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89)+番外
他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身处一座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四周光亮黯淡,只有上方的天窗隐隐地透进来一点光。此刻他双手都被锁链锁住,另外一端连在光滑的石墙。他试着挣脱几下,都无法挪动分毫。
这样的锁链绝非私人能有,这一切再明显不过,他这是中了别人的圈套。
“洛郎中,”脚步从过道的地方挪进来,一个身材矮小,体格健壮的男人出现在洛北面前,“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洛北不说话,只冷冷地看着他。
“这是丽景门。”那人道。
丽景门是女皇登位之后设置“制狱”的地方,来俊臣、周兴等一干酷吏便在此地大兴罗织,使用酷刑,杀尽了李唐宗室以及数百家大臣,五品以下的大臣死于此地者更是数不胜数。朝中人人自危,离家之前,要与家人诀别。
“丽景门在洛阳,”洛北坐正了身子,与他对答,“如今你我都在长安,大唐的长安。”
对面显然被他噎得说不出话来,只怒目圆睁地看着他:“大胆,到了这个地方还敢大言炎炎,我先打你二十鞭,叫你尝尝老子的厉害。”他伸手要去拿一旁的马鞭,却看洛北神色平静,并无所动,忽而犹豫了一瞬:
“你不怕?”
“该害怕的不是我,而是你。你们私自扣押朝臣,滥用私刑,是朝中人人得而诛之的大罪。你背后的人与皇家枝蔓相连,不会受此罪责,而你的下场会是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
那人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如此扎手,自顾自地站在那里想该如何对付。
洛北也不看他,只是闭目养神,想要从目前的一片混沌之中找到一点可用的线索。
忽而,几声零星的鼓掌声从过道的另一端飘来。一个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男人走了进来。
洛北认得此人,与他目光相接时,忍不住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
第51章
来者正是梁王武三思。
武三思挥了挥手,示意那人退下去,自己蹲在洛北对面,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有人曾经告诉我,你虽然年少,却心思深沉不可捉摸,还说你在神龙政变之中出力甚多。如今看来,他所说的话应该是真的。”
“梁王殿下有事不妨直言。”洛北不想和他打机锋。
武三思轻轻一笑:“好,你果然是聪明人。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刺朝廷重臣,还要兵变入宫废皇后,已经为我侦知。王同皎罪行确凿,还交代了与政变的五王同谋的过程……”
洛北开口打断了他:“梁王殿下到底想说什么?”
“简单,如今王同皎已然招供,他罪同谋反,大赦不赦。只是与五王同谋之事,还需要人证。洛郎中,你若愿意出面作证,我武三思保你三年内入阁拜相!”
洛北好像听到了什么很好笑的笑话似的,轻轻笑了一声,抬眼看向武三思:
“论关系,我是魏元忠魏相公的属下,论背景,我是郭元振郭都督的旧部,指证五王的事情,恐怕轮不到我来出面。”
武三思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笑得愈发仁慈了些:
“这就是你同你族叔同样的奸滑处。凡事都想立个名目。他兢兢业业装了一辈子大周忠臣,到了,留下这五个人来乱我姑母的江山。你们这样做事,不觉得问心有愧吗?!”
武三思声音陡高,神情也严厉起来。洛北没有被他这幅色厉内荏的模样吓住,脑中却在飞速运转:
为了扳倒武家,张柬之安排他暂时不要公开狄公子侄的身份,朝中知晓此事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到底是谁泄的密?
这既关系到他能不能活着出去,也关系到五王下一步的存亡。洛北定了定心神,作出一副疑惑模样:“族叔?什么我的族叔?梁王殿下不会想用这一桩案子把魏相公和郭都督一起牵连进去吧?”
桓彦范?不,他不知道洛北的身份。
“你的心未免也太急了,岂不闻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其他狄家族亲?那武三思应该在洛阳就动手,绝不会拖到长安。
“再说了,我一个凉州来的小兵,哪里来的族叔?”
那到底还有谁呢……?
“若不是我早知洛公子善于做戏,就要被你这幅做派给骗了过去。”武三思森然一笑:
“公子,我想请教你一件事情,颠沛流离这么多年,名字、口音和身份都随意变换,为什么你还要坚持籍贯里的‘并州’呢?”
武三思的目光一下子抓住了洛北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想从那双琥珀色的眼眸里抓到一点破绽。
洛北毫不动摇,双目璀璨如流金淬火,只是与武三思对视:“哦?梁王殿下想说什么?”
“你是狄仁杰的族亲,原名叫做狄彧,多年前失散在突厥边关。后来为姚崇举荐,才回到了长安,参加宫变叛乱。”武三思得意洋洋地报出一连串信息,“当时阴潜宫中,伺机与人联络的人就是你吧……为了这件事,姚崇甚至被张柬之责骂了一番……”
武三思的嘴唇犹在一开一闭,洛北死死地盯着他,脑子里已经是乱作一团。
一个人的立场往往会决定他讲述一件事情的方式,而他讲述这件事情的方式又会影响别人的情绪表达。
比如……“甚至被责骂一番”,就绝不会是冷眼旁观的白马寺中人口中说出来“被”这样的词,只能说明句子的主语就是说话的人。
泄密的人是姚崇?怎么会是姚崇?!
且不说姚崇因开罪五王,被贬官外任,离开京城已有小半年之久,洛北扪心自问,他蒙姚崇伯乐之恩,一直对姚崇礼敬有加,从未有任何得罪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