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254)+番外
郭元振看他做派如此,忍不住笑了,他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外头为你的事情吵翻了天,你倒是不动如山。洛北, 你是怎么想的?”
“大帅这是在考我啊。”洛北也不和郭元振藏着掖着,“如今谁都可以发表意见, 只有我自己不能发表意见。”
郭元振坐正了身子:“说下去。”
“魏相公等反对此议,无非两点,其一是不想让安乐公主随意左右朝廷三品将军的任命。其二也是不想放弃北伐。”
“而宋相公就不一样了, 他刚刚回朝,朝政衰弊如此, 他一定想进行一番锐意改革,只是苦于无人支持。如今他看出来陛下为了自己的威严骑虎难下,不想收回成命,干脆便以朝廷积弊为由,让魏相公等打消北伐的念头。”
“这样一来,如果他最后成功,既打压了魏相公、张相公还有您在朝廷中的威严,也让陛下不得不承认朝中积弊实在严重。他进行改革的前提条件不就更成熟了吗?”
洛北分条缕析地说完,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水。
郭元振笑了:“你觉得宋相公能够成功吗?”
“宋相公想暂缓北伐,想来是容易的。陛下经历过神龙政变,已是惊弓之鸟,绝不愿意见到宰相集体反对他的意志的情况。”洛北道:“不过,他想要陛下同意他改革,怕是不太可能。”
宋璟离开朝堂太久了,对李显的性格缺乏了解。李显既不像他的祖父、父亲那样有为人君主的自觉,也不像他的母亲那样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不在乎百姓,也不在乎大唐的朝政运行,他只想要自己的权威至高无上,能利用皇帝的权力做任何他自己想做的事情罢了。
郭元振定定地望着洛北,直到他不自在地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才叹了口气:“若是你在朝中,我们也不必如此被动了。可惜啊,你怎么偏偏就姓阿史那呢?”
“大帅,若我不姓阿史那,西域乱局,哪有那么容易平定。”洛北看着郭元振:“陛下还是打算派我到碎叶城去?”
“不错。而且陛下还下旨申饬了魏相公和张仁愿,命张仁愿北上灵武准备防秋。”郭元振道。
这是把张仁愿排挤出了长安的政治中心,对魏元忠这派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洛北轻轻叹了口气:“那陛下可曾申饬安乐公主?”
郭元振摇了摇头:“这也是魏相公郁郁不平的地方!安乐公主私自改变朝廷三品大将的任命,与欺君犯上无异,但皇帝只是让她禁足一月,下旨申饬了驸马武延秀。这算什么惩罚?!”
洛北见一贯乐观潇洒的郭元振的脸上也写满了愤怒,心知安乐公主这次已是闹得天怒人怨——皇帝自以为自己高高抬起,轻轻放下是对安乐公主的宠爱,其实,这只会让安乐公主成为众矢之的。
“朝务,我是帮不上忙了。”洛北端过一边的水晶果碟,示意郭元振吃些东西消气,“至于突厥战事,我是觉得没有必要急于一时。如今阙特勤方定契丹,突厥士气尚足,我们犯不上在边境和他们硬碰硬。”
郭元振知道他对突厥内部情况极熟,颔首道:“这话也有些道理,不过,你这样一说,我只怕今年突厥人还是要犯边。”
“所以张相公不是去了灵武么。”洛北笑道。
郭元振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朝堂议事,嘴皮子上的工夫终究是不够的,治国理政,行军打仗,最后都要落回到现实里,看谁能把事情做成。
“那我可要写信给张相公。”郭元振道:“若你不介意,我要把你的名字一起放在信里。”
洛北笑道:“大帅太客气了。”
“哎,你是朝廷三品的将军,又有郡公的爵位。”和他谈了这几句,郭元振在朝堂上压在心头的那点怨气也散了,终于有心情与他玩笑:“我客气客气,也是应该的嘛。不过,就算你小子不同意,我也会写上去的。”
他说完,拿起水晶碟上摆着的“柿子”咬了一口,入口却是浅淡山药香气,一不留神,一股子流心就沾到了他的手上:“哎,这不是柿子啊?”
“哦,这是沅儿指点厨房做的柿子山药糕。要是大帅尝着味道好,不妨带些走。”
郭元振本对这些东西无所用心,见洛北笑得如同春风拂面,也忍不住笑了:“好啊,那我就多带些走。”
洛北一路把郭元振送出府门外,才折身回屋。
这日天气极好,暖洋洋的日光洒在长安城的一砖一瓦上。府邸之中,银杏树的叶子已经泛黄了,它们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无数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褚沅刚刚喝完了药,正歪在软榻上读一本游记,见他走进来,下意识地要起身行礼,还未直起身,就被洛北按了下去:“在自己家里,哪里值得这么多虚礼。沅儿今天精神可好?”
“嗯。”褚沅点了点头。
“那我们出去走走吧。”洛北笑道:“朝堂上风波已定,不日,我们就要起身去碎叶城了。三年之内,都不可能再回到长安,若是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想见的人,不妨去看看。”
褚沅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真有个地方想去,就不知道阿兄愿不愿意陪我去了。”
终南山下,褚遂良的山居之地久违地迎来了人烟。洛北亲自动手,把庭院中的杂草除了除,辟开一条道路来。褚沅提起裙角,穿过前厅中堂,来到后院一处不起眼的房间之中。
这房间中没有什么布置,只有一只香炉供在矮几之中,上面插着一把烧秃了的香。褚沅打开嵌在墙上的柜子,露出其中供奉的褚家父母牌位来,又从侧面的柜中取了锦缎的蒲团和香火:“阿兄,你要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