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匪(150)
他皱了皱眉,对豫王说:“洪将军身边说不定也有蒲党的人。”
“嗯,你猜的不错。”豫王说,“洪铮前日才拟送了一份名单给我,今日才送到,没想到一起送到的还有他的死讯。”
说着,他忽然要笑不笑地看着手里的茶盏:“一群蠢人。”
“鞑虏尚未平定,他们倒对威震着敌军的主将下了手,本王真没想到他们会蠢到走下这一步棋,如今国难当前,他们却将落在本王手上的那点权,看得比命还重。”
“无药可救。”
半个时辰后。
知府府衙内,蒲太后将眼下在襄阳城内的官员全请了来,说要在便殿议政。
沈琅跟着豫王同去了,人只靠在后首,并不出声言语。
他先是听见那一批主和派势力抢先争辩起来,说是最好趁此机会,派出使者到上京城去与鞑靼和谈。
只要他们肯让出上京城,一切都好说,至于那些僻邑小城,反正是人稀税薄,让也就让了,等来日兵强马壮,再派兵将那些城池征讨回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主和派这话一出,大部分的官员都保持缄默,在这种时候,沉默也代表了他们都对“和谈”一事持默认态度。
紧接着又有人出列谏言道:“那薛鸷原是盘踞在登封一带的匪寇,若将洪将军留下的兵符交到他手上,倘或他生了不轨之心,又该如何?”
另一人则说:“依微臣看来,薛鸷此人并没有军事才能,一开始在东都,便全是靠着程主将的指挥,将士们才得以守住了东都城。”
“后来他薛鸷临阵脱逃,带走了东都九成兵力,留下程穆清一人困守东都,害得程将军惨烈殉国,足可见他是怎样的人品,敢问这样一位背信弃义的草莽之流,又怎么担得起那‘将军’二字?”
“再有,登封之所以能够保住,也是我们‘围魏救赵’这一招起了效用,那鞑靼若不是有瓦剌这一后顾之忧,就凭薛鸷和他手里那几千兵力,怎么可能守得住登封?后来的事自不必说,若非洪将军到的及时,他恐怕早将鞑靼放进来,叛国投虏了。”
就在前些时日,他们口中还直讽洪铮此人,只知有王、不知有君,是个不忠不义、肆意妄为的叛将,又吵着要他上交兵符,收回他的印绶。
如今洪铮一死,却又成了他们口中救国有功的勇将了。
“薛鸷此人必除,否则奸人将乱我大宁!”
第78章
薛鸷被关在狱中足有半月。
那些人既不肯将他放了, 也没商量出个处置办法来。
豫王眼下才失了洪铮这一左膀右臂,在这场角逐中算是失了势,正是自身都应对不暇的时候。
沈琅不用和他提, 也知道他是帮不了自己什么了。
想起从前在东都城时, 曾听闻这位小圣人、曾经的东宫太子, 私底下就好玩那蛐蛐儿, 原先先帝身体还康健时, 因怕被责骂, 还遮遮掩掩不敢玩,后来先帝抱恙, 他便光明正大地玩物丧志了起来。
那些官吏为投其所好,只四处叫人捕捉饲喂那些罕见的名种蟋蟀,上京城的捉尽了, 便寻到他们东都城来了。
可眼下天气已经冷了, 到了秋后,蛐蛐早是不易得的了。
沈琅与金凤儿在郊外找了好几日, 才总算捉着了一只, 不过这时候的蛐蛐已然过了景, 看起来瘦胳膊瘦腿的, 叫声也蔫蔫的, 被扣在陶瓮中, 只不住地唧唧叫唤着。
金凤儿给这蛐蛐喂了些香梨和绿豆, 又依着沈琅的话,灌了只汤婆子和那陶瓮放在一处。
那蛐蛐儿吃饱喝足, 总算有了几分精神气。
他们这厢房离小皇帝所住之处其实并不很远,只是那边有禁军日夜巡防,闲杂人等靠近不得。
沈琅也不去碰灰, 只抱了那只装有蛐蛐儿的瓦罐,让金凤儿推着自己在那附近闲逛着。
约莫等了快有一个时辰,才听得那院子里总算传出了几分动静来。
“方才朕午憩时候,分明听见了蛐蛐儿的叫声!”
他身旁那一众宫婢太监,都只管哄着他说:“定是陛下做梦梦见了,这时节,哪还有蛐蛐呢?”
“你们没听见,敢是耳朵聋了,”又是那小皇帝的声音,“走开,朕要出去找蛐蛐。”
说着,他便跑出院来,身后那一群侍者只管在后头追着,谁也不敢真撵上他去,这会子谁要真的那样没眼色,赶将上去将他拦下了,恐怕十有八|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见这么些人被自己耍的团团转,那小皇帝顿时又兴奋起来,差点将找蛐蛐的事儿也抛到了脑后去了。
沈琅只在原地候着,等着这小皇帝自己撞上来。
远远的,小皇帝又听见了那蛐蛐的叫声,不由地便往那院落中望了一眼,只见庭内那盏腊梅盆景之前,正坐着一个人。
正是那日他在席上见过的那个人。
他只盯着他手里那只陶瓮,便朝他跑了过去。
“见了朕,你为什么还坐着不起身?”
沈琅朝这小皇帝一颔首:“我的腿坏了,不能走动。”
“为什么坏了?”小皇帝有些不明白的样子,他上来伸手掐了一把沈琅裾下的腿,“这不是还在吗?”
“陛下,”沈琅说,“我是个瘫子。”
“什么是瘫子?”小皇帝看着他的腿,“朕要是拿刀子戳你的腿,你会疼么?”
沈琅从他天真的口吻中嗅到了几分危险的气息,但他仍然是笑微微的:“不会疼,但我会流血,也会死。”
小皇帝有些失望的样子:“那和别人也没什么两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