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那失忆的白月光(30)

作者: 吉利丁(结局已补) 阅读记录

耳边传来太妃轻缓的嗓音:“远山含黛,秋水含波,模样确实出挑。”

“听说你医术不错?”

她脑子飞快转了两圈,一时摸不清皇太妃为何突然问这个,只道:“回太妃……臣女不敢妄言,只是小时候身体不好,久病成医,略懂一点风寒小病罢了。”

敏太妃笑了一下,声音听不出悲喜,“来,替本宫诊一诊。”

“是,娘娘。”

她近日跟着夫子学医,把脉已有经验,为了练习,周围婢女的脉象已摸过无数次,早练得熟稔。

钟薏答应一声,慢慢起身,走到她小几对面坐下。

檀香味更甚,叫人头脑发昏。

旁边侍立的宫女熟练拿来一个金丝纹的小巧软枕,垫在太妃手腕下。

那双手皮肤皱巴,骨节凸出,血管如蚯蚓般浮在腕上。

钟薏挽起袖子,小心翼翼覆上去。一触之下,她心里咯噔一跳。

脉象虚浮得吓人,几乎像是风里悬着一缕线,轻轻一抖就会断。她再按深些,依旧是空空荡荡的,没有一点实感。

她偷偷瞄了一眼太妃的穿着——明明快五月了,却还穿着夹棉长褂、围着丝绒披肩……这身打扮,她一眼就觉得奇怪,现在倒像是能对上了。

钟薏心跳加快。她不敢妄断,怕说错一句便是祸端,又不敢久拖,只能强撑着镇定。

敏太妃似笑非笑地开口:“钟小姐可是诊出什么了?”

她一个激灵,下意识跪了下去,双手托着她的手腕,道:

“回娘娘……这几日春寒未尽,气候多变,老年人易受风邪,脉象稍显虚弱也是常事。等过了这时节,定会缓和许多。”

她声音回响在空旷的殿内,周围一片静谧,唯有烛火轻微爆裂的霹雳声与太妃手中念珠的滚动声。

她不敢抬头。

太妃笑了一声,语气懒洋洋的:“起来吧,这张嘴……巧得很。”

她听不出是褒是贬,只得连忙谢恩,慢慢起身。

“娘娘是后宫最尊贵之位,天地皆敬,自是受上天庇佑,若能多些修养,气血自会回转。”她提起笑,小心补了句。

太妃看她一眼,神情倒缓了几分:“你这丫头,好话是一套一套的,真有点像长乐。”

她伸手拍了拍身侧软榻,“坐罢。”

钟薏乖乖在一侧坐下,刚放松了点神经,却听得太妃语气一转,换了一个自称:“明昱年纪渐长。我常念叨他啊,他这年纪别人家儿子都抱俩了,他倒好,油盐不进。”

轩窗外雷鸣乍起,白光闪过,一下照亮了窗边两人,天亮如昼。

天启帝卫昭,字明昱。

钟薏心里“嗡”地一声,脑子里浮出那双深潭般的凤眸,指尖不自觉地蜷了一下。

她张了张嘴,没敢接话。

太妃似乎也不指望她说什么,继续道:“你也看到了,我身子骨不好,唯一遗憾,就是没抱过孙儿。”

“你来上京已有些时日,虽未多见,也该熟了些人情。京中的名门闺秀,你可有所了解?”

钟薏突然想起前几日赵长筠来时,提起她爹让她好好准备选秀的事,脸色有些发白。

她垂下眼眸,不自觉躲闪了一瞬:“臣女胆怯,交游甚少,倒是不熟悉京中的闺秀。”

怎么会不熟悉呢?她脑中一瞬间划过许多性格样貌处处都好的女郎,可此时就是无法出口。

太妃静静看着她,似笑非笑。

忽而话锋一转:

“那你自己呢?若是要你入宫——你可愿意?”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

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