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辟珠记(13)

公主面上一红,本应立刻离开,可终究好奇心压过了教养,又多瞧了两眼。不看则已,那禅房敞开的大门里竟然堆着半间屋子的竹简木牍,车载斗量,目测千斤以上,不知从何而来。

魏晋之后,纸张逐渐取代了简牍,成为世间书写传递文字的主要载体。谁还在使用这么笨重的书册?

公主捡起一卷展开欲读,不想手劲略重,穿在木片上的细麻绳当即朽烂,一卷书册哗啦啦散落在地。

并非新制,乃是古人所著吗?

公主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这些东西可能都来自前朝古墓之中。

“那小贼不盗财宝,挖来那么多简牍是做什么……”

这些书册不沾墓土,不生蛛网,可见是日常阅读过的。廊上放置几个大瓦盆,用清水浸泡着一些字迹模糊、朽烂不可读的断简残篇,又不知是作何用途。

公主好奇心起,坐在廊下看了起来,谁知一读之下大失所望。书册内容绝大多数都是道教经文、秘典之类,不乏方术炼丹之类荒诞言语。宫中那些旁门左道的方士们说过太多了,实在烦不胜烦。

沉迷炼丹和方术的王孙贵戚常见,但都是年迈体衰的中老年人。人到暮年恐惧天命,才会想到修仙养生,以求不死,秦皇汉武无不如此。英明神武如太宗皇帝,也在晚年信了天竺方士罗迩娑婆的鬼话。

这韦训年纪轻轻,看起来勉强二十岁,弱冠少年千辛万苦收集这些干什么?当即丢下书卷,不再理会。

到了晚间,师兄弟两人终于陆续回来了。

韦训胳膊上扎着一条白麻布,一脸促狭的笑容。

公主见他的表情就觉得有点生气,问:“你这是作甚?”

韦训笑嘻嘻地回答:“天子敕令,全城都给公主戴孝呢。”

公主听闻大是窘迫,面生粉晕,尴尬到无地自容。

这家伙明明离开长安时就能摘下白麻布条,却偏要一路戴回来给她看,实在是讨厌。

韦训又说:“东西市都在严查,羊臂臑没有买到,炙品、鹿脯一概没有,大家伙得斋素一个月。”

公主已经气得不肯同他说话了。

十三郎倒是十分喜悦,欢呼道:“是辅兴坊的饼!”

作者有话说:

《上班第一天,我给老板戴孝》

第9章

韦训果然带回了一摞胡麻饼,十三郎则不知从哪儿讨来两只大紫梨。三个人围坐炉前,在火上烤饼烧梨。餐点简陋,也没有肉食,但这全因为她自己的缘故,公主无可挑剔,也饿得没法挑剔。

十三郎兴致勃勃地说:“一尺大的胡饼,市面上都是两钱一个,唯独辅兴坊老店要价三钱一枚,五钱两枚,就这也供不应求,实在是别家的技艺比不上呀!公主请看,这芝麻给的好多,里面夹的油酥也极香。”

公主无精打采地瞥了他一眼,道:“这么好的饼都塞不住你的嘴,这么懂行,该封个殿中省尚食局的奉御当一当。”

十三郎毫不在意,又好奇地问:“我听说公主在宫中也吃甜瓜,那瓜和我们吃的有什么不同吗?”

公主无奈道:“平时赏赐给百官和下人的瓜都是一样,只是不另外赐冰了。”

十三郎艳羡道:“夏天的冰可比瓜本身贵上百倍千倍呀!看来区别不在瓜,而在吃法。”

梨子烧熟,韦训用匕首剖成几瓣分给三人,胡饼香脆,梨汁丰沛,饥饿之下,这些简陋的食物竟然如此美味。

吃到七成饱,韦训拿出一方鼓鼓的布帕,展开之后,里面包着几枚柿子和柑橘。

万寿公主享用过四方朝贡,自然认得这是临潼产的火晶柿子和洞庭橘,心中一惊。

临潼距离长安不远,柿子秋季大量上市时并不算名贵果品。只是现在才刚六月,物以非时为珍,这早熟的火晶柿必然是皇庄用暖房和篝火不计成本催熟,特供内廷的。

再说洞庭橘,那是吴地远道新贡的南方物产,只有皇帝赏赐重臣才能尝到,京中豪商巨富都见不着。

虽然只是两种拿来吃的果品,却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稀罕之物。他一介布衣,又是从何处得来?

公主惊疑不定地问:“这些果子从哪儿得来?”

韦训笑而不答。

十三郎拿出一枚橘子慢慢剥开,一边品尝一边说:“以大师兄的本事,去皇城贡库里取几个果子不算难事。既然你以前不花钱就能吃到,现在一样还是这些呀?还是说公主要为这几只果子抓我们去见官?”

公主愕然,竟一时想不到反驳的理由。

皇城千重万宇,守卫戒备森严,他拿取果品如探囊取物,却又不碰其他重宝,有这样的本事,自己还穿着磨损的旧衣,着实奇怪。此时种种异常,她可以确定韦训并非普通盗贼,必定有什么奇特之处在身上。

吃过水果,公主又长了个见识:十三郎把剥下的橘皮小心摊在炉子旁边烘烤,说干橘皮煮水喝清肺,是城里药铺卖的昂贵陈皮的平价替代品,绝不可轻易丢弃。

填饱肚子,再来检查韦训采买的旅途用品,公主大失所望。

城中没有成衣铺,无论贵贱,想穿新衣要先去绸缎庄买布料,或拿回家由女眷裁剪,或花钱请裁缝铺制作。就算付了赶制的定金,还要等两天才能拿到。

此事按下不表。

画眉的石黛没有买。韦训从熄灭的炉子里翻出两块带着余温的木炭,说:“这个甚好,不用花钱。”

此事按下不表。

最最可恨的是他竟然没有买马,而是买了一头奇丑无比的瘦驴。鬣毛斑驳,头大腿短,叫起来嘶哑凄厉,聒噪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