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太子妃(115)

作者: 乔燕 阅读记录

周公公笑呵呵道:“皇后娘娘慢走。”

若是皇后跟桂嬷嬷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周公公脸色不对,笑意不达眼底。

凤辇行至半路,皇后开了口:“先不用叫太子入宫了,等圣上气消了再说。”

“是,皇后娘娘。”不知为何,桂嬷嬷心里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而此刻养心殿中,躺在龙床上的圣上面色青白,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谢爱卿,此事可当真”

“回圣上,此事经微臣跟周大人亲访调查,最先染上时疫的那户人家的井水确确实实存在问题,微臣在得知此事之后让底下的人去上游打捞,确实发现了死人的尸体。”谢丞眉目皱都不皱,嗓音平稳道。

圣上何尝不明白谢丞的话是真的,他只是不敢相信,不敢相信他一向偏袒的儿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是真不怕江山毁在他手里啊,难怪他这几日一直待在东宫闭门不出,原来他早知道时疫是怎么来的,他害京城百姓还不够,还想害死他这个父皇来取而代之,还有皇后……她们这是已经在盼着他早死,准备当皇帝跟太后了。

圣上忽然冷笑出声,若非卧病在床,他都要给太子鼓掌,“好啊,朕这个儿子还真是青出于蓝,这是打算亲手葬送掉我北璃江山啊。”

“圣上喜怒。”内殿之中,除了姿仪出众的成王,其他人齐齐跪了下去。

“御儿,替朕拟旨。”圣上睁眼看着明黄色的帷幕,微微闭了闭眼,兴许一开始就是他错了,太子不适合做这个储君,他为了平衡朝中局势屡屡宽恕太子,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这才让他遭了这么一个大报应,即使他不想承认,他也不得不承认,他有些力不从心了。

众人都明白圣上要下的是什么圣旨,这事若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只怕要喜不自胜,可萧御从始至终表情一如既往的平淡,但锋芒毕露,谢丞蓦地想到了去年成王妃抽中的那支签文——

拨云见雾上春枝,

有一鸑鷟栖梧桐。

成王为君是众望所归,而成王妃有那个凤命,但“拨云见雾”是何意,谢丞还参不透。

两道圣旨拟好的那一刻,正是定元六年的子时,今年因为时疫的缘故,京中没有往年那么热闹,圣上看着他手中的两道圣旨,有气无力的开口:“御儿左手边的那道圣旨即刻昭告天下,御儿右手边的圣旨,周永胜,明早天一亮,你亲自送到东宫。”

“是,圣上。”周公公诚惶诚恐的将两道圣旨接了过来,接过来的时候,他手臂都在抖,京城的天是要完全变了。

正值定元六年新年,成王府灯火通明,虽不像往年那样放烟花,但一群丫鬟正围着苏婉月说话,该分发的赏赐苏婉月已经让管家分发下去了,成王府一团其乐融融。

周公公第一时间让内侍去成王府报喜,管家得知消息之后顿时喜上眉梢,脚步轻快的去了紫霞殿,“王妃娘娘大喜,圣上已经立了殿下为太子。”

众人先是一惊然后急忙向苏婉月道贺,“恭喜王妃娘娘。”

苏婉月虽已经猜到,却没想到来的这么快,她眉眼轻动,朱唇皓齿,问管家怎么回事。

昨儿个周珩来了一趟成王府,紫霞殿的人都知道时疫是太子捣的鬼,春芝道:“王妃,圣上肯定已经知道了太子的所作所为,所以才废黜了太子的储君之位。”

“太子都已经做了这么多错事,这次更是不将无辜百姓的命当命,圣上要是还包庇太子,那江山社稷还要不要了。”夏棠义愤填膺的附和,“不过

我们王妃以后就是太子妃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弄得苏婉月还有几分无奈,打发她们去拿赏赐,苏婉月浅声问管家,“殿下呢”

“殿下这几日要帮圣上处理奏章,就不回来了。”管家笑道:“不过殿下说他明儿个中午回来陪王妃用膳。”

一提到用膳,苏婉月便有些不舒服,她揉了揉纤细的手腕,若是这两日还不见好,等时疫结束,还是要让张太医给她请一下平安脉。

“那老奴就先告辞了。”

===

这一晚,京中之人各有思量,最着急的莫过于皇后跟太子,皇后深夜还去了一趟养心殿,但圣上没见她,萧若飞倒是想入宫,奈何宫门已经落锁,他只能苦苦的熬到第二日。

当周公公将那道废黜太子的旨意当着东宫所有人的面宣读,萧若飞脸色一时间变得难看,还带着几分难堪,他失魂落魄的呢喃,“不可能。”

说着说着萧若飞就笑了,“孤是北璃储君,备受仰望的太子,父皇不可能废黜孤的储君之位,一定是有人想要谋害孤,一定是萧御。”

“对,一定是他在父皇面前故意搬弄孤的是非,孤要见父皇。萧若飞那张阴柔的脸看起来极为恐怖,他在殿中来回踱步,“备车。”

周公公看向萧若飞的目光里带着丝丝怜悯,历朝以来,很少会有出自中宫的皇子在圣上还在的时候被废储,但当朝太子做下多少错事,前有贩卖私盐,谋害其他皇子,拿亲生孩子陷害他人,后又笼络大臣,心怀不臣之心,如今他还敢拿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去算计,但凡圣上不是个昏聩无能的君主,必定会废弃太子的储君之位。

说白了,太子之所以会有这个下场是他自己在咎由自取,而成王之才,足以成为一国储君。

周公公将圣旨递给了林若涵,意味深长的提醒一句,“大皇子殿下,圣上让老奴问殿下一句,殿下谋害黎民百姓的时候可有想过自己是一国储君,可有想过江山社稷,可有想过北璃国运”

上一篇: 她的琴师(女尊) 下一篇: 大唐辟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