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拯救虐文的另种方式(332)

作者: 沛妘生 阅读记录

“——小黄总也就这么一点好处了,”曲芃希发出一声嗤笑,“他不会过度思考。”

李畅道:“小黄总好说,老黄总那边万一……”

“现在的情况,等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电话?”曲芃希不以为意,“就算等黄晋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他只怕直接就气死了。老头子只会觉得,不管是谁,都会抢夺这个项目的成果。”

——黄晋也确实有这层心思。

否则,在林氏基地的人吐露了她们的医疗人员已经携带丧尸人及研究成果前往姮地实验时,他怎会如此急切?除了怕老爹问责,恐怕就是为了那个被交代出的——“永生药剂只有在姮地这稀奇的地界才最有可能研制成功”——的消息而激动不已吧。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爹思想高度统一,唯恐其他的人会先一步取得永生酒项目的成功。因为在他们的设想中,这个成功本来就不该面对许多人。

黄氏,才是它的第一受益人。而现在,丧尸人的存在已经令项目有了如此大的进展,几乎离成功一步之遥。

黄晋比黄坚成功获益的概率还要更大一些,因为他与某个丧尸人存在更近的直系亲缘关系。

这个想法最终战胜了心中的胆怯,又有曲芃希安排的人在旁鼓动,黄晋最终下定了决心。当然他还会做许多无用的准备,不过这影响不大。

“一旦他离开,立刻将基地门关死。”这是曲芃希在意的事情。

第210章 “……所以你现在完全恢复神智了?”

因为隔离区的那则录音,曲芃希很轻易就从妫越州和梅的对话中得知了她们急着离开的原因。

“末日”“拉姆达”“姮地”……

曲芃希不是个会轻信的人,可万一这些是真的呢?更何况从丧尸爆发后,她的心中就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跟进永生酒项目,也是为了能在越来越大的丧尸潮中找到一种能更好保全自我、也能让人类延续的方法。可假如那个壁画上的预言是真——甚至前两个“暴雨”和“同类相食”已经应验——就算她终于成了一个完美的丧尸人,是不是也会落得个“吞食自我”的下场?那她再紧抓这个项目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现在还有黄氏父男掺和。原本曲芃希倒也没真拿他们太当回事,丧尸爆发给了她一个绝妙的机会,可以将整个森月基地牢牢握在手里,一旦永生酒项目研究成功,她就会是当仁不让的人类灾后文明重建的领头人——谁会甘心为黄家打一辈子的工?可黄坚一直对她有防备,在这个基地还有不少是他的人,一些机密仓库还没向她开放权限。原本这个基地是伴随着永生酒项目的启动而建立的,由黄坚亲自盯着,如果一切顺利,这里本该是专门生产和改进永生药剂的大型医疗工厂。曲芃希的打算是在从他们的口中将有效信息都套出来后,再将这两个和他们的人解决干净。

在这个设想中,永生药剂导向的一定是个光明未来,所以曲芃希愿意为此隐忍,再多打一段时间的工也没什么。

——现在人类都要毁灭了,谁还给他们打工?

曲芃希要更大程度的确保自己能在这个末世活下去。

所以她转变了自己的策略,永生酒项目……还是不能轻易放下的,但更重要的是,她要弄清楚这个有关末世的真相。

袁青阳发来的讯息中警告不要去姮地,妫越州和梅的目的地偏偏正是那里。曲芃希也很难不对它感到好奇。

一切是自姮地而始,所以在那里也更有可能隐藏着一切的真相。

所以曲芃希选择拨通了林见溪的电话,表示她不计较永生酒项目相关研究成果的消失,她们可以就这个项目开展更亲密的合作,毕竟森月对这个项目的涉猎之深还是林氏目前难以比拟的。条件是,林氏也要帮一个小忙——出力帮助她将黄氏的人都清除干净,这样曲芃希现在就能全面掌握森月基地,也能反过来给林氏提供更多的帮助。

——把黄晋引走是第一步。

林见溪对此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矜持,不过她最终表示了同意。

她也提出了一个,希望森月能出借性能更优越的车辆,运输两方基地的人能尽快赶往姮地。自打通讯信号再度变差后,天上就总带些风声,这种情况下出动林氏自己的救援直升机恐怕会有风险。

曲芃希倒对此略微惊讶,她还以为妫越州开走了黄晋的车,正是也为了从林氏基地带人。原本她就有令人前往姮地的打算,所以这个条件也是很容易同意的。

两人在电话中达成和谐沟通。曲芃希也计划也在稳步推进着。现在黄晋已经信了林氏那边的说法,预计于明早就从这里滚蛋了。曲芃希留了心眼,让人盯着他是否会开启从父亲那里得知的秘密仓库。她倒是没急着让人对黄晋的车动手脚,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他恐怕得来回检查个百八十遍才能出门。

曲芃希的目的是尽快送走他,反正只要他出了基地,就绝没有再能进来的可能。

之后,她就会借一部分林氏的人手,把基地里剩下的黄氏一党清除干净。

为了计划的顺利开展,她还要做多手准备。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啊。

——会这样感叹的人也不止是她。

林氏基地内,林见溪伸手按了按太阳穴,她眉峰聚拢,对前来汇报情况的洪宇问道:“……情况已经稳定了?”

“是的,文晃正带人守着,她们被分开隔离,都还睡着。康安和小祭司也赶过去了,”洪宇用一种后怕的语气说,“好在文晃带了麻醉枪,不然一下出现两个丧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