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订婚对象二次分化以后(140)

作者: 半纸蓬蒿 阅读记录

但对于苏珊来说这不一样,她的大学专业是风景园林,最喜欢的事情大概就是种种花,工作之余,做着一点生活里无伤大雅的悠闲小事,这些书对于她来说,难免枯燥晦涩。

但是为了夏洛蒂,她看得很认真。

“苏珊。”多米尼克眼眶一烫,轻声唤道。

苏珊抬起头来,眸光瞬间亮起,她刚有些欣喜地张了张口,可突然似乎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家,又重新压低了嗓音:“迪安,今天夏洛蒂的精神好了一些,她睁眼看了我一眼……她的眼睛和你一样漂亮,很漂亮的翡翠色。”

“是吗?”多米尼克莞尔,走近了苏珊,抬手,指腹揉过她的眼角,“怎么不像你呢?像你的眼睛该多好,这么好看。”

“别闹。”苏珊无奈的抓住了他的手,“你不是去实验室查夏洛蒂的基因序列了吗?这几天都没有休息好吧……是不是很累?”

“这种基因缺陷太少见了,现有医学记录中没有记录,应该属于基因的特殊变异。”多米尼克坐到了苏珊的身侧,“已经有了一个大概方向了,在做第二轮筛查了,应该还需要些时间。”

默了数秒,他又说道:“别担心,亲爱的,照顾好自己,你最近都没有好好休息。”

“好。”苏珊将头缓缓地靠上了多米尼克的肩,“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也是,好吗?”

“好……”

语毕,多米尼克握住了苏珊的手,十指相扣,仿佛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攥紧他的妻子,再不愿意分开的模样。

他突然出声:“苏珊。”

“嗯。”苏珊应了一声。

他说——

-

“我爱你,上帝可鉴。”

-

蔚起暂停了终端视频,调整了眼前视频的进度,重新倒带回了数秒以前。

他得重新听一遍,刚才那句话。

这次的视频与上次临时录下的二维平面动态不同,这次的影像记录明显是作为要珍藏的婚礼视频来来记录的,精心筹备,采用的是更为细致复杂的全息录像。

对于蔚起这个旁观者来说,这一切都身临其境,仿若眼前。

婚礼之上,庄严的教堂之内,慈爱垂眸的圣母玛丽娅大理石塑像之下,一对新婚夫妇成双而立,他们站在了主持婚礼的牧师面前,听着牧师宣读的誓言,他们互相偷偷瞧着彼此,年轻的眸光里溢满了瑰丽的爱慕缱绻。

这一对新人宛如希冀又翘首的孩提,忍不住的想要多看一眼彼此最美好的模样,各自悄然,却总在不经意间目光相撞,然后又匆匆挪开,羞涩又期待。

他们的头顶便是教堂常有的绮丽玻璃玫瑰花窗,严谨工整的几何图案繁复层叠,装潢华丽,细致来看,甚至可以看清每一朵花形后神明门徒的肖像,他们被簇拥在鲜花与繁华里,悲悯地凝望着尘世间。

这样的玫瑰花窗属于哥特式教堂特有的设计,它又被称为上帝之眼,这样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地球时期遥远的古罗马的万神殿穹顶的圆形天窗,传说诸神可以通过此处注视人类。

牧师问道:“新郎先生,你有什么要对你的新婚妻子说的吗?”

多米尼克侧过眼眸,好似此时,他才有了一个可以落落大方端详自己爱人的机会。

在众神的注视之下,他看着苏珊。

虔诚而又热烈。

“我爱你,上帝可鉴。”

第60章

蔚起退出了全息投影的视频, 静静的坐在原座之上,久久不发一言。

季墨悄悄地去打量着此时的蔚上校,其实在他的印象里, 沉默与不可琢磨确实是常态, 但不知道为什么, 此刻的上校的默然无声中, 他并不觉得有多少他们初见时的淡然飘忽,而是要更为沉重。

无声, 寂寥, 重若千钧。

某种压抑感自胸膛之中弥漫开来, 季墨担忧道:“蔚,蔚上校,苏珊的婚礼视频……有什么问题吗……”

说实话, 那个视频他也看过,并没有感觉到与寻常婚礼有什么区别, 少有的区别大概就是——新郎是一个神棍暴力危险组织的成员, 新娘则是死于该组织之手的无辜受害者。

“季墨, 你是一开始就从上帝视角来看问题,所以你知道了多米尼克有问题, 是创世纪的成员之一,所以你一开始就在做有罪推论。”蔚起看向了季墨, 眸子幽深。

他反问道:“那倘若从无罪推论来着手推论呢?”

季墨:“无罪?可是他明明就是……”

蔚起:“单就苏珊这件事。”

季墨神色懵懂:“苏珊?”

-

简秀将目光移开了屏幕,阖上双眸,一手疲惫的揉着眉心, 一手抬起,调暗了悬浮屏的亮度。

就在方才的一个小时里,他将多米尼克临终前一年的所有病例资料都浏览了一遍, 这是一项极为吃力、繁琐、且不讨好的工作。

隐隐的,他现在只觉得双目倦怠而刺痛。

“盯着屏幕盯了那么久,喝点水吧。”银雀关切地将简秀面前的杯盏推近了一寸,“歇会儿。”

此前简秀屏息凝神的模样太过专注,他并不敢出声打扰他的思绪,也只有趁着现在的空档,他才敢劝他喝口水。

“唔……谢谢。”简秀捧起了面前的茶盏,小口小口的啜饮着杯中茶,缓了好一会儿,他才又开口,“对于多米尼克……你们怎么看。”

“创世纪的长期成员,应该是从小就处于隐藏身份的状态下活着,伏线多年,否则不至于说在政审上过关。”银雀撑着下巴,表述着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更倾向于他的父辈也是组织的一员,其中的身份相当重要,值得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与心血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