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23)+番外
“学汉话。或者叫自己的孩子学汉话。”李贞反应了过来,“他是想用‘看病’这个事情,使牧民们多学些汉话?”
“是,多说汉话,便要多学我们的文化。这些内附的部族便也沐浴王化了。”姚崇由衷感慨道,“你看,他的‘学生’不就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还对他执礼甚恭吗?”
他俩聊到这里,阿米尔和洛北一道走了进来,洛北正在叮嘱他:“要学医术,还是要学《伤寒杂病论》、《千金方》这些大家之言。”
“那几本书太难懂了。我一边读,一边认,还有好些字认不全。要是有机会,我真想去长安城里看一看,学一学。”
阿米尔给三人倒了茶水:“可是家里的牲畜和部族都离不开人。要是我的孩子出生长大,倒可以让他去看看。”
姚崇和李贞对视一眼。李贞才知道姚崇的高瞻远瞩。
洛北全然不知他们的这番交流,还在问阿米尔话:“你的妻子,美丽的丹姆姑娘呢?她怀着身孕,孩子可就是这一两个月内的事情了,你这个做丈夫的,要多多上心才是。”
“师父别总说我啊。我哪管得住她,我不让她多动,她还骂我。”阿米尔低下头笑了一笑:“这个月份了,还在外头骑马。”
他这一笑,在场的人就都知道他们夫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免为这小儿女情态笑了一会儿。
阿米尔不好意思地走到炉子边,把那瓜果一个个地塞到众人手里,再一抬头,看到外头跑来一个孩子,扒着帐篷门往里瞧:“喂,孩子,在外头看什么?进来,给你果子吃。前天丹姆采回来的,可甜了。”
“不要不要。”那小孩连忙摆摆手,“阿妈叫我来找洛郎中和你,阿米尔叔叔,还说,如果你们在忙,就不要打扰。”
他们几人当然没什么可忙的,一道说说笑笑地回到病人家的帐篷跟前,那妇人正站在门口等着他们来,一见到他们,慌忙跪倒在地,给他们磕头。
阿米尔忙把她扶起来:“可是病人好了?”
“好了好了。能说话能吃东西能走路了,正烧了一碗热热的羊肉汤给他喝。”妇人用生硬的汉话道,“等他大好了,我再带着他来给两位磕头。”
“夫人,这羊肉汤可不能再喝了。他这就是酒和羊肉混在一起吃得太多,才引起的胃热,又兼身体受凉,热气发不出去。”
洛北忙把自己手中的果子递给妇人,“要吃些东西,也要吃些容易消化的,连米一起放在锅里煮,成粥了再给他喝。”
那妇人听得半懂不懂,只记得了要放些米,忙离开去整治饭食。阿米尔又问起为何要少食羊肉的道理,洛北又温言给他解释。
两人来来去去,说的都是医理。姚崇和李贞不耐烦听,打算各自回帐篷休息。他们一转身,正看到马儿嘶鸣,载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姑娘冲进营地里。
阿米尔听到马鸣,神色大变,冲出帐外,从马背上抱下来一个浑身是血的姑娘:“师父,你救救她,救救丹姆!”
洛北伸手按住丹姆的脉搏,神色一时沉下来,不言不语地又换了只手。
“怎么样?”阿米尔急得要哭了出来。
“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洛北深深地吸了口气,尽量把汉话说的好懂些,“现在,你把丹姆抱到帐篷里,我去拿针,然后你去把部族中的接生婆婆找来,再备上热水、干净的手帕。”
帐篷里的哭叫一直到深夜时分才停下。阿米尔在帐篷外等得焦急,见此情景,当即要冲进去,差点没把走出来的洛北撞翻。
“对不住,没看到——师父,里面怎么样了?丹姆怎么样?我的孩子怎么样?”阿米尔看到他,倒像看到了主心骨,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连连追问。
“丹姆没事,就是气力耗得太厉害,要休息会儿。你的孩子也没事。是个男孩,只是早产的孩子难免虚弱,你让他在暖和的地方多待待,不要轻易出去见人。”
洛北见阿米尔只知点头,身子还在下意识地往帐篷里冲,只得让开半边身子,把阿米尔放进帐篷里。
产婆正拍孩子的脚心,那孩子爆发出第一声有力的啼哭。阿米尔看看孩子,又看看丹姆,只憋出一句:“你辛苦了。”便握着她的手往自己脸上摩挲。
洛北在帐边看了一会儿,确认没什么大事,就移动步子走了出去。
他这一天实在劳累,又集中精力太久,几步路一走、差点没摔倒在地。他试着要抓帐篷那光滑的边缘,却感到有人在身后扶了他一把。
李贞将一碗热羊奶塞到他手里:“你累得太厉害,喝一口吧。”
洛北喝了一口,才有力气摸索着在地上坐了下来:“多谢李……先生。”
“我可当不得这个先生,我也久在边塞,不耐烦那些规矩,你叫我一声慎交兄吧。”李贞也在他身边坐了下来,“姚公不耐烦熬夜,先睡了。我怕你今天干了这许多事情会累倒,就多留了留。”
他见洛北开口又要说什么,摆了摆手止住:“谢字就不要再说了。同行之人,谢不绝口的,实在奇怪。”
洛北缓缓地把羊奶喝了,才觉得恢复了些力气。他张口又要说谢,却看到李贞一脸笑意,正看着他,只得自嘲般地轻笑一声,又低下头去。
李贞知道他是不好意思,便开口岔开话题:“洛北,你这手医术,也称得上高超了,怎么就留在这甘凉之地,没想过去长安太医院试试?你要是想去,我替你写信推荐。”
“慎交兄的心意我领了。但我这点伎俩,不一定能够得着太医院的门。至于阿米尔那个天天喊着要去太医院的小子,就更是连门槛都摸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