穷无尽,阿史那忠节手中的马刀一次次挥舞,几乎已有不支之态,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场惨烈的战斗默哀。
大唐的旗帜无力地垂落在血染的土地上,被无情的风撕扯着。
四周的战场上,尸横遍野,士兵们的尸体交错着,有的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有的则静静地躺在那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们的盔甲和武器散落一地,被鲜血和泥土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阿史那忠节站在这片死亡的海洋中,他的战马已经倒下,他的盔甲上布满了战斗的痕迹。他的眼中不再有昔日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悲痛。
远处,娑葛的军队正在清理战场,他们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与阿史那忠节的倒地旗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胜利者的欢呼声和战败者的哀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残酷的画面。
几个副将拽着他:“将军,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阿史那忠节远望了一眼一片茫茫,趁着夜色,向远处逃走了。
第98章
暗沉的夜色下, 玉河河水潺潺地流淌着,趟过了滔滔大漠,玉河已不复西山城下的清澈和奔涌, 汇入赤河之后, 两河融汇,一路向西而去。
“前方不远就是计舒河口。”洛北摊开一副地图,伸手指了指远方,“这也是冯中丞与阿史那忠节的会和处,是不是?”
“我是真服了你。”张孝嵩已被黄沙、胡杨林和一丛丛芦苇迷得晕头转向, 见洛北指着地图,只得凑过去张望。可他实在分不清这处的河水和那处的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把现实和地图对上的?”
洛北哈哈一笑, 并不直接答话,只回头命郭知运率军在此地扎营,又命巴彦带队巡察四周, 以防有小股敌军忽而出现。
“哎, 我们之前紧赶慢赶,半个月的路十天就赶到,怎么到了这里,你又命令将士们安营扎寨?”张孝嵩好奇道。
洛北轻轻叹了口气:“之前急赶, 是因为我觉得尚有一线生机,如今放弃, 则是因为……我们已经来晚了。”
张孝嵩脸上露出惊讶神色:“你是说……”
“娑葛的军队已经来过了。“洛北轻声道,他放下一脸惊讶的张孝嵩,转身回到河岸边的开阔地带, 看着他的军队将一顶顶营帐支起。
巴彦带队巡察一周,没看到敌情的影子, 却发现郭知运的队伍带着几口铁锅,这会儿他们忙着埋锅造饭,肉干经水一煮,洒上盐巴,发出诱人的香气。
巴彦被这香味饿得眼都直了,嘴上却不肯饶人,只玩笑道:
“知运,都说了急行军,怎么你的队伍还把锅装上了?这一路过来,多拖行程啊。”
郭知运早看破他心思,闻言哈哈大笑:“老巴,你放心,这口肉汤有你和兄弟们的份儿!”
巴彦被看破心思,讪讪地笑了,他手下的军士更是爆发出一阵热烈的笑声。
“笑什么笑什么!”巴彦呼呼喝喝,赶小鸡似的把他们往郭知运那边赶,“一看你们就是眼里没活的,还不快去帮忙!小心一会儿热汤没你们的份。”
“是!”众人齐声一应,都围到郭知运身边干活去了。巴彦自己却还要向洛北复命:“将军,查验过了,无人掉队,也没有敌情。”
“一路劳顿,命将士们好好休息,叫阿拔思饭后来找我。”洛北咬着一只冷馕,在地图上指指画画,闻言也只是抬头望了一眼巴彦,“还有事?”
“将军,老郭那儿可煮了热热的肉汤,我给您端一碗去?”巴彦试探性地问。
“先分将士们的吧。”洛北又咬了一口,“对了,给张御史送一碗来。”
这一路旅途实在太过劳顿,酒饱饭足之后,张孝嵩倒在营帐的床榻上,却怎么也合不上眼。他听着四周风声飒飒,还有巡营将士的报名答名之声,神智越发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