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婚后失控[先婚后爱](135)

作者: 子昭 阅读记录

“我很高兴。”徐闻陈直视镜头,目光专注得令人心跳加速:“真的。”

“嗯……我也很开心。”惠希文嘴角跟着上扬,“感觉离你的世界更近了一点。”

“这只是开始。”他的眼神愈发温柔,“等你回来,我们可以一起做更多事。”

挂断视频后,惠希文伸了个懒腰,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被动地听徐闻陈讲述工作,而是真正能够理解并参与讨论了。

纽约的留学生活风平浪静,国内资本市场却风起云涌。

随着广都传媒财务造假细节不断被媒体曝光,其股价连续多日下挫。徐闻陈把握时机,加速在二级市场的收购动作。

与此同时,星耀传媒也在同步增持。两家公司虽然各自独立操作,却在关键时刻形成了默契。

十月中旬,当两家集团持股比例合计超过30%时,这一举动引起了广都传媒管理层的强烈反应。广都传媒紧急召开董事会,易百川试图通过增发新股来稀释收购方持股比例。

但并没有获得董事会的一致通过,因为增发新股同样会稀释其他股东的股权。

该项提议被否,易百川又提出,徐氏集团与星耀传媒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应当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

徐闻陈早有准备,向监管部门提交了详细的材料,包括完整的交易记录、决策流程说明,以及两家公司各自的投资分析报告。证明徐氏集团与星耀传媒的投资独立性。

十一月初,财经媒体再度曝出重磅消息:监管部门已掌握易百川直接参与财务造假的证据。当天下午,易百川被监管部门约谈的消息得到官方证实。广都传媒股价再次应声下跌,恐慌性抛盘不断涌现。

《财经前沿》头版刊登了题为《广都传媒财务造假内幕:总经理易百川亲笔签名文件曝光》的独家报道,详细披露了易百川参与财务造假的多项证据。

几乎同时,《证券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上市公司治理之殇:当董事会成为造假帮凶》,直指广都传媒董事会失职。

徐氏集团则发布声明,对广都传媒“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表示震惊。

徐闻陈在接受《财经前沿》专访时严肃表示:“作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我们对任何财务造假行为都持零容忍态度。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对所有投资者的基本责任。徐氏集团始终秉持’真实、透明、规范‘的经营理念,我们呼吁所有上市公司都能恪守财务披露的基本原

则,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诚信环境。”

当晚,惠希文看到这则新闻,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若有所思。两人视频时,她托着下巴问道:“阴阳合同几乎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事情,这么巧,就广都传媒财务造假的信息突然被曝光?”

徐闻陈嘴角微勾:“易百川肆无忌惮地拿我炒作,惹你伤心难过,总要付出代价。”

惠希文想起那些满天飞的绯闻照片,那些不堪入目的谩骂,心中仍旧心有余悸,好在都过去了。她接着问道:“你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绯闻曝出来的那一刻。”徐闻陈眼神锐利如刀,“不过现在,我们谈谈更有趣的事——”话锋一转,“你们今天案例课讲什么?”

“迪士尼并购案。”惠希文顺着他的话题,“正好想请教,像广都这样股价暴跌时继续收购,不会触发要约义务吗?”

“问得好。”徐闻陈再度化身徐老师,“关键看持股比例和协同效应。”

惠希文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我们两家虽然存在联姻关系,但是投资是独立的。星耀看中的是广都影视IP库,而徐氏集团要的是新媒体渠道,投资逻辑完全不同。”

“没错,”徐闻陈赞赏的看着她,补充说道:“并且,虽然我们合计持股超过30%,但属于产业协同投资,可以适用豁免条款。”

惠希文似懂非懂:“有点复杂……”

“实际操作更复杂,”视频那头,徐闻陈的助理正捧着文件进来。他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快速签完字才抬头:“国内有实际案例,你感兴趣可以看看阿里收购分众传媒的例子。等我空了,再跟你细说。”

两家集团持续吸筹。截止十一月中旬,徐氏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持股比例已达29.63%。

几乎同时,星耀传媒也披露了21.78%的持股情况。

按照证券法规定,两家公司分别发布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详细列明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符合监管要求。

同时,徐闻陈与谭家达成协议:徐氏集团承诺在取得广都传媒控制权后180日内,启动将其全资子公司广都艺人经纪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予星河影视的交易。作为交换,谭家承诺支持徐氏集团对广都传媒的收购。

十一月下旬,易百川因涉嫌违规被正式立案调查,广都传媒公告称易百川“因配合调查暂不能履职”。

十一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证监会发布声明,表示已关注到广都传媒的股权变动情况,经核查,未发现徐氏集团与星耀传媒存在一致行动关系,批准了收购案。这一表态被市场视为监管绿灯,广都传媒股价当日涨停。

两周后,在广都传媒临时股东大会上,徐闻陈以第一大股东身份出席。

会议表决通过了改组董事会的议案,十名新董事中,徐氏集团提名的人选占据七席,同时徐闻陈当选为广都传媒新任董事长。计票结果公布的那一刻,会场响起掌声。

这场长达一年多的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