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与杀猪刀(229)
“让陛下见笑了,臣知罪。”杨善起身离座,跪地叩首道,“臣不识几个大字,不懂那些道理,臣只知逗陛下开心,这才是臣的本分。”
小皇帝止不住笑,:“行了,数你乖觉,好生坐着吧。”
许文壶低着头,默默观察完这一切,即便看不到,也能想象出宋骁此刻的表情何其不悦。
果不其然,下一刻宋骁的声音便已出现,欲言又止地道:“陛下……”
“舅舅又怎么了?今日中秋佳节,朕实在不想去记那些劳什子的古文了,再有道理又如何呢,秦国后面还不是亡国了,难道咱们还能亡得比它还快吗?”
宋骁闻言,立刻起身行礼,肃声道:“陛下慎言。”
宴席中,众人随之起身,共同行礼,齐声道:“陛下慎言——”
“烦死了,朕只是随便说了句话而已,值得你们这么大阵仗?这个节过得没点意思,不如你们都回去吧,朕只想和太监们待着。”
许文壶心下一沉,万没想到一个帝王的决断竟能如此儿戏,又能如此直接地亲近宦官。
这时,杨善的声音又至:“回陛下,臣近来新得一株东海红珊瑚,特地留到今日以做节礼献给陛下。红珊瑚可遇不可求,陛下不如留诸臣共赏,而后再对他们的去留下达命令。”
“红珊瑚?好像是挺少见,抬上来吧,朕好好瞧瞧。”
“是,臣遵命。”
少顷,四个宫人抬着一尊被黑色锦缎蒙紧的浑圆之物步入殿门,放在了大殿中央高高屹立的枇杷树下。
锦缎揭开,一口三尺高的玛瑙缸暴露于无数目光之下。
许文壶略抬眼眸,随众人而望。
只见晶莹剔透地玛瑙缸里,赫然游动了一尾小臂粗长的红色锦鲤。
小皇帝声音狐疑,急得胡乱拍起龙椅扶手,“珊瑚呢?珊瑚在哪?”
杨善道:“回陛下,缸中之物便是珊瑚。”
小皇帝:“你又在逗朕了,这明明就是一尾大鲤鱼啊,哪里来的珊瑚。”
杨善的声音带着笃定,“这的确是珊瑚,陛下若是不信,大可询问在场诸公。”
小皇帝听后照做,旋即便问:“你们都说说,这到底是鲤鱼还是珊瑚?”
宴席之中鸦雀无声,久久无人回答。
“怎么都不说话?朕的命令你们都听不到吗?”
小皇帝等急了,扬声呵斥:“再不说话,朕就把你们拖下去,全部都斩了!”
话音落下,终于有人站出,脱口而出道:“回陛下,此物的确是锦……不对,是珊瑚,是珊瑚。”
许文壶隔着那么远,都能感受到说话之人语气里的哆嗦。
小皇帝:“好,你坐下。后面的,你们再说,这是锦鲤还是珊瑚?”
“是珊瑚,陛下明鉴,此物的确是珊瑚无疑。”
“珊瑚,臣发誓,缸中乃为珊瑚不假。”
杨善笑道:“陛下您看,臣真的没有骗您,千真万确是东海红珊瑚无误。”
缸中的红色锦鲤灵活游动,好奇地打量着缸外的世界。
许文壶在不经意中与鱼目对视,鱼眼睛黑白分明,与人的眼睛无异,只不过格外麻木,也永远不会眨眼,活似尸体死不瞑目。
许文壶想到那些活死人的眼睛,霎时惊出一身冷汗。
这时,头顶传来小皇帝的声音,直对着他,“朕的侍读,你说,这缸里的到底是珊瑚还是锦鲤?”
许文壶的心跳僵滞一瞬,藏于袖下的手默默攥紧。
他启唇,准备实话实说。
这时宋骁道:“陛下若想分清究竟是珊瑚还是锦鲤,不妨移步殿外蓬莱池,将此物丢至池水当中,沉为珊瑚,游则为锦鲤。”
小皇帝笑了,笑声里满是恍然大悟的爽朗,“有道理,舅舅说的有道理!起驾,朕现在便要去蓬莱池!”
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帝起驾,在场之人无不随行,随行队伍按照官阶排列。许文壶走在末尾,回忆方才惊险瞬间,内心跌宕难言。
*
殿门外,李桃花还在焦急等待许文壶。
开始时她还能记得许文壶的叮嘱,做好不乱动不乱看,但等时间久了,她不自觉便已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朝殿门张望,喃喃自语:“这呆子这么久还不出来,不会遇到了什么危险吧。”
她的心一慌,忍不住便想往台阶上走。
几个太监看出她的意图,尖着嗓子呵斥退了她。
李桃花敢怒不敢言,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睁着两只大眼睛紧紧盯着富丽堂皇的宫殿正门。
这时,宫殿里传出太监声音,极为尖细悠长,“摆驾蓬莱池!”
殿门外的宫娥太监跪了满地,无不屏声息气。李桃花跟着跪下,却没有将脑袋垂得那么低,而是略抬了眼眸,对着殿门方向,期待许文壶的身影能从中出现。
率先出来的是浩荡一群禁军,而后是手持拂尘的几个太监,太监当中,簇拥着一抹明黄色的身影。
因颜色过于醒目,李桃花不由便多看了几眼。
看到人脸的瞬间,她一下子便愣住了。
直过了许久,那道明黄的身影从她面前经过走远,她才缓慢回神,喃喃自语道:“锦毛鼠?他怎么在这里?”
第120章 归位
“桃花, 头低下。”
李桃花正入迷,耳边便传来许文壶的低语。
她将头低下,眼角余光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果然瞧见了皱紧眉头,朝她这里张望的许文壶。
她见他已是末尾,身后也没有跟着其他官员, 便默默起身跟了上去, 当个随行小厮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