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调戏少卿大人(72)

作者: 曙色三边 阅读记录

“应少卿。”景清幽假笑道。

应祉颔首,“景寺正,夜幕已至,以后还是早日回府的好。”

景清幽含笑,屈身致谢,“多谢应少卿关心,下官知道了。”

俩人一同查了这么久的案子,反而回到了之前那般陌生的相处中,应祉尽职尽责关心下属,“景大人,明日随本官进宫。高昌王子已达长安,不日便要入宫见圣上。圣上在宫里设宴邀请远道而来的邻国皇室,自然也与庙会高昌死士的传闻有关,你我是案子接手人,自然要与王子当面对峙。”

景清幽点头,“下官明白。”

瞧了眼景清幽没有话要说的样子,应祉便一眼不眨地转身走了。

景清幽蹙了蹙眉,他来拾光巷作何?难道就为了等她说这一番话。明日去衙署说不就成了?景清幽不知想到了什么 ,暗暗发笑。

鸡鸣一声破晓,明日已至,景清幽换上了朝服,按照宋御史信件中所说,今日圣上早朝时会当庭与众卿议论仵作行一事。

有宋御史一声担保,景清幽确实是放心不少的。仵作行并入官府下辖,是早晚的事。

马车里,景仲明问景清幽,“阿幽,今夜宫宴你要与应少卿同去吧?”

景清幽点头,“其实女儿与应少卿早已查到庙会一事不是高昌死士所为,但那伙人尚未抓到。高昌王子既来大燕,多半是为了澄清误会,与大燕交好。”

“既如此,我也少些担忧了。”

景清幽笑着安慰父亲,“哪能一个案子便让大理寺得罪皇室,他们清白自有嘴可说,您女儿我啊,才是真的惨咯,毕竟那帮人还没抓出来。唉!”

景清幽一个激灵,明明在自家马车里,却如小偷般,悄悄地问父亲:“阿爹,您觉得,万一真是大燕进了别国细作,是那些内鬼所为,您觉得细作可能出现在哪儿?”

景清幽瞧着自家女儿谨小慎微的样子,慈爱一笑,道:“不太可能是细作,大燕内部争权夺利尚还处在激烈中,此时混入他国的细作,岂不是反让我们团结一致对外了?若真是别国的心思,那他们的国君脑子不太灵光。”

“噗呲”一声,景清幽笑出声来。“父亲不愧是您。”

马车到了内皇城,大臣只得徒步上朝。景仲明被几位老相拉着走了,景清幽正好在后头慢悠悠走,正巧等来了同样慢吞吞的应祉。俩人拿着笏板,悠闲似园中漫步。从二人身边经过的众卿皆是一脸严肃,脚步匆匆。

“应少卿,向您问早安。”

应祉点头,随即脚步稍快走了。

景清幽:“……”

她是瘟神吗?为什么对她如避蛇蝎。昨儿不是还亲自来拾光巷等她吗,今日怎这般冷漠。罢了,她大人不记小人过。

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的重檐庑殿顶下,镀金宝座上安坐着威严的大燕第一位女皇帝,皇帝俯视朝臣,看向了左手这边的宋卿,“宋卿,你那记折子朕已阅,见解独到,指明要害。朕十分赞同将仵作行并入官家,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景仲明手持笏板稍稍往前,道:“启禀陛下,臣也觉此举应当。仵作行管理不善,致使扰乱了大燕司法系统。将仵作行并入官府管理,此举明智。”

宋巍谦虚道:“其实此举是景寺正提出的。”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扰攘声愈发大了,陛下笑着打趣,“好了,大燕有两位景卿,无线荣幸。”

只可惜,一句两位景卿,却是忽略了景家还有另一位在朝为官的景大郎。

第38章 掌心相触“你手怎这般凉?”

众卿对仵作行并入官府一事皆无异议。陛下又问:“爱卿对于兴建女子官学有何想法,早年朕曾开放女子科考,但成效不显,原因就出在女子读书却无学院纳之、无老师授之。今景寺正在向朕邀功时,朕才方觉问题所在。”

底下大臣左右观望,皆有论不敢言。

“爱卿自可畅所欲言,景寺正提议出来就是为着与诸位商榷。”

瞬时鸦雀无声,景清幽这时才意识到此事有多艰难。即使圣上有建女学的意图那又如何,大臣们有意见,拦路的绊脚石只会越来越多。

“陛下,兴建女学还需从长计议啊,先抛开需耗不少财力不说,即使建好了书院,这老师从何处聘请呢?难不成从太学挖,司业博士不应,各位大臣也不准啊。再者长安城各家娘子是否愿意就读,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啊。”

另有一个大臣紧跟着添油加醋,“陛下,臣听闻兴建女学是景寺正的主意,难不成建了女学后,便让那些女子个个来朝为官吗?那都不嫁人好了,全往前朝凑,到时候不知要乌烟瘴气为何样?”

几番话下来,景清幽终无法忍受了,“这位大人,你说话好不讲理!男子科举做官那就是志向宏大,人人夸赞。女子想读书为官就是祸乱朝纲,恨不得人人诛之。那么在下请问,同样的试题考出来的进士,孰有能力,一清二楚。才高者为官,还需要质疑吗?”

那人气得脸红脖子粗,怒道:“你你你!哼!吾不与尔等讲理。”

这时候连陛下的脸色也有些许难看了,她就是女子,那几个老顽固别不是趁着此机会指桑骂槐呢!

“陛下。”应祉鲜少在朝堂上表所思,陛下倒是有几分惊喜他主动应话。

“臣觉得兴建女学是千古名举。自古哪一项变革不需要耗费财力或人力,况且只是教育罢了,兴建女学尚且可以只在长安或者地方州郡先试行,耗资可以由朝廷承担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可以趁机向地方豪商谋取,正好借以此机会拉拢商人,西北之地还需商人将资源扩充过去。至于前朝往后是否会有过多女官出现,这全凭各自努力了。能凭考试做官的,自不会太差。”