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太子妃(41)

作者: 乔燕 阅读记录

***

成王府书房,几人谈完公事没急着走,罗齐跟没有骨头似的靠在太师椅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殿下这是怎么了,看起来兴致不太高”

“你说要怎么样才能讨一个女子欢心?”原本只是一句笑言,却见上首的男子漫不经心的挑了下眉,神态若有所思。

谢丞低眸喝了口茶,倒不是很惊讶,罗齐跟慕子毅显然是惊了一把,要知道此人对女色一向是不热衷,他们打趣归打趣,因为知晓那所谓的“夫妻和睦”与“琴瑟和鸣”更多的是坊间的传言,他对未央公主这位正妻可能是有喜欢,但深不到哪里去,现在看来倒不尽然。

罗齐生怕是自己耳朵不好使,听错了,他忙将手中的茶盏转个方向,问:“殿下说的是王妃娘娘?”

慕子毅犹如看白痴的看了罗齐一眼,仿佛是在嘲笑他明知故问。

萧御白皙如冷玉的手指把玩着手中的青釉盏,悠悠道:“不然还有谁?”

罗齐:“……”

堂堂成王殿下还要去讨一女子的欢心,这话说出去怕是没人相信。

“殿下跟王妃吵架了?”罗齐试探着问了一句,但他觉得应该不至于,毕竟昨日这人生辰,成王妃不是跟他一起出席了吗,两人那副夫唱妇随的模样,倒是比太子跟太子妃看起来还要恩爱一些,还有为了庆贺这人生辰,成王妃还专门编了一支戏曲,这怎么看着都不像是吵架的样子啊。

那要是她的心不在你身上呢……

萧御惊讶于这一刻的想法,在成婚那晚,萧御便看出来了,他的妻子看向自己的眼神里无甚感情,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爱慕,当时他还觉得有趣,怎么现在完全变了。

萧御眉目恹恹,随手将青釉盏搁在了案桌上,罗齐跟慕子毅还是第一次见他如此,莫不是这人真对他的王妃上了心,还欲再问,门口就有人敲门。

“殿下,属下有事禀报。”

萧御嗓音慵懒,让人进来。

清亦推门而入,顾不得行礼,急忙拱了拱手,“属下刚刚得知宫里的锦衣

卫追杀燕闺门派门主景峰至取水楼,结果人就不翼而飞了。”

“什么叫不翼而飞?人既进了取水楼,那肯定是藏到取水楼哪个雅间里了,直接让人将取水楼围起来,一间一间搜查便是。”罗齐听的直皱眉,一个活生生的人,还能不翼而飞,就算化成灰也不至于吧。

清亦面色更加为难,“南指挥派人一间一间查了,但还是让人给逃了。”

慕子毅跟罗齐听得云里雾里,萧御已经坐直身体,一阵见血,“有人帮他躲过了锦衣卫的追查?”

谢丞望向清亦,“何人这么大胆子,敢劫朝廷要抓的人。”

罗齐跟慕子毅可算听明白了,这是有人在帮这个景峰呢。

虽说燕闺门派此番是无妄之灾,但朝廷早有招安燕闺门派的意思,只是燕闺门派的人随心所欲惯了,不愿意为功名利禄所束缚,这才招了今时今日的祸患,锦衣卫也是听从当今圣上的吩咐行事,但有人敢在锦衣卫面前劫人,胆子也是够大,不过锦衣卫首领南邵也不是吃干饭的,莫非对方身份高于锦衣卫,才至南邵有所忌惮。

清亦一脸为难的看了自己主子一眼,“属下听南指挥说,今日王妃跟七公主也在取水楼,他搜查了所有的雅间,就是没有搜王妃跟七公主所在的雅间。”

罗齐倒吸一口凉气,难怪刚才他遮遮掩掩,原来是牵扯到成王妃跟七公主。

这话的潜在意思不是就在说是成王妃跟七公主帮人逃走了吗。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成王妃跟七公主与江湖人士素不相识,有什么立场或是理由来帮南邵,尤其是成王妃,都不是北璃人,她好端端的帮景峰干什么。

“所以南邵是怀疑燕闺门派的门主藏在了成王妃跟七公主所在的雅间。”谢丞姿态温润如玉,“既如此,那让他们再去那个雅间查一遍便是。”

“南指挥回头又去查了一遍,还是一无所获。”清亦有几分为难的开口,“南指挥还说若是三日之内抓不到景门主,便将此事禀报给圣上。”

罗齐马上皱眉,将折扇往桌面上狠狠一敲,“这个南邵,平日里不是挺会办事的,怎么现在还不会办事了呢,成王妃跟七公主只是一介弱女子,她们难不成还能当着锦衣卫的面藏人。”

分明是他们自己大意了。

“我看南邵也不是说成王妃跟七公主藏了人,而是想借成王府的势力捉住景峰。”谢丞眼睫微垂,嗓音清润。

“原来他是打这个主意,还真不愧是右相那个老狐狸培养出来的。”慕子毅明白了。

成王府暗卫的势力比之东宫不遑多让,这人要是出面,那就算凿地三尺那也能把景峰找出来,只是这种小事他肯定不会插手,更何况现在还被人威胁着。

但此事已经牵涉到了成王妃跟七公主,就看这人愿不愿意妥协了,几人都没说话。

再说七公主与苏婉月在取水楼坐了一会,七公主就没心思继续待在取水楼了,她想去别处逛逛,“那嫂嫂,我们也走吧。”

谁知等她们一出门,迎面而来的便是脸上没什么表情的清亦,他微微拱手,弯下腰,“属下见过王妃,七公主。”

七公主吓了一跳,幸好不是那些锦衣卫去而又返,“你不是哥哥身边的人吗?”

清亦偷偷的往苏婉月的方向看了眼,小声说:“殿下听说了取水楼的事情,特意让属下接王妃跟七公主回去。”

七公主微微点了点头,笑容俏皮,“那你护送嫂嫂回去吧,我还要回宫给母妃请安呢。”

上一篇: 她的琴师(女尊) 下一篇: 大唐辟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