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353)
总不能把董罡流放,自己也随着他发配吧!
“依我说,要么就惩治得重些,也好让我和他做个了断。”大公主心中对董罡本来就是有怨气的,再想一想他做下的这些事,忍不住由怨生恨,“别弄得不上不下的,夹生饭可不好吃。”
她这样说把惠妃吓了一跳,连忙出声:“你可悄声些,这话可不能让人听见。你们毕竟是夫妻,何况就算是他犯了错,皇后也是他的姑母,没有道理不向着他。”
“这屋里又没外人,我又没到处去说。”大公主不在意,“母妃,你觉得我还不够窝囊吗?我虽然身为公主,可还要看董家人的脸色,照顾他们的脸面。谁曾想过我和你的脸面?”
“好了,好了,越说你还越来劲儿了。到皇后那边瞧瞧去,事情还未了结,面子上的功夫得做足了。”惠妃知道自己这个女儿算不得有城府,自己得随时提醒着她。
“娘娘,容老奴多一句嘴,大公主说的没错儿。”大公主离开后,夏嬷嬷开口了,“驸马对咱们公主实在不像话,如今他又是这么个处境,势必不可能干净的。就算侥幸能留在京城,官职怕也保不住了,他若是再破罐子破摔,那要如何是好呢?所以说咱们倒是要早做些打算才是。”
“你以为我没想过这些吗?可是皇后还在那儿呢。咱们若是和董家断了,不就等于把皇后得罪了吗?”惠妃怎么可能没有顾虑?
“那就要看皇上的了,皇上也是心疼女儿,必然会主张公主与董家和离。天子的女儿不愁嫁,让公主再拣选合意的新驸马,趁着年轻多生几个孩子,不比什么都强?”夏嬷嬷说,“毕竟是他董家理亏,皇后又能说什么?”
惠妃最介意的也是董罡不肯到大公主的房里去,哪有这么做夫妻的呢?
“现在说这些还太早。”惠妃觉得自己的心绪已经够烦乱了,“让我静静吧!”
“娘娘,国舅进宫来了。”胡总管从外头走进来,“带了您爱吃的竹叶糕。”
惠妃一听娘家人来了,眉头舒展了一些,说:“快请进来,这屋子里再放两个冰镇吧!”
她知道兄长从外头进来一定热得很。
惠妃的兄长陈世贤四旬往上年纪,虽已发福,看上去依旧很儒雅。
他任工部尚书,前些时候去上淮巡视堤坝,回京还不足十天,也就是说他在董罡出事以后才回京来。
“这会儿外头天气太热了,你怎么到进宫来了?”惠妃看兄长一身的汗,不免心疼。
“今日早朝下得晚,又到上书房入对,一耽搁就到这时候了。”陈世贤接过侍女递过的帕子,一边擦脸一边说,“想着无论如何也得进宫见娘娘一面,热不热的并不打紧。”
“你在前朝可听到什么动静没有?我正为驸马的事忧心呢!”惠妃忍不住唉声叹气,“我总觉着不好。”
“的确是不大好,”陈世贤说,“我也劝娘娘早做打算。”
“打算?我能有什么打算?在这深宫中一切都只好听天由命罢了。”惠妃感到深深的无力。
“娘娘与其担心驸马究竟会被怎样处置,倒不如再往远想一想。”陈世贤进宫是有目的的,“为咱们陈家想一想。”
惠妃一时解不过来:“你要我做什么?”
“娘娘就没想过,一旦驸马受了发落,董丞相也无可避免,势必要受连累的。”陈世贤更关注的是丞相之位,“丞相之位也将不保,那由谁来继任呢?”
其实从董罡出事起就已经有人在谋划这些了,前朝的那些大臣们其实并不怎么关注后宫的事。
一个妃嫔受了侮辱,或者死或者出家,都无足轻重。
可前朝的事就不一样了,董罡一个人不知要牵扯到多少朝中重臣,注定是要变天的。
“怎么?你想争一争?”惠妃立刻察觉到了兄长的野心。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陈世贤说,“我知道你能跟皇后说得上话,我若真想再进一步是少不了董家支持的。
董家也不可能放任与他们非亲非故的人当上丞相,你说对吧?”
惠妃在心中迅速把她兄长的话掂量了几遍,这事对她有益无害。
自己的亲哥哥做了丞相,也就意味着自己娘家的地位更加稳固显赫,自己的底气也就更足。
第322章 引进宫
董罡的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偏偏出现了异常天象。
在西北的天空上出现了一颗极大的扫帚星,古语云“彗星现,国有奸”。
此时彗星显现,众人便毫不犹豫地将此事归结到了董家的头上。
京城中万民请愿,商人罢市,农人罢耕,都是那群太学生带的头。
尽管此时董太师已然知情,却也不能够力挽狂澜了。
只好亲自上朝请罪,痛责自家家风不正,方才出了这样一个丧德悖伦的孽障。
不过姜到底还是老的辣,董太师一面负荆请罪,一面就叫人捎信给董罡让他装疯。
并且找出了许多证人,证明董罡于三年前起便时常突发疯病,神智昏聩,行为颠倒,癫狂不自知。
虽然不能够完全解脱董罡的罪名,但好歹能帮他脱一部分的罪。
半个月后,董罡的案子尘埃落定。
免职流放,废去驸马身份。
他的父亲董司承也被降官三级,成了四品的闲职。
皇后大病了一场,就算再不愿吃药,也不得不连着吃了数日的汤药。
要知道她的娘家一直都是给她增光撑腰的,可谁想到忽然之间就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
可她又不能跟皇上求情,毕竟董罡所犯的事实在叫人难以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