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207)+番外
想到张孝嵩和洛北在西域的难处,解琬说着说着,几近潸然泪下:
“这些败军之将,何以敢如此放肆?便是洛将军师出无名,不敢入主碎叶城,不得已将自己的大军放在了城外——陛下,若不把此事的名分定下来,恐怕这样的事还会发生。”
李显见他说得凄凉,神情里也多了一丝动容,他有些为难地搔了搔头,又望着下面。
众大臣中,魏元忠这派的大臣想着如何助拳,武三思那派的大臣想着如何应对。这人人沉思的当口,便没有人注意褚沅的手在袖中绞成了一团,她的目光越过众人望向李显,但只一瞬,她便又把目光低下去了。
“解大夫,说破了大天,不过就是个名分的问题。”韦皇后轻轻地开口:“要名分,陛下封他一个安西副都护,许他节制碎叶,也就罢了。这和治宗楚客、周以悌的罪,恐怕没有联系吧?”
韦皇后这话说出来,魏元忠那派的大臣脸色都灰了。要是韦皇后铁了心地要维护宗楚客和周以悌,这罪怕是怎么都治不了了。
忽而,侍中萧至忠出了列,拱手道:“陛下,皇后,臣有一言。”
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家中九代卿族,他自己也是少年入仕,先任御史,后又到吏部,但后来便升迁乏力,一直在吏部打转,最后竟是得了武三思的赏识,才改变了局面。
他能有今日的位置,都是武三思一手提拔上来的。见他出列说话,崔湜、宋之问等都面露喜色。
韦皇后也点了点头:“你说吧。”
萧至忠朗声道:“皇后刚刚所言甚是,名分大义,乃军心稳定之根源。此次我朝在西域一败再败,长安与天下已是议论纷纷。突厥默啜之所以敢入寇,也是看准了我朝无力与他争锋。”
这话是公忠体国之言,众人都点了点头。李显和韦后的脸色也平顺不少。
“如今虽有捷报,但牛师奖、周以悌等损兵折将,令我大唐脸上蒙羞,已是不争的事实。军中的名分大义,第一条就是功过分明。便是不能断定他们是否与阿史那忠节有勾结,难道这弃地弃民,屡打败仗,造成我大军死伤无数的罪,就不用治了吗?”
唐律对此规定甚为森严,不少人都因败仗而丢官罢职,乃至流放杀头。他要以此罪来治牛师奖、周以悌是合情合理,只是——
“但牛师奖已经死了。”崔湜开口道,“难道朝廷要追究死人之罪吗?这未免太过份了。”
萧至忠道:“崔侍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若不加罪于牛师奖和周以悌,朝廷何以安我死难将士之心?何以定我西域万民之心?”
“还有,崔侍郎,要是我记得不错,牛师奖、周以悌这班人,都是你和宗尚书向朝廷极力举荐的吧!”
图穷匕见。
“举荐”这话一出,在场这堆人精还能不明白萧至忠的意图?说牛师奖、周以悌的败军之罪只是个掩盖,要弹劾宗楚客、崔湜这两位兵部堂官的办事不力是真。
李显有些奇怪地望着他,似乎是不明白他这个武三思的党羽,怎么把罪名往宗楚客身上带了?
萧至忠自己却有一把算盘。他虽是武三思拔擢的官员,但武三思权倾天下的时间太久,朝野对他的不满已经选嚣尘上。
此次西域战事,武三思处置失当,他的儿子又失去了安乐公主的欢心——如今,萧至忠已经可以断定,武三思的失势就在眼前。
“臣附议。”魏元忠忙出面说项:“陛下,奖罚分明,方为稳定军心之道。”
魏元忠在李显的心中还是极有分量的,他开口说话,让李显有些为难:“可这宗楚客是三思举荐的......罢了,他自己也说过,要把宗楚客革职查办。这样,大军的两个主帅周以悌和牛师奖免职罢官。牛师奖已死,朕不加罪。周以悌败军之将,流放白州。”
“至于宗楚客......革职太重,外放吧,把他外放到播州担任司马。”李显望了一眼韦皇后,“皇后以为如何?”
韦皇后道:“既然陛下已经决断,臣妾也不敢妄言。”
三月不到,疏勒城的郭元振终于等到了那份诏许他重任安西大都护,节制四镇,会同北庭都护、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共击娑葛的圣旨。他激动得叩拜上苍,命麾下将士准备出征。
几乎是与此同时,洛北也在碎叶城收到了圣上的诏书:大唐朝廷终于在他打下半个西域之后,给了他安西副都护的职务,并许他镇守碎叶城。他没有郭元振的那份激动,只是将诏书卷了卷,放在桌上,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在和他人说话:
“突骑施这一仗,就要结束了。”
“什么就要结束了,特勤?”琪琪格一身红裙,从门外跳了进来。
塞外春日苦寒,琪琪格却已经厌倦了身上厚重的冬装,早早地把春日的裙装穿上了。她踏着舞蹈般的步子来到洛北跟前,瞪着圆圆的眼睛问他。
洛北无奈地扶额道:“我怎么不记得今天是你的班啊,你弟弟呢?”
那日他借着康孝哲之事震慑城中一应大户,自己却差点因为失血过多晕过去,最后被哥舒亶和张孝嵩一左一右地按回了后院的病榻上。他的属下和朋友们怕他出事,不许他处理太多事务,还排了班来看着他。
琪琪格笑得狡黠:“特勤,我那傻弟弟哪是您的对手,上回他陪您去军营巡视新编的俘虏兵,就被您抓到机会,又是骑马又是射箭的。回来之后,被孝嵩哥哥骂了个狗血淋头。今天我和他换了班,我守着您,咱们就在碎叶城里,哪也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