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447)+番外
当赞普的锦袍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时,乞力徐才抬起头,不出他所料,眼前的青年人眼下一片青黑,神色迷茫里带着一点癫狂——这不是一个明君应有的样子。
“赞普可曾去过逻些城中的米铺?”乞力徐从怀中掏出半块发黑的青稞饼,“那些地方现在在卖的是这样的东西,里面掺着木屑和泥土,吃下去的人会把肚肠划破。可是……我去看他们的后院时,那里还堆着几大箱的青稞粉。”
赤德祖赞的瞳孔骤然收缩。他当然知道这样的大乱之下,贪腐几乎无法避免。
昨夜,就在昨夜他还亲手处决了偷窃军粮的近卫。但当他看到乞力徐掌心那团污秽食物时,喉头突然涌起酸水,仿佛吞下了一整块冰。
“这就是唐人和那个魔鬼想要的,恐惧。”赤德祖赞颤抖着双手,似乎想要接过这块青稞饼,忽而又意识到什么,猛然起身,他腰间的腰带撞得叮当乱响:“不,没关系!让那些贱民去死!等开春雪化,本赞普要带着十万铁骑踏平长安!到了那个时候,我给每个人都分一卷唐绢!”
乞力徐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望着侧墙,那里本该挂着一副吐蕃疆域图,如今已经被一副佛像取代。
他突然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金砖上:“老臣十六岁随军征讨象雄,三十年间见过太多尸体。但那些尸体眼里烧着复仇的火,不像现在......”他抬起头,浑浊的泪水滑过沟壑纵横的脸:“现在的逻些人眼里,只剩死灰。”
空气突然凝滞,唯有殿外呼啸的北风在檐角呜咽。赤德祖赞的指尖深深掐入掌心,他想起三天前巡城时看到的场景——垂死的农奴用最后力气在宫墙上画了诅咒的文字:
他们诅咒王室日渐衰微,永坠地狱。
“我不想看着子民饿死。但我不能投降!”年轻的君主扯开了自己身上的锦袍,露出身上烧伤的痕迹,“那些唐人得到了魔鬼的庇佑。一旦投降,我们就一点筹码也没有,只能任由他们摆布了。”
“现在也一样,赞普。”
乞力徐自袖间掏出一卷羊皮地图,这份地图还是洛北临行之前给他的,上面有碎叶文馆的印记。
“就算您不愿议和,那些贵胄和头人可不会这么想。洛北只要率军来到逻些城下,或许不需要动刀兵,只要命火头兵埋锅造饭,我们的军队就会望风而降。”
赤德祖赞听到这里,终于踉跄着跌坐回王座。黄金扶手雕刻的雪狮獠牙刺破了他的掌心,鲜血顺着鎏金纹路蜿蜒而下。
“洛北将军对我承诺,若开城投降,唐军只收缴武器,不伤百姓。”乞力徐的声音突然变得清亮起来,好像是当年那个主持会盟,稳定局势的吐蕃大论:“他会奏请大唐天子,保留吐蕃王室尊号,开放茶马互市......”
“住口!”赤德祖赞抄起案上金樽砸向殿柱,酒液飞溅,染红了地上的地毯:“当年先祖筚路蓝缕建此王国,不是为了让子孙去长安当唐人的笼中雀!”
“大唐好与吐蕃本为一家,枝蔓相连。赞普,您也是文成公主的后人,身上流着唐人的血。”
乞力徐站直了身体,双目中有着常人难及的力量:
“长安使团曾为我们吐蕃带来过繁荣,我恳请赞普效仿旧制,不要再与大唐为敌。”
赤德祖赞的声音戛然而止,他站在那里,低下头,手握成了拳头。
佛经唱诵声又近又远,他抬起头,看着那些佛像,当夕阳照到佛像的眼睛时,赤德祖赞几乎能听见自己灵魂碎裂的声音。
“我答应你……”赤德祖赞的声音沙哑,“亲自,亲自去阵前向洛北投降。”
乞力徐长舒一口气,正要跪拜感叹赞普的大度,赤德祖赞却一把拉住了他:
“告诉洛北,他若有胆子就也亲自来。本赞普要与他当面立约——若唐军食言,我化作厉鬼也要让汉地永无宁日。”
当沉重的宫门铰链开始转动时,乞力徐缓缓地走出宫殿,摆在他面前的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当人们围聚到他面前时,他还是笑了:
“赞普决定与大唐议和!”
“今后,我们不再打仗了!”
第260章
吐蕃称降的消息传到长安时, 顿时在朝中引起一阵轰动。
年轻的皇帝李重俊对此前洛北屡次称病不回长安积累起来的那点小小怨气被这封捷报一扫而空,就连自己的头疼都顾不上了,立刻召集在长安的常参官们入朝陛见。
人们拥挤到紫宸殿内, 紫色绯色的朝服汇成一片流光溢彩。吐蕃称降, 西北半壁战事得以停滞,这样的万世功勋,人人脸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最兴奋的当属张孝嵩,他一路走来,一路向自己同僚们拱手道礼:
“万世之功!洛将军此举一扫大非川之阴霾, 立起了我大唐丧失五十余年的锐气!”
“孝嵩说得好!”李重俊从帘后转入幕前,正听得他这句话,便立刻抓住机会, 侃侃而谈起来,一下要礼部准备最高的礼节,一下要兵部给参加此战的士兵嘉奖, 一下要亲自给洛北写信, 要他在吐蕃人的土地上祭祀天地,还要借此机会前往泰山封禅,好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
“令洛北早日率军还朝,伴驾随行!”
洛北的回信则显得理智克制许多:
“臣闻周武克殷而封宋地。今吐蕃丧胆于苏毗, 非畏刀兵之利,实慑天朝之德。若乘此势效周公吐哺之仪, 许其称藩纳贡,则西陲可安五十载。昔太宗皇帝纳突厥降众,置都护府以绥远人, 此圣主量含天地之鉴也。伏惟陛下以万民之心为心,罢封禅之议, 修金册之礼,使赞普稽首阙下,天下狼烟一清,万世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