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高楼(153)

作者: 只今 阅读记录

“弟妹可别这么说,比他好的大有人在呢。”韦氏道。

“是嫂子你太过谦了。”温鸣谦道,“靖安若不是出挑的,人家钟家又怎么肯把金尊玉贵的女儿许给咱们呢?”

“可是说呢!也该择个好日子上门去提亲了。”宫老夫人说道,“靖安已经被安排在了户部衙门司职,也算是有了着落了。”

“老太太说得对,这时候去提亲再合适不过了。”姚氏也说,“左右妹妹,你不是也把话递过去了吗?”

“不知老太太要安排谁去提亲?”温鸣谦笑着问,“这是咱们家小辈儿第一桩婚事,可得隆重些。”

“你说的对,我打算你大哥大嫂连同你和老二都去提亲,显得郑重。”宫老夫人这些天净盘算这事儿了,“别让人家觉得怠慢。”

“除了咱们家的人还得再找两个官媒,”韦氏说,“提亲那日我想带着全副的头面过去,聘礼什么的也都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到时候再添上些。”

“放心,还缺什么少什么,只管从我这儿拿这几个孙子的亲事,我都是一样出力。”宫老夫人高兴地说。

“老太太可真是疼孙子,靖安的亲事完了又该给予安张罗了。”姚氏笑道。

“予安被派到了吴县,离京城二百多里也不算远,以后想法子慢慢往京中调就是了。

他年纪还算小,不必着急,等过个一两年再说也不迟。”韦氏道,“依我说,拉开一些距离也好,若是接连忙他们两个的亲事,也实在有些太累人了。”

“这有什么累的?”宫老夫人不同意,“把儿女的终身大事定下来,你才叫省心呢,要不然总是悬着。”

“靖安的亲事是老太太您选中的,予安这个还得您放出眼光来帮着选一选才是。”韦氏说,“靠我可不成。”

“这个你放心,都说姜是老的辣,我这双眼睛也算是认得人了。借着靖安的喜事多和这些世家来往,也好瞧瞧各家未出阁的女儿。”宫老夫人高兴的说。

“有靖安这桩亲事在前,予安再择亲只会更好。”温鸣谦道,“便是先前有些门第之间的人家,见咱们和昌荣侯府结了亲,也就少了些许顾忌。”

“正是这话了,”姚氏拍手道,“所谓水涨船高,要不怎么说兄弟同枝连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呢。”

“有舅太太帮着参详,我就更放心了。”宫老夫人说,“今儿心情好,叫他们做一桌子好菜来,再烫两壶酒。咱们娘们儿几个亲香亲香。”

这面一边吩咐人去备饭,一边就拿了黄历来选日子,又商量着到时候带去的礼聘,找谁写庚贴,都是些细致琐碎的事,却是一点儿也不能出错的。

温鸣谦在这边乱了半天,方才回到自己的院中去。

张妈迎着她道:“姑娘在那边商量得怎么样了?”

“要紧的都定下来了,就是还有些细琐的没商量定。待明日请了官媒来,问问她们还有什么需要在意的。”温鸣谦说,“如今提亲的人家多,官媒也要排着队等。大嫂看中的那两个官媒眼下一时都不得空儿,老太太的意思是等不得,正打听着找官媒呢,明日我去江夏侯府问一问,看看他们能不能帮着找。”

“姑娘这次回来对宫家的事也算尽心了,出了不少力。”张妈端上茶来给温鸣谦。

“聚散有缘,离别关情。每帮他们一件事,也算是了却了我一桩心病。”温鸣谦一笑,“哪怕不为别的,只为报答老太爷的恩情。”

第139章 晨风飔

早起,晨风湛凉,落叶满地。

“天凉了,夫人再多披件衣裳吧!”柳儿走过来给温鸣谦加了件衣裳。

“天冷了,树叶一下子落了这么多。”温鸣谦望着地上说,“前些时候老太太过寿时还不曾有落叶呢。”

“今年比往年似乎要冷些,”朱妈妈从外头进来说,“伙房那边已经张罗着要碳了。”

“这碳该庄子上送,不知他们可烧了多少出来?”温鸣谦问,“到时候送来别忘把上好的碳给老太太那边多送去些。”

正说着张妈从东边过来,一边搓着手一边说:“今儿早还真是凉,少爷上学去得穿夹棉的了。”

“你给老夫人做好早饭了?她可好些吗?我正要过去看看呢。”温鸣谦问张妈。

“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好生静养,多吃些软烂的。”张妈说,“从中秋到给大少爷提亲,再到老太太过寿,这些日子,到底是有些忙碌劳累了。上了年纪的人不禁折腾,再加上入秋天冷,难免有些外感。”

“大嫂已经在那边了吧?那我就吃过早饭再去。”温鸣谦回到屋里,宫长安也起来了。

“桑珥呢?怎么不给你多穿上些?”张妈见宫长安只穿着中衣就跑了过来,立刻说。

“小祖宗,我说什么来着?你不穿我就得挨骂了。”桑珥随后跟进来,手里拿着衣裳。

“柳儿,去烘缸里把早饭拿出来。”张妈说,“那里头有我给夫人和少爷炖的补汤,早起喝上这么一碗,保证一个秋冬不生病的。”

“自从张姐姐来了,主子们喝上了补汤,大夫来得都比往年少了。”朱妈妈说,“真是大功臣!”

“什么功不功的?不过是随手的事,”张妈不在意,“那边大老爷要上早朝,起来的早,大夫人也跟着早起了,正好去那边伺候老太太。

咱们这边不用急,也就是哥儿上学算是早起的了。”

正说着宫宝安和他的丫鬟也来了。

“大哥哥和二哥哥都做官去了,不能陪着我上学了,”宫长安叹道,“好在还有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